×

Loading...

Mississauga发展与房地产话题(3)

题按:笔者当年登陆加拿大时就在密市,那时不少华人热衷士嘉堡,去那里简直如同回国一般。后来华人又轻信“宁北毋东”,一窝蜂地拥向北边,导致了个别地区或许将变成第二个士嘉堡。笔者多年前就认为“一路向西”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次密市及周边房市的稳健走势,很好地验证了这一预测。本系列话题就是介绍密市发展与房地产的,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目的是互相交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期介绍了密市(Mississauga)的地理与交通和人口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在笔者所介绍“一路向西”的地区中,密市是最突出的。要知道沿着QEW“一路向西”到Niagara大瀑布,途径Mississauga,Oakville,Burlington到Hamilton,沿途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远离都市寻找世外桃源的理想地。

尤其是密市有QEW,401,403和410等多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有各大工厂与科研大公司的汇集,有安省最大的商业中心Squre one,街道宽敞,环境舒适,是新老移民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密市如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她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这里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密市的历史和密西沙加这个名字的由来。

众所周知,在北美洲原住民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同样,Mississauga 原也是出自于印第安语,其大意即是 “Home of the wild pigeon”,也就是 “和平鸽之家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生活在这的原住民就对这片土地怀有美好与自由的向往。

密市至今约有二百年的历史,她不是像一般城市那样成伞形发展起来的,而是由好几个零星独立的村镇Port Credit 、Clarkson、Streetsville、Cooksville、Malton、Erindal等结合而成。因此,时至今日,我们仍可见到她的邹形。

1805年,当时约克镇(即现多伦多市)的官员从密西沙加族人手中购入该镇以西(即现密西沙加一带)面积约达84000英亩(340平方公里)的土地。据说当初英国人就是用一堆破铜烂铁(2000块打火石、24把黄铜水壶、120面镜子等)从密西沙加8部落的土著人手里买走这些土地的,这就是著名的“多伦多购地”故事。

1805年8月将这里设为“多伦多镇”(Toronto Township)。所以说,密西沙加被选为这个城市的正式名称之前,曾用名是Toronto,而如今的多伦多市,其实是借用了这个名字的。如果你去密西沙加市议会议院,就会看到这些名字被装饰在了天花板上。

当局对“多伦多镇”进行勘探后,将区内大部分土地赠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和之后从北美十三州迁居至此的保皇派人士(United Empire Loyalists)。在1818年10月28日,印第安人主动让回Credit River附近一带的分水界土地,以后又放弃了该河岸沿线给市政府。

政府于1820年再从密西沙加族人购地,并设立多个聚落。随着欧洲裔移民相继迁居至此,政府亦于1847年将密西沙加族人迁至格兰河(Grand River)沿岸的原住民保留地。

随着多条铁路线相继穿越多伦多乡,区内日渐兴旺,亦促使“多伦多镇”议会于1873年成立,以统筹区内的道路维修、警政和邮政等事务。区内经济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仍以农业为主,而安大略湖沿岸一带到了1920年代则逐渐成为多伦多市居民的度假胜地。伊利沙伯皇后道于1930年代末陆续开通,成为世上首批双程分隔道路之一,亦令该公路与狄克西路(Dixie Road)交界一带发展成多伦多市外首批市郊住宅区之一。

安大略省政府于1968年将“多伦多镇”内一系列聚落合并成密西沙加镇。6年后,即1974年1月,由Streetsville,Port Credit加盟,以及多伦多市西部的一部分组成,成为今天的密西沙加市。

这个城市的名字确定为密西沙加,实际上比你想象的要更有争议。原来以“City of South Peel“运行的,后来公民以全民投票确定新名称,并有三个选择:Sheridan,Malton和Mississauga。最终结果是密西沙加,赢得了53%的选票,Sheridan获得了46%,Malton获得了百分之一。

在确定密市名字的时候,密西沙加这个名字对于居住在市内的人来说并不是新鲜事,这不仅仅是因为密西沙加名字的声望。密西沙加新闻自1963年以来一直使用这个名字,甚至比密市建市还要早。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枫下觅巢 / Mississauga发展与房地产话题(3)
    • 好文章!谢谢码这么多字,分享Mississuga的历史。学习了。
    • MISSISSAUGA印度新移民多,一个地下室挤17人,社区价值直线下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