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睁开眼看看几十年后的中国经济(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来源:中国社科院经研所 作者:李志宁

探测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国内学者、据说全世界都很看好,因为在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减缓或衰退的情况下,只有中国保持了7%的增长,真是“风景这边独好”,世人刮目相看。但我认为,预测中国经济若单只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对民族是不负责任的,也是要耽误事的。

经济学家们说:中国经济的总量,将在本世纪20年代超过日本,在世纪中叶超过 美国。这是一种“闭起眼睛看世界”的说法。在数学上,经济学家们好像没错,用几何平均法估算,如果年增长7%,约22年后可增长至原来的4.43倍,约35年后可达原来的10.68倍。世纪末的2000年,中国GDP约为1万亿美元,日本约为4.3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0万亿美元。所以,假设日美经济增长率为零,中国将在23年后超过日本,在36年后超过美国。总而言之,4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算盘不是打得很好吗?

当然,有的人会指摘说,单算经济总量不行,要看“人均”情况。按人均计算才有味道,2000年中国人均GDP是809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5331美元,而日本则是3.7万美元左右,比美国还略高些。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日本经济真有多困难,尽管它常常叫得很响。说真的,世上谁也难不过我们,特别是普通中国工薪族生活很难,最苦的是绝大多数劳动农民。

但是,我想,今天我们不讲“人均”,就讲“经济总量”,它的增长是否能够真的支撑住中国经济学家们的笑脸呢?

我认为也很难。真实的经济发展情况将会是非常复杂的,不会像做算术题那般简单有趣。现让我们来看看,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若要“高速增长”至超日赶美,究竟有那些不利条件呢?

(一)在本世纪中叶,就静态储量来看,全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将趋于枯竭。

(二)50年内外,全球若干金属矿物如锰、铜、铅、铋、金、银等资源也将趋枯竭。

(三)中国现有工业技术手段,在世界上属于落后状态。在“世纪中叶”资源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必将更加陈旧而且会落伍。

(四)在几十年内,中国仍将是一个缺少淡水的国家。

(五)国内80%以上的河流已经污染,渤海成了垃圾海,长江成了垃圾水道,连珠江三角洲也将出现饮水困难;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的40%;全国沙漠化面积已占国土近1/3。

(六)中国4亿城市人口中,有1000-2000万人下岗失业或者半失业,按每家3.58人计算,近几年受影响而生活下降的人口可能达7000万以上。

(七)农民在中国仍是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在近5亿农村劳动力中,有相当部分需要转移,我认为,起码将有3-4亿人口在若干年内将转向城市,这个态势将对中国形成空前的就业压力。

(八)目前乡镇企业数量仍有2000-3000万个,起码有1.2亿人在其中就业,但是由于资源日益稀缺,而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生产型”企业,产品质量差而又狂费资源,所以其生产终将面临绝境;而90%以上的乡镇企业不在县镇、而是在村子里,高度分散,又大量排放不加任何处理的工业“三废”,它们是我国污染环境的主力,若再搞它几十年,必将完全摧毁我国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并且再难复生。

(九)由于中国1%的人占有45%的社会财富,所以,中国的“蛋糕”中真正用于“社会公益”和“中国未来”的钱将严重短缺。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对孩子的“义务教育”,然后是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难以真正建立。因此,整个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面临深渊,同时全社会还会因“保障不够”失去稳定和常态。通常,美国用于“社会保障”的钱比军费还高,要知道,“贪官”们和资产阶级再需要钱花,社会保障这笔钱也是不能省的!

面对上述这样一些困难,可以说,经济学家畅谈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能否“超日赶美”,并没有多大意义。在中国弯曲的肩背上,“历史包袱”比“历史机遇”要沉重得多。

让我们分别看看这些对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性命攸关”的大问题:

第一,在今后几十年时间里,中国遭遇的,不仅是生态脆弱、环境恶化,显然更要命的是“资源殆尽”。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再大呼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以激励民众,是迹近胡闹。中国按人均来看,不仅是“资源小国”,而且是“资源弱国”。从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到各种矿物资源,除钨、锑或稀土等极个别矿物资源外,中国的“人均”水平都远远达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甚至只有后者几分之一。中国各种矿藏的“品位”大多数不理想,例如铁矿都是贫矿,石油的含蜡量也高。有的矿产,如金矿,已在短短20年间被“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干法毁掉了80%;大量小煤窑也迅速地几乎摧毁了大煤矿。20年间,许多“共生矿”遭到彻底破坏。许多非金属矿也在“发财致富”旗帜的召唤下,被搞得乱七八糟,例如花岗岩建筑石材,意大利开采利用率甚至可达90%,而在中国的许多矿场利用率能否达到10%都难说。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已经经不起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一步折腾,现在似乎已走到了最后几步,没多少时间了。在中国社科出版社去年9月出版的《中国问题报告》中220页写道:“到不了21世纪中叶,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将告枯竭,天然气资源则在21世纪60年代全部枯竭。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发现的矿产近200种,据对43种重要的非能源矿产统计,其中静态储量在50年内枯竭的就有锰、铜、铅、铋、金、银、石墨、石膏等16种。”(这里“静态指标”没有包括将来勘探到的矿藏储量;但即使再有若干新增储量,人类现在用惯了的“矿物资源”即将耗竭的总趋势也并未改变,理想的“采储比”根本不可能长久维持;而且新发现的矿产资源的开采条件,总体上只会越来越差;不仅“开采成本”会越来越高,“勘探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新矿藏的发现将日渐其难)

所以,问题就来了,弄不好我们整个经济都快成了“秋后的蚂蚱”和“兔子的尾巴”了。还讲什么“一枝独秀”的发展?在当前这样的“资源条件”下,中国经济再在“粗放”状态下猛烈“发展”下去,恐怕不仅无法“超日赶美”,而且用不了几十年光景,自己就要走不下去了:

没有石油后:汽油、塑料、化纤、化肥、丁腈橡胶、洗衣粉、沥青……,都没有了。

没有天然气后:大量城市中的煤气管道怎么办?取暖怎么办?做饭怎么办?……

没有铜矿后:输变电怎么办?导线是否改用铝?但铝按静态指标也就还能用70多年。

没有了锰铅锡钨锌汞等金属,许多特质的合金金属也会退出人类历史舞台。……

没有了……

事情严重了,而且紧急!因为,如果说上述资源还可以用300年,大家还可以悠哉游哉,饱食终日,慢慢找辙。但50年时间几乎一晃就过,人生如白驹过隙,日月如梭。50年太短了!现在脑浆子里再没有点“忧患意识”,真是枉担了“学者”“学家”的虚名!如果欺世盗名的学者只会唱赞歌,短视的民众都懵里懵懂,我们没能在20年内解决好资源和技术问题,不要说千秋万代,仅仅后两三代的人就要把我们这一代人骂死!要诅咒我们下地狱!当然,那时我们已经不在了,听不见了。但我们的子孙辈还在,他们是我们的亲骨肉,他们将亲自生活在一个“没有石油的时代”和“没有金属的时代”,是被我们这“不负责任的一代人”送去熬煎的。

当然,所谓“来生来世”是不可靠的,但人们也不能只管“今生今世”、赚钱享乐了此一生。为了他们的后代,不管是所谓伟人还是凡人,每个人都应当考虑在身后留下些什么。“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是最为邪恶的邪念。如果整个人类都是这样的认识,那么人类就不如别的物种延续性强,人类也就应该灭亡了。

在国外,现在可以看出,有不少技术研究是带有“预见性”的。例如日本有人研究用玻璃铺马路(以取代沥青),用植物生产塑料(以取代石化产品)……。我们看到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在即将到来的“资源转化的年代”中也将会居于支配地位,雄踞于世界市场。这是因为,在世纪中叶,还是他们掌握着那个未来时代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讲,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资本,而是技术!

工业化的历史证明,任何时代,都是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国家君临天下,领导世界。美国所以颐指气使,不是主要靠有钱,而主要依靠拥有先进技术,海湾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有人认为,有了资本就可以买来技术,可以收买技术人才,因此技术是资本的奴隶。而中国即使粗放地发展经济,只要有了钱,把蛋糕做大,什么都好办,教育也好办了。但是,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中国的皇帝也曾经很有钱,在“洋务运动”中他们买到了先进的技术和技术人才了吗?19世纪中国引进机器工业比日本早10多年,20世纪中国提出“义务教育”(至今还没有真正实施)则比日本晚100多年,日本是个没有资源的国家,但中国始终没有掌握比日本更先进的工业技术。就是这么可怕的历史命运!

而今天现实的中国仍然是个“技术落后国家”。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目前申请的专利,绝大多数是所谓“小发明”。我国在技术上至今没有“横刀立马,纵横天下”的气势。

今后的岁月里,渐渐地,用惯了的“旧资源”即将告罄,人们正在并迫不得已地寻找新资源、特别是开发新技术以适应新的资源条件。在这样一个艰难的转折时期,我们中国人不能再糊涂了。第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对资源的节约;第二,我们必须注意进行“有预见性”的技术研究,以避免在“现有资源”走向极其匮乏的时候措手不及,从而给中华民族带来由于“失算”造成的、不应有的惨重损失或经济灾难。

从理论上讲,“资源”应当是永远存在的,但是要看它们是以何种形态存在、以如何的技术来开发和利用它们。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目前还特别要注意“资源节约”呢?因为如果我们节约使用现有能源和矿物资源,并不是说就可以避免使这些自然资源用光殆尽,但是,可以延长这些资源的使用时间。这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让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寻找“新的资源”和使用新资源的“新的技术”。请各位记住:如果没有“新资源”和“新技术”这两样东西,人类就肯定会迅速灭亡的!人类灭亡之后,今天再热闹的东西都没有了意义。

我认为,一方面是发现新资源,一方面是要支持那些“有预见性”的研究、开发新技术。只要今后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机能”,中华民族的生存就有了“根”。否则就是沙上建塔。对于“新资源”,也须有“新技术”才能发现、开发和利用。因此,能否占有“新技术”,的确将是民族的生死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有支持“新技术”的组织、资金和有效的工作。应当在哪些方面“下大力气”投入注意力和研究资金呢?我想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新资源”究竟可能是些什么?

1、例如能源:

油气资源消失后,煤还能用100多年,煤的液化和煤化工发展技术如何;

“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究竟如何?开采与使用的可能与现实,其温室效应比石油大8倍如何解决;

汽油柴油等消失之后的“氢经济”及其技术问题;硅如何成为能源;

此外,

没有了柏油后,用什么材料铺路和修路,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交通运输”;


没有塑料的原料后,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大量有关用品将如何制造;

等等。

2、例如金属材料:

技术专家认为能够取代“金属材料”的是些什么物质?那些具有优良坚韧性和延展性的物质资源应怎样发现、开发和利用?

整个发电和输变电在没有了铜矿以后,将会怎样?微波技术能否解决问题?

许多特种性能的合金材料将如何解决?

巨量的、各行各业的、各地的金属制品将如何找到替代材料?

等等。

但是我讲的这些不同意见,经济学家们是不喜欢听的。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有了万能的“市场经济”,一只“看不见的手”就会自动把经济发展拨弄到“最佳的资源配置”。经济学家认定只有“市场”二字能够救中国。但是,这事仔细想想,还是有点悬乎。因为,首先“市场”本身并不能自动引起资源的节约。相反,由于市场的“盲目”,还会自动带来资源的浪费。人们凭经验就会知道: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销路是否好,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即使在有了电脑和网络以后也依然是这样。所以,这不是“瞬时反应”,不像实验室的物理化学试验、变化是“瞬时”的,而是一种“延时反应”。在“延时”的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就会不可避免。特别是农业,农民种的东西好不好卖?除了少量“按订货”生产的情况外,播种的时候大都不知道。“惊险的一跃”后,产品变成了商品,才知道有些是不好卖的,结果东西烂了,资源浪费了。

在工业生产上,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也有个特点,就是:低技术,小企业,一窝蜂。一有了被认为有销路的项目,大家就一窝蜂挤着上。国家计委早已经发现了“项目小型化、投资分散化、产业趋同化”这个中国特色。但它始终在中国就这么“特”着,浪费着资源,许多年没有大变化。我曾经怀疑这是中国二千年“小农经济”的传统使然,至今没有解惑。一窝蜂的结果,是快速浪费资源。另外,假冒伪劣的横行,也毫无道理地浪费着宝贵资源。所有的假冒伪劣产品,都是宝贵的资源变来的。假冒伪劣成了中国经济的癌症,而且在东欧,他还成了中国商人的“招牌”,昭示着中国的一些商人是多么丑陋。现在,在“私利”面前,许多中国人已经是不要“面子”的了。所以,面子是否还是“中国精神的纲领”(鲁迅语),已很难说。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我看,“私欲横流”与人类的延续趋势相悖。

(二)中国人应当预计到二三十年后将发生的“世界贸易”的情景。

争夺资源,就是争夺生存条件。如果是文明的、在商业竞争中争夺,这就很好。如果因资源发生战争,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国防仍是保护民族生存的绝对重要的一环!争夺些什么?不少人预计21世纪主要争水。但我看,其他资源也会成为争斗的由头,不可不防。如果文明的人类仍旧能基本在“贸易”的圈子里争夺资源优势,那么谢天谢地,但我们也应当做好出现更复杂情况的准备。1、是价格问题。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难点。由于矿物资源情况将出现大的变化,一些重要的金属材料或矿石在一段时间里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黄金之类实际“使用价值”不高的金属物质会反而便宜。因为许多金属都成了“稀者为贵”的时候,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没有多大必要。对国家黄金储备的“安全性”要加以研究,不要到时候吃亏。2、重要的是,要查清到底有多少濒于灭绝的金属品种,而这些品种和数量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3、现在的世界,尽管有WTO,但在20-30年间拥有资源的国家(石油和其他高品位矿产)可能会出现“限制性”措施,即使中国已与资源国家共同开发某种资源,在出现“资源危机”时WTO能否顺利解决争端?也还是问题。

“自由化经济”将接受考验。物质资源的匮乏将会引起些什么,应预做准备。

从20来年后到50年内外,也就是中国经济希望“超日赶美”的这段日子,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日趋严重,世界市场上的资源价格将会日益昂贵,这对于中国一个既乏资源,又没有先进技术的人口大国来说,很有可能会是灾难性的。

(三)在金属资源日益枯竭后,整个“消费经济学”将可能会重写。

我预计,在今后几十年里,生产领域里必将走向“高效率”和“大规模”。由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日益减少,到了一定量时候,物质资料生产上的“中小企业”,将势不可免地走上末路。

这就出现了一个绝大的问题,雪上加霜,这就是就业问题。在我去年完成的一本书稿中有一段话,我把它抄录在下面,以飨读者(有说错的地方,也可以痛加批评):

“一方面,大量人员正在下岗;另一方面,新的寻求职业的人们又正大量涌进社会。例如,1998年仅全国高校毕业生即达106万人。除了计算机方面的职业,就是如有关生态环境这样的少数专业还正张开双臂,等待求职者。大部分专业的职业寻觅者发现他们往往告求无门。各国家机关一直在进行‘机构改革’,进人冻结;国家大中型企业也正处于‘兼并’和‘减员增效’的热潮中,除了少数特殊需要的专业外,进人也很难;外企倒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适合有能力的青年伸展腿脚,可是也不可能有很大的需求;现在就是小企业和私营小店,供大学生就业的门子也很不宽。此外,还有大量中学生、城市无业青年、进城的农民工,都在寻觅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职业’。


“据估算,21世纪开始后未来10年里,每年涌进社会的新增劳动力都将在1000万人左右。在2000年,农村还有剩余劳动力1-2亿人,全国所谓‘农民工’已达8000万人正在各个城市里流动着。他们是新的血液,也是必须面对的新的就业压力。


“据国家公布,从1995年到1999年的5年间,我国的城镇人口从35174万人增长至38892万人,共增加了3718万人,增长10.6%,但是同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只增加了1921万人,从19093万人增至2101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就业1.9%。尽管我们一直宣传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左右的骄人的增长速度,但我国就业率并没有相应的增长。1996年的就业增长率为3.8%,而到1999年时仅为1.9%,增长趋势不走高,就业总量提高也慢,使人们大大感到失望。1995-1999年间,我国外资和台港澳资单位的从业人员从513万人增加到612万人,增长达19%,平均每年增长4.53%,增加总量还是不多;这期间,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从485万人增加到1053万人,有了极大的增加,增加总量为568万人,据计算,每年平均增长21.4%,的确是不低;城镇个体户仍然人多势众,共有1560万人增加到2414万人,但算下来,每年平均增长11.5%;而国有单位从11261万人猛降至8572万人,减少23.9%,平均每年负增长5.5%,但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数也大量下降,比国企更甚,从3147万人降至1712万人,减少45.6%,但是1999年的就业人数总量,仍然超过了外企、私企和台港澳企业雇用人数的总和。国企和集体单位的就业人数总计9969万人,大大超过私企和外企总计1665万人,再加上个体户的2414万人的总和。若私企、外企要把国企和集体职工都“消化掉”,还需增加3.99倍的就业人数(若每年其就业与我国经济增长率速度一样,长远保持8%的增速,还需要23年可以完成1亿人左右就业)。就是说,经济学家们将扩大就业的重担放在私企和外企的肩上,学者们的愿望可能要落空。外企5年间增加就业人数只有99万,私企5年间不过吸纳了568万人,而同期个体户人数增加了854万人,大大超过私企。个体户经济是更加没有效率的经济,即使多增加了些‘就业’人数,也未必算是出现了喜人的就业形势。


“因此,从世纪末至新世纪以后,城市“吸纳”新的就业者的能力是不乐观的。


这里写了这么多,是想说明中国就业形势的险峻。

在新的“资源危机”出现的时候,就业形势是否有了好转的契机?完全没有,显然,它将更为严峻了。我认为,在资源殆尽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学家20多年来支的两招,即私企、小企、乡镇企业,再加上一个“发展小城镇”,都是歪招,都是误国之策。

“私小乡”三企,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生产性企业”。如上所述,这三种企业,是在以环境生态为代价,狂费资源,才吸纳了1000-2000万“城里人”,乡镇企业暂时容纳了1.2亿“农民”。但这条“产业之路”很难走下去,道理很简单,资源没有了。他们熟悉的生产手段如“机加工”这些落后技术,也都在几十年里完全过时。

那么,这1.4亿劳动力,还有其他3亿等待脱离耕作的农民,怎样就业呢?怎样找饭碗呢?就是说,怎样活下去呢?这是绝大的中国问题!也是绝大的世界问题!

我认为,如果中国经济学家始终改不了旧思路和顽固性,死抱着几本洋书不放,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那么新的思路是什么呢?我认为:

1、从今开始,必须对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性”企业严加控制。一切生产性企业都必须高技术、高效率、低消耗。中国的“热效率”比日本低8倍,比美国低6倍,甚至比一般发展中国家都低1倍。的确,不能再这么搞下去了。热效率的根本问题,是难度较高的“技术问题”,而不是时髦和易行的“管理问题”。

2、今后,劳动者将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在产业部门就业;相当大的部分在WTO中所说的“服务贸易”的行业中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保护资源的关键;还有一部分则是“就业后备军”,即得到失业救济、并接受职业训练的“失业人口”。

现在“产业”部门工作的就业人口太多,资源不堪重负,是伤筋动骨的办法。这只能更快地挖去民族生存的座基,此法不可取。首先应当砍掉的,是挖掘或使用各种矿物资源的小企业。其次逐步淘汰的,是高能耗、高物耗和质量低劣的小型生产性企业。最终自动灭亡的,是那些以出售“伪劣产品”为生的小型商业企业。这样,在消耗矿物资源问题上,中国的经济就会逐渐健康起来。

产业部门应当尽量吸收高素质的劳动力,也应有较高的报酬。应当改变“生产领域苦”、但“流通领域富”的不合理局面。产业部门的高效,将是人类资源消耗的福音。

最大量的就业人口,应当在“服务贸易”领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城镇”的局限。为什么在美国“城市化”过程中,95%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大城市?一方面是产业的大型化,另一方面,因为只有大城市才可能有那么多“服务贸易”岗位。历史的自然发展,有它本身的必然性。小城镇没有这么多“服务贸易”性质的岗位,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扑在小城镇上,把他们都建设起来了,但小城镇再多,无法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况且小城镇建设起来很浪费,容易形成宗法社会,教育和信息落后,都是难以避免的。显然,小城镇没有大城市的效率,却有着比大城市高得多的“单位建设成本”,例如上下水和城市基础设施都得搞,但是没有“规模效益”。

小城镇,一个“小”字很合乎“小农经济”心理。中国是个大国,希望中国人还是抛弃它吧。

在大城市中的极为复杂的服务行业,“小企业”将会继续存在。未来,经济活动将分为“物质生产”和“服务贸易”两大类。已经使用习惯了的资源没有了,没办法呀,物质生产也只好“精细”起来,大量的就业人口肯定将在“服务贸易”领域中。

如果我们中国人能够认识到这个历史的大趋势,我们可能还会拿回历史的主动权,而不总是闷着头过日子,不知今夕是何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政治经济 / 睁开眼看看几十年后的中国经济(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来源:中国社科院经研所 作者:李志宁

    探测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国内学者、据说全世界都很看好,因为在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减缓或衰退的情况下,只有中国保持了7%的增长,真是“风景这边独好”,世人刮目相看。但我认为,预测中国经济若单只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对民族是不负责任的,也是要耽误事的。

    经济学家们说:中国经济的总量,将在本世纪20年代超过日本,在世纪中叶超过 美国。这是一种“闭起眼睛看世界”的说法。在数学上,经济学家们好像没错,用几何平均法估算,如果年增长7%,约22年后可增长至原来的4.43倍,约35年后可达原来的10.68倍。世纪末的2000年,中国GDP约为1万亿美元,日本约为4.3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0万亿美元。所以,假设日美经济增长率为零,中国将在23年后超过日本,在36年后超过美国。总而言之,4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算盘不是打得很好吗?

    当然,有的人会指摘说,单算经济总量不行,要看“人均”情况。按人均计算才有味道,2000年中国人均GDP是809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5331美元,而日本则是3.7万美元左右,比美国还略高些。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日本经济真有多困难,尽管它常常叫得很响。说真的,世上谁也难不过我们,特别是普通中国工薪族生活很难,最苦的是绝大多数劳动农民。

    但是,我想,今天我们不讲“人均”,就讲“经济总量”,它的增长是否能够真的支撑住中国经济学家们的笑脸呢?

    我认为也很难。真实的经济发展情况将会是非常复杂的,不会像做算术题那般简单有趣。现让我们来看看,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若要“高速增长”至超日赶美,究竟有那些不利条件呢?

    (一)在本世纪中叶,就静态储量来看,全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将趋于枯竭。

    (二)50年内外,全球若干金属矿物如锰、铜、铅、铋、金、银等资源也将趋枯竭。

    (三)中国现有工业技术手段,在世界上属于落后状态。在“世纪中叶”资源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必将更加陈旧而且会落伍。

    (四)在几十年内,中国仍将是一个缺少淡水的国家。

    (五)国内80%以上的河流已经污染,渤海成了垃圾海,长江成了垃圾水道,连珠江三角洲也将出现饮水困难;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的40%;全国沙漠化面积已占国土近1/3。

    (六)中国4亿城市人口中,有1000-2000万人下岗失业或者半失业,按每家3.58人计算,近几年受影响而生活下降的人口可能达7000万以上。

    (七)农民在中国仍是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在近5亿农村劳动力中,有相当部分需要转移,我认为,起码将有3-4亿人口在若干年内将转向城市,这个态势将对中国形成空前的就业压力。

    (八)目前乡镇企业数量仍有2000-3000万个,起码有1.2亿人在其中就业,但是由于资源日益稀缺,而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生产型”企业,产品质量差而又狂费资源,所以其生产终将面临绝境;而90%以上的乡镇企业不在县镇、而是在村子里,高度分散,又大量排放不加任何处理的工业“三废”,它们是我国污染环境的主力,若再搞它几十年,必将完全摧毁我国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并且再难复生。

    (九)由于中国1%的人占有45%的社会财富,所以,中国的“蛋糕”中真正用于“社会公益”和“中国未来”的钱将严重短缺。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对孩子的“义务教育”,然后是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难以真正建立。因此,整个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面临深渊,同时全社会还会因“保障不够”失去稳定和常态。通常,美国用于“社会保障”的钱比军费还高,要知道,“贪官”们和资产阶级再需要钱花,社会保障这笔钱也是不能省的!

    面对上述这样一些困难,可以说,经济学家畅谈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能否“超日赶美”,并没有多大意义。在中国弯曲的肩背上,“历史包袱”比“历史机遇”要沉重得多。

    让我们分别看看这些对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性命攸关”的大问题:

    第一,在今后几十年时间里,中国遭遇的,不仅是生态脆弱、环境恶化,显然更要命的是“资源殆尽”。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再大呼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以激励民众,是迹近胡闹。中国按人均来看,不仅是“资源小国”,而且是“资源弱国”。从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到各种矿物资源,除钨、锑或稀土等极个别矿物资源外,中国的“人均”水平都远远达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甚至只有后者几分之一。中国各种矿藏的“品位”大多数不理想,例如铁矿都是贫矿,石油的含蜡量也高。有的矿产,如金矿,已在短短20年间被“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干法毁掉了80%;大量小煤窑也迅速地几乎摧毁了大煤矿。20年间,许多“共生矿”遭到彻底破坏。许多非金属矿也在“发财致富”旗帜的召唤下,被搞得乱七八糟,例如花岗岩建筑石材,意大利开采利用率甚至可达90%,而在中国的许多矿场利用率能否达到10%都难说。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已经经不起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一步折腾,现在似乎已走到了最后几步,没多少时间了。在中国社科出版社去年9月出版的《中国问题报告》中220页写道:“到不了21世纪中叶,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将告枯竭,天然气资源则在21世纪60年代全部枯竭。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发现的矿产近200种,据对43种重要的非能源矿产统计,其中静态储量在50年内枯竭的就有锰、铜、铅、铋、金、银、石墨、石膏等16种。”(这里“静态指标”没有包括将来勘探到的矿藏储量;但即使再有若干新增储量,人类现在用惯了的“矿物资源”即将耗竭的总趋势也并未改变,理想的“采储比”根本不可能长久维持;而且新发现的矿产资源的开采条件,总体上只会越来越差;不仅“开采成本”会越来越高,“勘探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新矿藏的发现将日渐其难)

    所以,问题就来了,弄不好我们整个经济都快成了“秋后的蚂蚱”和“兔子的尾巴”了。还讲什么“一枝独秀”的发展?在当前这样的“资源条件”下,中国经济再在“粗放”状态下猛烈“发展”下去,恐怕不仅无法“超日赶美”,而且用不了几十年光景,自己就要走不下去了:

    没有石油后:汽油、塑料、化纤、化肥、丁腈橡胶、洗衣粉、沥青……,都没有了。

    没有天然气后:大量城市中的煤气管道怎么办?取暖怎么办?做饭怎么办?……

    没有铜矿后:输变电怎么办?导线是否改用铝?但铝按静态指标也就还能用70多年。

    没有了锰铅锡钨锌汞等金属,许多特质的合金金属也会退出人类历史舞台。……

    没有了……

    事情严重了,而且紧急!因为,如果说上述资源还可以用300年,大家还可以悠哉游哉,饱食终日,慢慢找辙。但50年时间几乎一晃就过,人生如白驹过隙,日月如梭。50年太短了!现在脑浆子里再没有点“忧患意识”,真是枉担了“学者”“学家”的虚名!如果欺世盗名的学者只会唱赞歌,短视的民众都懵里懵懂,我们没能在20年内解决好资源和技术问题,不要说千秋万代,仅仅后两三代的人就要把我们这一代人骂死!要诅咒我们下地狱!当然,那时我们已经不在了,听不见了。但我们的子孙辈还在,他们是我们的亲骨肉,他们将亲自生活在一个“没有石油的时代”和“没有金属的时代”,是被我们这“不负责任的一代人”送去熬煎的。

    当然,所谓“来生来世”是不可靠的,但人们也不能只管“今生今世”、赚钱享乐了此一生。为了他们的后代,不管是所谓伟人还是凡人,每个人都应当考虑在身后留下些什么。“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是最为邪恶的邪念。如果整个人类都是这样的认识,那么人类就不如别的物种延续性强,人类也就应该灭亡了。

    在国外,现在可以看出,有不少技术研究是带有“预见性”的。例如日本有人研究用玻璃铺马路(以取代沥青),用植物生产塑料(以取代石化产品)……。我们看到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在即将到来的“资源转化的年代”中也将会居于支配地位,雄踞于世界市场。这是因为,在世纪中叶,还是他们掌握着那个未来时代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讲,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资本,而是技术!

    工业化的历史证明,任何时代,都是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国家君临天下,领导世界。美国所以颐指气使,不是主要靠有钱,而主要依靠拥有先进技术,海湾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有人认为,有了资本就可以买来技术,可以收买技术人才,因此技术是资本的奴隶。而中国即使粗放地发展经济,只要有了钱,把蛋糕做大,什么都好办,教育也好办了。但是,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中国的皇帝也曾经很有钱,在“洋务运动”中他们买到了先进的技术和技术人才了吗?19世纪中国引进机器工业比日本早10多年,20世纪中国提出“义务教育”(至今还没有真正实施)则比日本晚100多年,日本是个没有资源的国家,但中国始终没有掌握比日本更先进的工业技术。就是这么可怕的历史命运!

    而今天现实的中国仍然是个“技术落后国家”。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目前申请的专利,绝大多数是所谓“小发明”。我国在技术上至今没有“横刀立马,纵横天下”的气势。

    今后的岁月里,渐渐地,用惯了的“旧资源”即将告罄,人们正在并迫不得已地寻找新资源、特别是开发新技术以适应新的资源条件。在这样一个艰难的转折时期,我们中国人不能再糊涂了。第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对资源的节约;第二,我们必须注意进行“有预见性”的技术研究,以避免在“现有资源”走向极其匮乏的时候措手不及,从而给中华民族带来由于“失算”造成的、不应有的惨重损失或经济灾难。

    从理论上讲,“资源”应当是永远存在的,但是要看它们是以何种形态存在、以如何的技术来开发和利用它们。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目前还特别要注意“资源节约”呢?因为如果我们节约使用现有能源和矿物资源,并不是说就可以避免使这些自然资源用光殆尽,但是,可以延长这些资源的使用时间。这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让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寻找“新的资源”和使用新资源的“新的技术”。请各位记住:如果没有“新资源”和“新技术”这两样东西,人类就肯定会迅速灭亡的!人类灭亡之后,今天再热闹的东西都没有了意义。

    我认为,一方面是发现新资源,一方面是要支持那些“有预见性”的研究、开发新技术。只要今后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机能”,中华民族的生存就有了“根”。否则就是沙上建塔。对于“新资源”,也须有“新技术”才能发现、开发和利用。因此,能否占有“新技术”,的确将是民族的生死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有支持“新技术”的组织、资金和有效的工作。应当在哪些方面“下大力气”投入注意力和研究资金呢?我想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新资源”究竟可能是些什么?

    1、例如能源:

    油气资源消失后,煤还能用100多年,煤的液化和煤化工发展技术如何;

    “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究竟如何?开采与使用的可能与现实,其温室效应比石油大8倍如何解决;

    汽油柴油等消失之后的“氢经济”及其技术问题;硅如何成为能源;

    此外,

    没有了柏油后,用什么材料铺路和修路,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交通运输”;


    没有塑料的原料后,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大量有关用品将如何制造;

    等等。

    2、例如金属材料:

    技术专家认为能够取代“金属材料”的是些什么物质?那些具有优良坚韧性和延展性的物质资源应怎样发现、开发和利用?

    整个发电和输变电在没有了铜矿以后,将会怎样?微波技术能否解决问题?

    许多特种性能的合金材料将如何解决?

    巨量的、各行各业的、各地的金属制品将如何找到替代材料?

    等等。

    但是我讲的这些不同意见,经济学家们是不喜欢听的。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有了万能的“市场经济”,一只“看不见的手”就会自动把经济发展拨弄到“最佳的资源配置”。经济学家认定只有“市场”二字能够救中国。但是,这事仔细想想,还是有点悬乎。因为,首先“市场”本身并不能自动引起资源的节约。相反,由于市场的“盲目”,还会自动带来资源的浪费。人们凭经验就会知道: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销路是否好,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即使在有了电脑和网络以后也依然是这样。所以,这不是“瞬时反应”,不像实验室的物理化学试验、变化是“瞬时”的,而是一种“延时反应”。在“延时”的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就会不可避免。特别是农业,农民种的东西好不好卖?除了少量“按订货”生产的情况外,播种的时候大都不知道。“惊险的一跃”后,产品变成了商品,才知道有些是不好卖的,结果东西烂了,资源浪费了。

    在工业生产上,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也有个特点,就是:低技术,小企业,一窝蜂。一有了被认为有销路的项目,大家就一窝蜂挤着上。国家计委早已经发现了“项目小型化、投资分散化、产业趋同化”这个中国特色。但它始终在中国就这么“特”着,浪费着资源,许多年没有大变化。我曾经怀疑这是中国二千年“小农经济”的传统使然,至今没有解惑。一窝蜂的结果,是快速浪费资源。另外,假冒伪劣的横行,也毫无道理地浪费着宝贵资源。所有的假冒伪劣产品,都是宝贵的资源变来的。假冒伪劣成了中国经济的癌症,而且在东欧,他还成了中国商人的“招牌”,昭示着中国的一些商人是多么丑陋。现在,在“私利”面前,许多中国人已经是不要“面子”的了。所以,面子是否还是“中国精神的纲领”(鲁迅语),已很难说。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我看,“私欲横流”与人类的延续趋势相悖。

    (二)中国人应当预计到二三十年后将发生的“世界贸易”的情景。

    争夺资源,就是争夺生存条件。如果是文明的、在商业竞争中争夺,这就很好。如果因资源发生战争,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国防仍是保护民族生存的绝对重要的一环!争夺些什么?不少人预计21世纪主要争水。但我看,其他资源也会成为争斗的由头,不可不防。如果文明的人类仍旧能基本在“贸易”的圈子里争夺资源优势,那么谢天谢地,但我们也应当做好出现更复杂情况的准备。1、是价格问题。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难点。由于矿物资源情况将出现大的变化,一些重要的金属材料或矿石在一段时间里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黄金之类实际“使用价值”不高的金属物质会反而便宜。因为许多金属都成了“稀者为贵”的时候,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没有多大必要。对国家黄金储备的“安全性”要加以研究,不要到时候吃亏。2、重要的是,要查清到底有多少濒于灭绝的金属品种,而这些品种和数量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3、现在的世界,尽管有WTO,但在20-30年间拥有资源的国家(石油和其他高品位矿产)可能会出现“限制性”措施,即使中国已与资源国家共同开发某种资源,在出现“资源危机”时WTO能否顺利解决争端?也还是问题。

    “自由化经济”将接受考验。物质资源的匮乏将会引起些什么,应预做准备。

    从20来年后到50年内外,也就是中国经济希望“超日赶美”的这段日子,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日趋严重,世界市场上的资源价格将会日益昂贵,这对于中国一个既乏资源,又没有先进技术的人口大国来说,很有可能会是灾难性的。

    (三)在金属资源日益枯竭后,整个“消费经济学”将可能会重写。

    我预计,在今后几十年里,生产领域里必将走向“高效率”和“大规模”。由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日益减少,到了一定量时候,物质资料生产上的“中小企业”,将势不可免地走上末路。

    这就出现了一个绝大的问题,雪上加霜,这就是就业问题。在我去年完成的一本书稿中有一段话,我把它抄录在下面,以飨读者(有说错的地方,也可以痛加批评):

    “一方面,大量人员正在下岗;另一方面,新的寻求职业的人们又正大量涌进社会。例如,1998年仅全国高校毕业生即达106万人。除了计算机方面的职业,就是如有关生态环境这样的少数专业还正张开双臂,等待求职者。大部分专业的职业寻觅者发现他们往往告求无门。各国家机关一直在进行‘机构改革’,进人冻结;国家大中型企业也正处于‘兼并’和‘减员增效’的热潮中,除了少数特殊需要的专业外,进人也很难;外企倒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适合有能力的青年伸展腿脚,可是也不可能有很大的需求;现在就是小企业和私营小店,供大学生就业的门子也很不宽。此外,还有大量中学生、城市无业青年、进城的农民工,都在寻觅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职业’。


    “据估算,21世纪开始后未来10年里,每年涌进社会的新增劳动力都将在1000万人左右。在2000年,农村还有剩余劳动力1-2亿人,全国所谓‘农民工’已达8000万人正在各个城市里流动着。他们是新的血液,也是必须面对的新的就业压力。


    “据国家公布,从1995年到1999年的5年间,我国的城镇人口从35174万人增长至38892万人,共增加了3718万人,增长10.6%,但是同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只增加了1921万人,从19093万人增至2101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就业1.9%。尽管我们一直宣传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左右的骄人的增长速度,但我国就业率并没有相应的增长。1996年的就业增长率为3.8%,而到1999年时仅为1.9%,增长趋势不走高,就业总量提高也慢,使人们大大感到失望。1995-1999年间,我国外资和台港澳资单位的从业人员从513万人增加到612万人,增长达19%,平均每年增长4.53%,增加总量还是不多;这期间,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从485万人增加到1053万人,有了极大的增加,增加总量为568万人,据计算,每年平均增长21.4%,的确是不低;城镇个体户仍然人多势众,共有1560万人增加到2414万人,但算下来,每年平均增长11.5%;而国有单位从11261万人猛降至8572万人,减少23.9%,平均每年负增长5.5%,但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数也大量下降,比国企更甚,从3147万人降至1712万人,减少45.6%,但是1999年的就业人数总量,仍然超过了外企、私企和台港澳企业雇用人数的总和。国企和集体单位的就业人数总计9969万人,大大超过私企和外企总计1665万人,再加上个体户的2414万人的总和。若私企、外企要把国企和集体职工都“消化掉”,还需增加3.99倍的就业人数(若每年其就业与我国经济增长率速度一样,长远保持8%的增速,还需要23年可以完成1亿人左右就业)。就是说,经济学家们将扩大就业的重担放在私企和外企的肩上,学者们的愿望可能要落空。外企5年间增加就业人数只有99万,私企5年间不过吸纳了568万人,而同期个体户人数增加了854万人,大大超过私企。个体户经济是更加没有效率的经济,即使多增加了些‘就业’人数,也未必算是出现了喜人的就业形势。


    “因此,从世纪末至新世纪以后,城市“吸纳”新的就业者的能力是不乐观的。


    这里写了这么多,是想说明中国就业形势的险峻。

    在新的“资源危机”出现的时候,就业形势是否有了好转的契机?完全没有,显然,它将更为严峻了。我认为,在资源殆尽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学家20多年来支的两招,即私企、小企、乡镇企业,再加上一个“发展小城镇”,都是歪招,都是误国之策。

    “私小乡”三企,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生产性企业”。如上所述,这三种企业,是在以环境生态为代价,狂费资源,才吸纳了1000-2000万“城里人”,乡镇企业暂时容纳了1.2亿“农民”。但这条“产业之路”很难走下去,道理很简单,资源没有了。他们熟悉的生产手段如“机加工”这些落后技术,也都在几十年里完全过时。

    那么,这1.4亿劳动力,还有其他3亿等待脱离耕作的农民,怎样就业呢?怎样找饭碗呢?就是说,怎样活下去呢?这是绝大的中国问题!也是绝大的世界问题!

    我认为,如果中国经济学家始终改不了旧思路和顽固性,死抱着几本洋书不放,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那么新的思路是什么呢?我认为:

    1、从今开始,必须对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性”企业严加控制。一切生产性企业都必须高技术、高效率、低消耗。中国的“热效率”比日本低8倍,比美国低6倍,甚至比一般发展中国家都低1倍。的确,不能再这么搞下去了。热效率的根本问题,是难度较高的“技术问题”,而不是时髦和易行的“管理问题”。

    2、今后,劳动者将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在产业部门就业;相当大的部分在WTO中所说的“服务贸易”的行业中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保护资源的关键;还有一部分则是“就业后备军”,即得到失业救济、并接受职业训练的“失业人口”。

    现在“产业”部门工作的就业人口太多,资源不堪重负,是伤筋动骨的办法。这只能更快地挖去民族生存的座基,此法不可取。首先应当砍掉的,是挖掘或使用各种矿物资源的小企业。其次逐步淘汰的,是高能耗、高物耗和质量低劣的小型生产性企业。最终自动灭亡的,是那些以出售“伪劣产品”为生的小型商业企业。这样,在消耗矿物资源问题上,中国的经济就会逐渐健康起来。

    产业部门应当尽量吸收高素质的劳动力,也应有较高的报酬。应当改变“生产领域苦”、但“流通领域富”的不合理局面。产业部门的高效,将是人类资源消耗的福音。

    最大量的就业人口,应当在“服务贸易”领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城镇”的局限。为什么在美国“城市化”过程中,95%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大城市?一方面是产业的大型化,另一方面,因为只有大城市才可能有那么多“服务贸易”岗位。历史的自然发展,有它本身的必然性。小城镇没有这么多“服务贸易”性质的岗位,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扑在小城镇上,把他们都建设起来了,但小城镇再多,无法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况且小城镇建设起来很浪费,容易形成宗法社会,教育和信息落后,都是难以避免的。显然,小城镇没有大城市的效率,却有着比大城市高得多的“单位建设成本”,例如上下水和城市基础设施都得搞,但是没有“规模效益”。

    小城镇,一个“小”字很合乎“小农经济”心理。中国是个大国,希望中国人还是抛弃它吧。

    在大城市中的极为复杂的服务行业,“小企业”将会继续存在。未来,经济活动将分为“物质生产”和“服务贸易”两大类。已经使用习惯了的资源没有了,没办法呀,物质生产也只好“精细”起来,大量的就业人口肯定将在“服务贸易”领域中。

    如果我们中国人能够认识到这个历史的大趋势,我们可能还会拿回历史的主动权,而不总是闷着头过日子,不知今夕是何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忧患意识值得肯定. 但50年后中国的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也会发生巨大变化.还是那句老话, 车到山前必有路, 煤挖完了, 煤矿工人不会等着饿死的.
    • 把这篇旧文UPDATE 一下, 大家评评。
      • 我们整个经济都快成了“秋后的蚂蚱”和“兔子的尾巴”了。还讲什么“一枝独秀”的发展?在当前这样的“资源条件”下,中国经济再在“粗放”状态下猛烈“发展”下去,恐怕不仅无法“超日赶美”,而且用不了几十年光景,自己就要走不下去了
        • 上面的话是你的见解,还是你copy了一小段你的转贴?请注明。
          • COPY 了 一段。
            • 我一猜就是。:) 下次不用搞这种噱头啦!
        • 全球经济一体,这些问题不会只是中国的问题。市场调节会自动发生作用。比如某种原材料缺乏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提高价格使得替代产品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除了土地其他的资源都是可以替代再生的。
      • 作者太没有想象力了。看问题太静态。100年后人类早就上太空拿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