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zt:清无能?明清版图对比,从360万平方公里到1300万平方公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作者:沧浪
中国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四千年的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文明覆盖的主要区
域即版图也一直保持着较完整的形态,并呈稳定扩展的态势。想想历史上曾经粉墨登场
的帝国:罗马帝国、匈奴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都是昙
花一现,我们只能在故纸堆中惊叹他们的辉煌。相比之下,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存续到现
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祖先留下如此广袤的土地,我们从中受益非浅,有了创造超
级大国和不怕当今列强围堵的资本。

  中国版图构建的起点是夏、商,当时控制着黄河中下游地区,估算不过七十万
平方公里,犹如刚刚殍出的小鸡啄破蛋壳。到了周朝,脱胎于西羌的周族,凭着尚存的
游牧民族的强悍性横扫中原,势力已达长江中下游和燕山脚下,估计疆域面积一百五十
万平方公里,现今中国经济文化的精华区域已经收入囊中。

  周朝分封诸侯的政策最终导致天下的分裂,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争战不已
。但我们发现春秋战国的确是中国第一次辉煌时期,有两个理由足够解释:一是出现了
百家争鸣,文化昌盛;二是奠定了历代中原王朝基本疆域的基础。各诸侯国为扩大生存
空间,征伐北狄、南蛮、西戎部落,各自开辟疆土“积极性”得到了发挥。秦国西进青
海湟水流域,南并四川盆地;楚国攻占贵州、云南北部;燕国北开五郡,夺得今辽宁省
的大部;赵国略取今内蒙中部部分地区。各个“小中国”拥有的疆域达两百多万平方公
里。

  一代袅雄秦始皇以非凡的武功实现了“六国并、四海一”,创立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虽然秦朝首尾仅十五年,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重要阶段,她在战国时
代各诸侯疆域的基础上有所扩展。秦始皇发天下罪徒五十万出征百越,将今两广、福建
纳入版图,遣蒙恬击走匈奴,取内蒙黄河以南地区,新增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疆
域面积达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持续长达四百二十年,这是汉族王朝历时最长的朝代,如
果考虑到唐朝皇帝有突厥血统的疑点,应当说汉朝达到了汉族王朝强盛的顶点。总的来
说西汉要强于东汉。其他汉族王朝如宋、明,具有内敛性,固守疆土,被动挨打,而汉
朝外向性很强,奋发进取,主动出击。从建国之初到文景帝时代的六十多年里,西汉休
养生息,韬光养晦,守住阵地,对强敌匈奴采取和亲避让政策,从而积累了财富,增长
了国力。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政治经济 / zt:清无能?明清版图对比,从360万平方公里到1300万平方公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作者:沧浪
    中国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四千年的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文明覆盖的主要区
    域即版图也一直保持着较完整的形态,并呈稳定扩展的态势。想想历史上曾经粉墨登场
    的帝国:罗马帝国、匈奴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都是昙
    花一现,我们只能在故纸堆中惊叹他们的辉煌。相比之下,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存续到现
    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祖先留下如此广袤的土地,我们从中受益非浅,有了创造超
    级大国和不怕当今列强围堵的资本。

      中国版图构建的起点是夏、商,当时控制着黄河中下游地区,估算不过七十万
    平方公里,犹如刚刚殍出的小鸡啄破蛋壳。到了周朝,脱胎于西羌的周族,凭着尚存的
    游牧民族的强悍性横扫中原,势力已达长江中下游和燕山脚下,估计疆域面积一百五十
    万平方公里,现今中国经济文化的精华区域已经收入囊中。

      周朝分封诸侯的政策最终导致天下的分裂,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争战不已
    。但我们发现春秋战国的确是中国第一次辉煌时期,有两个理由足够解释:一是出现了
    百家争鸣,文化昌盛;二是奠定了历代中原王朝基本疆域的基础。各诸侯国为扩大生存
    空间,征伐北狄、南蛮、西戎部落,各自开辟疆土“积极性”得到了发挥。秦国西进青
    海湟水流域,南并四川盆地;楚国攻占贵州、云南北部;燕国北开五郡,夺得今辽宁省
    的大部;赵国略取今内蒙中部部分地区。各个“小中国”拥有的疆域达两百多万平方公
    里。

      一代袅雄秦始皇以非凡的武功实现了“六国并、四海一”,创立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虽然秦朝首尾仅十五年,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重要阶段,她在战国时
    代各诸侯疆域的基础上有所扩展。秦始皇发天下罪徒五十万出征百越,将今两广、福建
    纳入版图,遣蒙恬击走匈奴,取内蒙黄河以南地区,新增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疆
    域面积达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持续长达四百二十年,这是汉族王朝历时最长的朝代,如
    果考虑到唐朝皇帝有突厥血统的疑点,应当说汉朝达到了汉族王朝强盛的顶点。总的来
    说西汉要强于东汉。其他汉族王朝如宋、明,具有内敛性,固守疆土,被动挨打,而汉
    朝外向性很强,奋发进取,主动出击。从建国之初到文景帝时代的六十多年里,西汉休
    养生息,韬光养晦,守住阵地,对强敌匈奴采取和亲避让政策,从而积累了财富,增长
    了国力。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支持一下,再ZT一篇“没有大清朝何来大中国”。。。中国历史真是太厚重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没有大清朝何来大中国

      清朝丢失的领土,绝大部分原本就不是中国的。尤其是黑龙江以北全
      部、乌苏里江以东大部分土地,是清朝入关带给中国的礼物,还有它
      征服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这就使得中国的版图,远远超过历
      史上任何朝代。结算有清一代领土、属土的「收支」,就会发现,它
      给中国挣来的土地,比给中国丢失的土地多得多一个王朝倾塌了。这
      个世纪一开局,它就呈现一派行将崩溃的败相:义和团运动,八国联
      军攻占北京,赔款求和,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革命党接二
      连三发动起义,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驾崩,江山社稷落在隆裕太
      后和三岁小皇帝宣统这一对「孤儿寡母」手上……。更早些,自鸦片
      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捻回之乱、中法安南之战及中日甲
      午战争以後,这个王朝的气数就几乎已被消耗殆尽,只等最後一根压
      垮骆驼的稻草降临了。事实上,它能够硬撑著拖一副迟滞的脚步,走
      到这个使人类社会发展最快、改观也最大的二十世纪来,而且竟还摇
      摇晃晃地继续走了十来年,本身便是一个奇迹。

      全部罪责由末代王朝承担

      应该说,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结局中,清王朝的结局是最为幸运的。虽
      说是一场革命,却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血征战;虽说搞了点宫廷政变
      ,却也没有大动刀兵,闹到大家的脸上都不好看;虽说各省纷纷宣布
      独立,最後却也咸与共和,——除了外蒙,——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的
      完整,没有重蹈「合久必分」的覆辙。退位的皇帝还享受极为优厚的
      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这也算是「史无前例」的:皇帝尊号不废,仍
      居宫禁,每年享受政府津贴四百万元,王宫世爵「概仍其旧」。直到
      辫帅张勋进京唱了一出复辟的戏,才被日後的冯玉祥作为藉口,派兵
      把逊帝从故宫大院里赶了出来。谁教你先输了理,听信人家的唆使吃
      那十几天的回头草呢。不过也没拿他怎麽样,赶是赶出来了,房地产
      带不走,细软可是尽他扛。这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五日的事,距「大
      清帝国」的匾额从历史舞台上摘下来,已经十三年了。

      然而中国人对於清朝,多半没有什麽好印象。它是末代王朝,中国上
      千年封建专制的帐,似乎都要记到它头上。就象任何一个朝代的全部
      罪恶,都要由它的末代皇帝来承担一样。它不但为後人提供了旧制度
      最直观的、令人记忆犹新的反面教材,甚至还要为民国以後的许多糗
      事负责:窃国大盗袁世凯专权,军阀混战,列强继续欺侮压迫中国,
      贫穷、落後、愚昧……所有的这些不幸,都可以追溯到慈禧太后,那
      个据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坏的女人中活得最久的女人:她割地赔款,
      镇压变法,一次次阻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致使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
      崇高国际威望的中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东亚病夫」。

      这样的政权没什麽可说的,早就应该推翻了。为革命奔走呼号的孙中
      山,被尊为「国父」,受到影响中国历史甚剧、相互合作但主要是残
      酷争斗几十年的国共两党一致崇敬。以革命而不是以改良的手段,以
      共和而不是以君主立宪来取代旧制度,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所谓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几乎是没有疑义也
      无可置喙的了。

      假设当年不用革命……

      直到文革结束,文化界才有极少数人提出,假设当年不用革命这样激
      烈的手段,而只是渐进地改良,情况也许会比已经发生的这几十年的
      历史要好得多。毕竟刚刚经历过「不断革命」的磨难,一切关於革命
      的反思都容易为人所理解;毕竟「前清」早已成遥远的过去,是前朝
      的前朝了,对它的品头论足更不妨肆无忌惮。

      ——假设不经革命,而代之以温和的改良,君主立宪,议会选举,逐
      步引进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那就
      不会有後来的军阀混战,不会有列强扩展和强化各自在中国的势力□
      围,不会有国民党、共产党先後坐大的一党专政,不会有残酷无情的
      清党、内战和阶级斗争,不会有疯狂的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

      虽然有一句名言: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人们还是喜欢作各种各样的假
      设。不光是那些天真的、善良的人,就连许多历史学家,许多识见不
      凡的思想家,都常常对各种各样的历史作各种各样的假设和推断。因
      为研究历史的目的,除了文化积累的意义,还有镜鉴的作用。所谓「
      不能假设」,其实是我们对已然发生且无可逆转的历史事实发出的无
      奈叹息。

      是的,百日维新的失败,使清政权丧失了改良的最好时机。光绪皇帝
      和慈禧太后既死,整个王朝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执掌政权,更不
      要说做好立宪、建立议会制度这样大幅度变法、改革祖制的事了。革
      命党跃跃欲试,到处谋杀、起义、暴乱,各地新军连朝廷都难以节制
      和调令,天下根基已动,大厦将倾,改良从何谈起?当时的情势,不
      是改良比革命好或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改良的可能的问题。当然
      ,这里还可以再「假设」,如果革命党人不那麽闹的话,如果让朝廷
      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从从容容地、因循渐进地完成它本
      应在十年前推行完成的「变法」——或称「改良」、「改革」,也许
      中国可赢得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发展时机,提前进入现代化强国的行列
      ,进而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

      发生在这个世纪最初十年的大论战——「革命还是改良(改革)」—
      —注定要在这个世纪的最後十年再拿出来论战一次。有人提出,不流
      血(改革)总比流血(革命)要好。另一些人则提出,不流血的革命
      (如辛亥革命)比流血的改革(如戊戌变法、六四)要好。其实,这
      好那好,也都是在假设历史。

      革命不能保证推翻独裁

      辛亥革命并不是没有流血,只是相较於以往的改朝换代,尤其是这样
      一个庞大王朝的崩溃,没有发生持续的大规模的战乱和流血。戊戌变
      法「四君子」死得固然惨烈,毕竟只是朝廷内部极少数人作出的牺牲
      ,远不能跟後来发生的革命相比。至於六四,牵涉到许多另外层面的
      问题,拟另写专文中再作讨论。

      革命推翻的只是政体,并不能保证推翻独裁。最经典的法国大革命就
      不用说了,本世纪发生的俄国革命,古巴革命,柬埔寨革命,伊朗伊
      斯兰革命,伊拉克革命,结果都是如此。中国的辛亥革命也不例外,
      袁世凯上台,民主共和成了一句空话,最後连空话也不要了,乾脆恢
      复帝制。

      袁世凯当然是很糟糕的一位,要是换了孙中山,可能会要好得多。不
      过细究起来,也不见得会好到哪里去。孙中山不恋权位这是有目共睹
      的,但他一旦要掌权,就必须是他绝对的个人权威,说穿了也就是独
      裁。一个政治家,同时受到两大相互敌对、都以擅长专制独裁闻名於
      世的政党崇敬和拥护,他本人会不独裁到哪里去,我实在是怀疑。孙
      中山在他自己的党内排斥异己,大事一个人说了算;号召党员向他宣
      誓效忠,以党龄的长短封官许愿;对外推崇师法无产阶级专政的创始
      人列宁,一心想走俄国的道路;……他的悲剧是「革命尚未成功」,
      他的幸运也在於此。他还没有来得及当上独裁者就死了。也许,他会
      是一位「好的」独裁者,但谁也保证不了他不会是一个独裁者。一个
      人只要当上独裁者,好坏就由不得他了。而且古今中外的大独裁者,
      大多有优秀的素质与过人的、持久不衰的魅力,正是这些素质和魅力
      使他取得追随者们的信赖、拥戴和服从,并通过他们以他的意志为全
      民的意志。

      更重要的是,就连孙中山也只是假设。历史选择了袁世凯,而不是孙
      中山。

      一点也不过份地说,这是许多坏选择中最坏的一种选择。二十世纪中
      国一个又一个大灾难,都是从这第一个选择开始的。

      好皇朝只有汉、唐、清

      中国自秦始,建立过一个又一个长长短短分分合合的封建皇朝,其中
      能被史学家们称得上好一点的皇朝,却少得可怜。大致可以排上的,
      是汉、唐、清这三个朝代。所谓「好」,是从国力的强盛,政治和社
      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文化的繁荣等诸多方面进
      行综合考量。宋、明两代的经济和文化还算不错,但只能列为次一等
      的朝代——宋代国力甚弱,无力对抗外国入侵,这样也就难保社会的
      稳定与人民的安居乐业。明代国力虽远胜於宋,却是历史上最专制独
      裁的时代,加之朝政不稳,刑律苛严,宦官弄权,特务横行,致使内
      忧外患永无休止。至於其他历代,就更谈不上了。如元代,国力强盛
      ,但它始终是一个「外来政权」,对中国实行武力统治与搜刮政策,
      实行种族等级制度,民生苦不堪言,只能算最坏的朝代之一。

      说汉、唐、清这三个朝代是好朝代,当然也是相对的。汉代初起有吕
      后专权,中有王莽篡政,後又有宦官外戚之祸更迭不已,终於导致汉
      末的经济崩溃,天下大乱,流寇四起,豪强割据,征战不休。唐代则
      有武后篡权,安史之乱,藩镇之乱,黄巢之乱,而且後来也重蹈宦官
      之祸的覆辙。然而,汉唐毕竟是汉唐。前汉有「文景之治」三十九年
      ;又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其後昭、宣二帝励
      精图治,政治清明,凡三十七年。後汉有光武帝「中兴」的二十年;
      有「明章之治」三十一年。唐代则有太宗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
      有维系国运不衰的武则天时代四十年;有「开元之治」三十年。这几
      十年几十年的加起来,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虽然严格地说
      ,这些盛世也不尽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幸福,如汉武帝的穷兵黩武
      、穷奢极欲与好大喜功,又如武则天的重用酷吏、实行严法,再如唐
      玄宗的耽於逸乐、喜谀恶直而终酿成安禄山之乱。但人们至今仍把它
      们称道。正是因为它们,才使我们在面对漫长的中国历史的时候,不
      至於只看到一片暗淡,不至於只留下一派沮丧。

      有清一代,共出了十二位皇帝,他们是入关前的太祖努尔哈赤、太宗
      皇太极,入主中原後依年号相称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总的说来,都还不太坏。努尔哈赤
      与皇太极是大清帝国的创始人,能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里,征服和统
      一关外各部落、汗国,建立一个足以与大明帝国抗衡并终於征服了整
      个中国、统治其达两百多年的王朝,他们的雄才大略和功业是显而易
      见的。康熙可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在位时间也最长,达六
      十一年,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他的孙子,文治武功的乾隆
      不敢超越祖父,做了六十年皇帝之後让位於儿子嘉庆,自己又快快活
      活做了四年的太上皇。加上承上启下的雍正十三年,「康雍乾盛世」
      前後达一百三十馀年,一举超过汉唐。

      有清一代并无暴君昏君

      清朝自嘉庆始由盛极而衰,各地起义此起彼伏,至道光时愈演愈烈,
      尤其是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国运一蹶不振。咸丰更是忙於割地
      赔款,英法联军甚至攻入京城,火烧圆明园,又有太平天国打下几乎
      半壁江山,直至同治三年方才平定。嘉庆、道光和咸丰真是三个倒楣
      的皇帝,国家搞成这个样子,他们难卸其咎。当然,其中缘由太多也
      太复杂,还包括盛极一时的乾隆朝埋下的祸端。就他们个人而言,仍
      是想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的,惟内忧外患无力回天,只得勉力支
      撑而已。嘉庆为人忠厚仁恕,性情宽和,生活比较严肃,而作事软懦
      ,缺乏魄力。道光生活也很简□,但心胸狭窄,众说纷纭的时候往往
      就没了主意。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禁烟,就是决心革除积弊
      、振兴民族的明证。

      清朝的最後三个皇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幼即位,而从未真
      正亲自掌握过国家大权。同治五岁当皇帝,光绪四岁当皇帝,宣统三
      岁当皇帝。在长达四十七年的时间里,权力落在慈禧太后手中。一个
      皇帝比一个皇帝小,似乎预示著清王朝一蟹不如一蟹的穷途末路。不
      过小皇帝并不必然是坏皇帝,亦并不一定要面临著穷途末路。康熙即
      位时年方八岁,也是个小皇帝。他的父亲福临,当皇帝时也才六岁,
      整个中国都是在他的朝中打下来的。拿同治来说,居然还有过一段「
      中兴」,平定了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和甘肃、新疆的回乱,使得中国
      的版图不至於在这个王朝彻底崩溃前瓦解成碎片。光绪内外交困,还
      试图有所作为,拖著病弱的身体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变法维新,
      挽救王朝的命运,只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进行镇压才未能成功。

      中国历史上,几乎找不到另外一个王朝,能够做到像清王朝一样,前
      前後後不出一个荒淫无道、暴戾昏庸、滥杀功臣、奢靡浪费的皇帝,
      不出一个坏得令人切齿痛恨的暴君、昏君。仅此而言,清代的地位就
      完全可以排在汉、唐之上。

      时代造成清王朝的悲剧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大的败笔,史学家们都认为,近三百年的国运全断
      送在她的手里。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人物,也并非一无是处。「同治
      中兴」便是她大胆打破满汉界限,起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
      林翼等一大帮汉臣的结果。这些汉人名臣,包括後来的沈葆桢、刘坤
      一、张之洞、刘铭传等人,皆有较为开明进步的头脑,官至封疆大吏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如此知人善任的最高独裁者,果真会坏到一塌
      糊涂的地步。

      清王朝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此前中国,说是「超稳定结构」也好
      ,说是「循环反复」也好,一直处於封闭、独立的自我发展状态。在
      长达上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达,居於世
      界前列。但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及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
      兴起,使中国开始落後於世界潮流,并迅速而非逐渐地与先进的西方
      国家拉大距离。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走向任被列强欺
      侮宰割的境地。这一史实,中学生都是应该知道的。

      我们从简单的历史读本中都可以查到,清政府是怎样割地赔款,丧权
      辱国的。单举领土的丧失——

      一八四二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一八五八年中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领土;

      一八六○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香港对岸之九龙;

      一八六○年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约九十万三千平
      方英里;

      一八七四年中日和约,承认属土琉球王国为日本领土;

      一八八五年中法和约,承认安南脱离宗主国中国,成为法兰西的保护
      国;

      一八八六年中英缅甸条约,承认属土缅甸划归英国;

      一八九五年中日马关条约,放弃朝鲜的宗主权,割让辽东半岛(後经
      俄法德三国干涉,归还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

      这还不包括那些铁路、通讯、矿产的经营权,不包括租界和庞大得如
      同天文数字的巨额赔款。经营权及租界以後可以收回,白花花的银子
      将来可以再挣,领土的丧失却几乎是永久的。二次大战结束,收回台
      湾、澎湖列岛;一九九七年七月,收回香港、九龙。其馀那些土地,
      再也不是「莫非王土」,再也不是咱们的啦。

      不过冷静地想想,清朝丢失的这些领土、属土,绝大部分原本就不是
      中国的。尤其是黑龙江以北的全部、乌苏里江以东的大部分土地,是
      清朝入关带给中国的礼物。当然还不止这些,还包括它已经征服的蒙
      古,及後来征服的西藏、新疆、朝鲜。这就使得中国的版图,远远超
      过历史上除元代以外的任何一个朝代。而我们知道,元朝始终是一个
      「外来政权」,与其说中国在元代的领土面积最大,倒不如说中国的
      领土在那一段时间里全都沦丧了、消失了,那实在是一个不值得炫耀
      的亡国时代。

      我们坐下来,将有清一代领土、属土的「收支」情况作一番结算,就
      会发现,它给咱们中国挣来的土地,比给咱们中国丢失的土地要多得
      多。如果我们推翻清王朝只是为了「驱除鞑虏」、为了「光复中华」
      ,为了「复明」,那中国版图就不会囊括新疆、西藏及东北的大半,
      中国的面积就只有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绝不可能在俄
      罗斯、加拿大之後位居世界第三。

      评价一个朝代的功过,当然不应只将其扩充版图的大小作为依据,因
      此也就更不应只将其丢失的那部分领土作为依据。

      而且,如前所述,清朝的结局是一个基本完整的中国。不象汉末那样
      ,分裂成魏、蜀、吴三国;也不象残唐那样,由藩镇之乱演成五代十
      国的混乱局面。

      中华民族跃升世界最大族群

      国家是由领土和人口组成的,在现代科学兴起以前的古代,人口增长
      率,很大程度地反映了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衰落
      。我们可以检查一下中国历代人口变化的情况(根据《中国人口报》
      )——

      从西汉平帝二年(公元二年)到东汉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人
      口从五千九百五十九万人,下降到五千六百四十九万人。从隋大业三
      年(公元六○七年)到唐天宝十四年(公元七四○年),人口从四千
      六百○一万人,上升到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人。南宋嘉定十六年(一二
      二三年),七千六百八十一万人。元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年),
      五千八百八十三万人。明洪武二十六年(一三九三年),六千零五十
      四万人。明万历六年(一五七八年),六千零六十九万人。清代以前
      的一千六百年间,中国的人口数字一直在三至七千多万人的水平线上
      徘徊。强盛时代的汉朝,一百五十馀年里甚至出现负增长。隋至盛唐
      的一百三十馀年,人口也只增长了百分之十五。清朝入关四十年後,
      即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中国人口突破一亿大关,达一亿零
      一百七十一万人。又过了一百一十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还多,达二
      亿九千七百万人,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一百九十二。清朝结束时的一九
      一二年,中国人口达四亿○五百八十一万人。这个数字即使保留到二
      十世纪末,也仍然可以使中国无愧於世界超级人口大国的称号。当然
      ,历史发展的天平已经倾斜,巨大的人口数字不再只是一种荣耀而日
      益成为沉重负担,那是另外一个议题。中华民族跃升为世界上最大、
      任何国际势力都不容小觑的族群,清朝的功绩是直接和不可磨灭的,
      远非汉、唐能与之比肩。

      清王朝也是「外来政权」

      历史毕竟不是简单的查帐、结算可以说清的。从清兵入关到宣统退位
      ,清王朝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八年,中国人深藏的心结一直未能解开
      ,即它也是一个「外来政权」!

      於是,革命的民主主义意义退居其次,民族主义反倒成了第一主旨。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誓辞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很明显,呼号「驱除鞑虏」,比直接高喊「推翻帝制」更为有理
      、有力,更容易为民众接受。也就是说,煽动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比
      启发他们的民主意识,作用要强烈得多。而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
      豪感,在西方列强一次次打击下,也亟欲振作。辛亥革命以一种奇特
      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一省起义,各省先后宣布「独立」,即摆脱清廷
      ,最后,朝中汉人总理大臣与南方临时政府搭成协议,迫使皇帝退位
      。共和建立,天下「光复」。

      人们清算前朝的罪过,就象中国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要做的那样。鸦片
      战争以後那几十年的耻辱,的确也留给中国人以太深、太难磨灭的「
      冤孽般的」记忆。不止於此,追溯当年,清朝凭什麽入关?凭什麽占
      领和统治中国这麽多年?凭什麽把一个「外来政权」强加在中国人的
      头上?

      很多年过去了,历史学家们对於清朝的评价渐渐趋於客观和中肯。一
      位学者,在他近年被广泛流传的作品中这样写道:「记得很小的时候
      ,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眼含泪花,这是清代
      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
      是清代的尾声。……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
      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年长以後,我开始对这种情绪
      产生警惕。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
      规□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著极大的不公正。」(余秋雨
      《山居笔记? 一个王朝的背影》)

      这无疑是对的。但他接下来却这样写:「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是这样一
      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汉族
      当然非常伟大,汉族当然没有理由要受到外族的屠杀和欺凌,当自己
      的民族遭受危难时当然要挺身而出进行无畏的抗争,为了个人的私利
      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当然要受到永久的唾弃,这些都是没有
      疑义的。问题是,不能由此把汉族等同於中华,把中华历史的正义、
      光亮、希望,全部押在汉族一边。与其他民族一样,汉族也有大量的
      污浊、昏聩和丑恶,它的统治者常常一再地把整个中国历史推入死胡
      同。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有可能作出超越汉族正统论的选择,而这种
      选择又未必是倒退。」

      对於汉族及汉族正统论的反省和批判,我也很赞同。我希望拿出来讨
      论的,恰恰是他需要肯定的仅仅「这样一点」,即「满族是中国的满
      族」。请问,有什麽根据?

      「满族是中国的满族」?

      不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
      断地产生、消亡、融合、分裂和演变。说某民族是某个国家的民族,
      一般是指这个民族在这个国家里以一定的数量、一定的群体方式、一
      定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存在著。比如,有很少量的西方人、犹太人
      在中国定居甚至入籍,我们却不能因此断言:「日尔曼族是中国的日
      尔曼族」、「英格兰族是中国的英格兰族」、「犹太族是中国的犹太
      族」。

      在清兵入关以前,满族从来都不是中国的满族。

      我不想在这里详述满民族史。大致说来,满族为女真人的後裔。女真
      人曾建立金朝,并一度入主中原,与南宋并立,後为蒙古所征服。中
      原一带的女真人基本上被汉化,融入汉民族。元朝时国民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为色目人即西方人,第三等为汉人,其中就
      包括前辽及前金融入汉族的外族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即南宋的遗民
      。关外的女真人则保留下来,直至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
      部建立後金政权,一六三五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形成後来我们所
      说的满族。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与当时的大明帝国一样,是一个完
      整的、独立的国家。它有自己的君主、朝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
      府机构、军队,有自己的领土疆域、人民、语言、文化习俗,它不受
      任何别国如中国的册封和保护。一六三六年,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
      大清」,即位称大清皇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国时代,如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
      国。春秋战国,是由多个小国组成的一个大国,即周朝。其国家形态
      ,有点像现在的联邦制。周朝有统一的国家元首,称天子,据有象徵
      国家重器的九鼎,从理论上说可以号令诸侯。即使诸侯坐大,称王称
      霸,也还是要通过周朝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即「册封」才算。三国
      以後的多国时代,则都是由原来的一个长久统一的国家,分裂而成的
      多个国家政权。它们各据一方,互不买账,甚至刀兵相向,但基本上
      都还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其形态,有点像现在中国
      大陆与台湾,朝鲜和韩国,统一前的北越与南越,东德和西德。

      大明帝国与大清帝国则不然。这是两个互不隶属、未结成任何形式的
      邦盟、主要民族构成截然不同、亦非一个统一国家分裂而成的国家。
      虽然,满族人祖先建立的金国,曾占领并统治中原,即中国北方;被
      大清帝国先征服的蒙古,也曾在元时占领、统治过中国全境,但这也
      都不能说明它和中国是一个国家。正如日本曾占领统治过高丽、台湾
      ,却不能因此说它和韩国是一个国家,也不能因此说「大和民族是中
      国的大和民族」。

      大清帝国与大日本帝国

      既然说到日本,就不妨把当时的大清帝国,与侵华时的大日本帝国作
      一番更细致的比较。

      它们都是中国的「一衣带水」的近邻,都崇尚武力,推行军国主义,
      对中国这个貌似强盛实则虚弱、疲惫不堪的庞然大物虎视眈眈,久存
      亡我之心,长期实行渗透、侵扰、掠夺、蚕食及软硬兼施的政策,都
      趁火打劫,趁中国内乱之际大举入侵。它们都是先征服朝鲜,控制蒙
      满的广大地域,造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和压迫。

      日、清都由单一民族立国,但是就文化而言,日本的民族习俗较之清
      帝国更接近中国。如服饰、饮食,日本比满清更与中国相像。日本的
      和服,就是仿照中国的唐服改制的。在工业化以前,日本重农耕,而
      满清则是游牧民族。日语和汉语一样,都是单音节,并且都使用汉字
      。而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文字由四十个字母组成。有些发音如卷舌的
      「r 」在汉语中原是没有的,如「Tartar 」中文只好读成「Tata 」
      (鞑靼)。现代北京人爱发卷舌的「儿」字音,我以为是满清在此定
      都二百多年造成的。语言上的异同并非一件小事。蒙古与中国同被满
      清征服、统治,但「蒙满一家」,蒙满可以通婚,蒙族可以封王,汉
      族却不能。这与蒙满都是「鞑靼人」,属同一语系不无关系。日本从
      未有过「和汉不能通婚」的规定。事实上,当时中国的涉外婚姻最多
      的就是中日联姻,许多著名中国人士娶日本女人为妻,如作家郭沫若
      、周作人,艺术家李叔同,前清皇弟溥杰等,还有一些著名中国人士
      则乾脆有日本血统,如文学家苏曼殊。这种跨国婚姻是如此之多,乃
      至大量见诸小说、电影、电视剧为人们所熟视,即连描写侵华日军罪
      行的电影《南京,一九三七》,也以一对中日夫妇作为男女主角。中
      日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悠久,明代以前基本上是非常友善的。汉时便有
      日本人前来朝贡,光武帝曾赐倭奴国王印绶。近世还有人考证,日本
      的神武大帝即是当年秦始皇派到海上寻找长生不老宝丹的方士徐福。
      他带去的三千童男童女,及大量能工巧匠,融合进了日本民族的血缘
      和文化。总之,日本受中国影响至深至久,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侵华岂非更「正确」?

      如果说,大清帝国侵略中国,是「历史超越汉族正统论所作出的正确
      选择」,那麽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岂不是一种更为「正确的选择」吗


      满族成为「中国的满族」,是在清朝入关,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以後的
      事情。然而为中国人民所认同,仍花了相当长的时日。满清入侵,虽
      然纵横肆虐,烧杀抢掠,心里总还是有些发虚的,毕竟这不是它的家
      园,这麽干未免伤天害理。那时候要是有一位像今天这麽大度的中国
      学者站出来替他们说说话就好了:你们顾虑什麽?你们不是侵略者,
      你们是我们国家的民族,来超越「汉族正统论」的,这是历史作出的
      正确选择,你们只管大胆放心的干就是了。可惜那时没这样有器识的
      学者。

      清军大举南下,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进行抵抗。清摄政王多
      尔衮修国书一封劝降。大意为:闯贼李自成起兵犯上,中国臣民却无
      能为力。只有吴三桂在东陲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义,为你们驱除
      反贼。这国土是从闯贼手里得来,而非得自於明朝。我国费了这麽大
      力气代你们报仇,你们将如何感恩图报?居然欲雄据江南,坐享渔人
      之利,我们岂能就此罢兵?你们那一小块地方,打得过我们吗?

      这是明摆著的强词夺理。干涉中国的内政还不算,还要尽夺我领土、
      主权。史可法回覆了多尔衮一封信,援引历史上契丹和宋、回纥助唐
      ,只要钱不要土地的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对方放过一马
      ,允许双方就地划疆而治。他发誓将来永远巩固与大清帝国的邦交,
      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从此两国誓通盟好,传之无穷,不亦休乎」!


      史可法在历史上站错了队?

      然而清朝廷志在灭明,当然不听这一套,乃调动豫亲王多铎,率兵攻
      下扬州,史可法殉难。清军恨中国人抵抗,将扬州城屠杀十天,史称
      「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大约可以与日本侵华时的南京大屠杀相比。我甚至怀
      疑,日本是向当年入关时的清军学的,专门用以对付中国军民,企图
      瓦解中方的斗志。不然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占领了那麽多国家、地区,
      固然罪行累累,何以只对中国进行过这样残酷的大规模屠杀。都是屠
      城,不同的仅仅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人类社会已进入现代文明的二
      十世纪,留下大量人证物证,令举世震惊、愤怒和谴责;「扬州十日
      」则发生在三百多年前,是「古时候」的故事,不痛不痒,与今天的
      人没有什麽关系了,所以我们的学者才能够「警惕」并战胜代表著「
      最世俗力量」的情绪,徘徊在幽静的昔日宫苑之中,指出这种情绪化
      的社会评判是何等的不公正。

      本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正义感的抗清名将史可法,竟然站错了立场
      ,站在「历史错误选择」一边;「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竟然
      是「历史正确选择」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位引清兵入关,甘为先锋帮
      异族征服中国的大汉奸吴三桂,也无疑是「正确」的,若说有错误,
      那也是後来又反戈一击,终於为康熙所平定。当然,还有一大批「正
      确」的汉奸,先後投靠清廷。就连许多抗清志士的後代,最後也不得
      不走上与朝廷和解、合作、服务、效力的道路,共同建立一个新的国
      家,即後来意义上的大清帝国,俗称或简称「中国」。

      有人说,元、清两朝虽是外来政权,最後却为中国所同化,除了政治
      典章制度、语言习俗的汉化外,连国都都建立在中国本土上,所以还
      应该属於中国的国内事务,与日本侵华不能相提并论。然而,我们讨
      论的是国都建立在中国本土之前、亦即中国被征服之前的战争性质,
      与战争後的状态无关,更不能反过来把战争的结果作为原因,颠倒因
      果关系。如果中国打算将未来的国都建在莫斯科,我们是否就可以举
      兵进攻俄罗斯,发动一场「历史正确选择」的「国内战争」?

      日本也打算迁都中国

      日本侵华计划的主要设计者石原莞尔,在他著名的《石原构想》中,
      提出日本从占领满州起步,进而征服全中国、印度、东南亚乃至澳洲
      ,夺取石油、橡胶等自然资源,最终战胜英美等西方各国,达到主宰
      全世界的「宏伟目标」。他计划,一旦日本受到西方的干涉和威胁,
      即行迁都至满州,也就是被占领後的中国本土。如果日本的计划得以
      实现,这个外来政权也将和清朝一样,成为中国政府;中国的正式国
      名,也可能就叫「大日本帝国」,就象大清帝国一样。当时的中国,
      社会形态落後,经济停滞不前,国力衰落,军阀混战,内乱纷争不休
      ,而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则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由他们来统治无疑
      属於「历史的正确选择」。而以後的学者们谈起这一段历史,也会要
      求我们克服狭隘的汉族正统论和世俗的情绪,给征服中国的大和民族
      以「公正的」社会评判。再继续推论,日美间的太平洋战争,也将更
      名为「中美战争」。这场战争的失败,将同甲午海战一样成为中国人
      永远铭记的「国耻」。如果侥幸取胜,那也只能更加证明,中国加入
      日本或日本加入中国的「正确性」。

      日本的不幸在於它没能征服中国,没有做成中国统治者,没有成为「
      中国的大和民族」。它打赢过代表中国的清朝,却永远不可能建立象
      清朝曾经建立过的那样辉煌的功业。和清朝败落的原因一样,它生不
      逢时。

      元朝清朝不同历史命运

      再来谈清朝与元朝的区别。为什麽清朝终能融入中国,而元朝始终只
      是「外人」?元朝在中国统治了九十年,清朝是它的三倍,这样它就
      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民族融合。到清朝覆亡时,人们忽然发现,统治
      民族——满族几乎完全汉化、消亡,几乎所有的人,包括皇室人员都
      不再而且也不会说满语。辛亥革命的口号「驱逐鞑虏」也就显得很可
      笑:驱逐谁?往哪里驱?怎麽驱?元朝的朝廷则不一样,虽然也说汉
      话,但蒙古人还是蒙古人,明军硬是把元皇帝赶出了中国,赶回它的
      大草原去了。他一回到那里,又开始说起了蒙古话,恢复蒙古习俗及
      政治典章制度。元、清两朝的结局,说明中国人对他们的态度是有本
      质区别,亦即「内外有别」的。清帝退位,是为了实现「满汉藏蒙回
      」五族共和的大中华民国,退位後继续享有尊号、特权。元帝却是遭
      到真正的「驱逐」,你走了就行了,咱也不再追究,不要求追夺你的
      帝号,你在这边的蒙古人我们以礼相待,要回去的放行,以後中蒙(
      明元)两国互不相犯,和平共处。

      清政府入关後,一直自称「中国」,继承中国的名号,把朝廷的利益
      与命运跟中国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元朝则不然,元只是蒙古
      人在中国本部的国号,元皇帝同时还是蒙古帝国的大汗。类似拿破仑
      是法国皇帝,同时兼任西班牙国王。蒙古帝国还辖有窝阔台、察合台
      、伊尔、钦察等「四大汗国」,势力□围和利益、命运跟中国本部风
      马牛不相及。元朝在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也与蒙古本土及四大汗国
      完全不一样。而且如前所述,元朝将国民分为四等,不但使中国人作
      为亡国奴的心头创伤无可弥合,同时也阻塞了最「上等」的蒙古人融
      入「下等」的中国人的过程。有人认为,中国是元朝的继承国。从某
      种意义上讲这也没错,如元大都建在中国本土;元朝廷通行汉语;蒙
      古人後来终成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即令外蒙独立,在中国的蒙古
      人也远远超过外蒙及俄罗斯的蒙古人,等等。但继承国的主要意义还
      不止於此,它必须有文化上的传承性,还要能够继承政治上的全部或
      大部分遗产。从这两点来看,中国的明朝都没有做到。元朝是被赶走
      的,并没有推翻,它回到草原後,还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日。明朝的
      版图,也只大致限於以汉人为主的居住区域,远小於横跨欧亚大陆的
      元(蒙)帝国的辽阔疆土。

      中国史学家将元史列为中国的正史,也并不能说明继承国的关系。元
      史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一段,是中国的亡国史,否认它的存在是不可
      能的。正如日据时代五十年,也应作为台湾正史的一部分。元史从成
      吉思汗开始记叙,是为了阐明这个曾经征服、主宰中国人命运的统治
      集团是怎样产生、发展壮大的,所谓来龙去脉。明朝建立以後,元政
      权几乎与中国无关,它的历史连同四大汗国也就从中国的正史中割得
      乾乾净净。

      元、清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元代只有一个象样的皇帝,即元世
      祖忽必烈。他以後皇室为争抢帝位闹个不休,祸乱频仍,这也是中国
      人从感情上始终难以接受这个政权的原因。一个朝代出一个好皇帝并
      不难,难的是一直出好皇帝,不出坏皇帝。清朝基本上做到了。它甚
      至是唯一做到的一个朝代。这样,讲人治、重伦理的中国人,才从法
      、理、情上接受了清朝,视其为正统,将满族及其带来的蒙、藏、回
      都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

      「大中国」:清朝最大遗产

      清朝给中国人留下的最大的政治遗产,是辽阔的领土,与多民族共处
      共存的局面。也就是所谓「大中国」。这笔遗产当然不是白得的,各
      个民族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都有过被征服、当上亡国奴的惨痛经
      历。满族是征服者,它自己却被汉文化最後所征服,满汉不分了。汉
      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付出的代价也最为惨重,且不要说曾遭到大
      规模的屠杀,即连服饰外形都被强行改换为满族式样。中国人头上那
      根被西方人讥为「猪尾巴」的长辫子,就是当年实行「留头不留发,
      留发不留头」政策的结果。这一政策似乎是专对汉人来的,其他如蒙
      、藏、回则都不实行。也就是,只要求汉人满化。然而到头来,却是
      满人被汉化得最为彻底,不能不说是历史给征服者的极大嘲弄。

      清朝覆亡以後,汉民族未能很好的守成,外蒙古从大中国的版图中划
      分了出去。外蒙的独立,从国共两党发表的历史文献看,都有往对方
      身上卸责之嫌。究其实,则是国民党签约在前,共产党承认在後,为
      「国共合作」的成果。既已独立,在国际秩序大体确立的今天,也就
      没有反悔的馀地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说满族是中国的满族主要是指满族继承了汉族文化,自觉地被同化。这和元朝以及后来的日本侵略不同。
      • 一派胡言.
    • 说清无能,那是说后面的事。清朝开疆扩土,对中国贡献功不可未。而且当时国力强大,在中国历史上也很突出。
      • 最无能的是共产党政府. --蒙古, 台湾..
    • 明朝版图360万平方公里?作者没学过中学历史。中学历史图册上都有明朝版图,远比清朝大的多。
      • 明朝版图远比清朝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