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上海知情人士回忆与宋美龄生前的一些交往情况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中新社上海十月二十四日电(记者许晓青)宋美龄于北京时间二十四日五时许在纽约去世,消息传至上海,记者就此采访了沪上有关知情人士,他们回忆了与宋美龄生前的一些交往情况。(chinesenewsnet.com)


  民革上海市委员会有关人士称,老一辈民革上海市委中有不少人士与宋美龄女士保持着长期、良好的私人交往。目前民革上海市委的名誉副主委李赣驹先生与蒋、宋两家颇有情谊。知情人士透露,两年前,宋美龄曾委托李赣驹等民革上海市委人员前往浙江奉化拜谒蒋家先人。(chinesenewsnet.com)

  上海黄埔同学会向记者透露,该会前任办公室主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学生曾容威曾于二00二年三月三十日在美国参加了宋美龄的一百0五岁大寿庆祝会。(chinesenewsnet.com)

  现已移居美国的曾容威先生曾撰文回忆,当时来自美国各地和祖国大陆、宝岛台湾的前“遗族学校”校友及眷属共计三十五人,欢聚纽约曼哈顿宋美龄寓所,为三月二十五日生日的“主席校董”宋美龄庆祝华诞。(chinesenewsnet.com)

  文章称,当天下午二时许,宋美龄身着绛色花旗袍、披黑色金黄花纹相间的披肩,面露慈祥笑颜,坐轮椅由护士簇拥来到现场。曾容威亲自将祖国大陆方面的祝寿贺信呈送宋美龄。宋接过贺信并仔细展阅后,用上海话深情地说道:“谢谢侬”,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政治经济 / 身历百余大事 细说你所不认识的宋美龄(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活过三个世纪,活到105岁,身历中国近代史的百余件大事,创造历史与远离历史的一位陌生的历史老人,晚年最本真的心态与境遇。
      外交成就辉煌内政频出败笔

      在这里笔者展现一般人不太清楚的宋美龄。受到内战情绪的影响,宋美龄常被刻画为嗜爱权力、心狠手辣、嗲声嗲气的女人,一些所谓“纪实小说”习惯性地将她描写成满口“达令”的肤浅女人。其实那不过是传统上中国人对“坏心眼的宠妃”的某种刻板印象。然而就真正认识一位历史人物而言,这些作法毕竟价值有限,无法呈现历史人物的客观面貌。

      宋美龄出身于上海的上流社会家庭,9岁左右与姊姊们被父亲宋耀如送到美国受教育,宋美龄一共在美国待了10年的时间,恰好是人生中影响意识型态最关键的岁月。她先后主修英国文学、副修哲学,宋美龄的英文的说写都是母语的水平,教过她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宋美龄有独立思考的特质,喜欢探讨问题的本质。事实上,从她发表过的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出,宋美龄的政治和社会思想十分接近美国保守派的观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出身富裕的家庭,坚守着上流基督教徒的道德观,对自由主义抱持着怀疑和不信任。

      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宋美龄得以施展她的才干和影响力。除了朱门恩怨式的中国内部政治之外,她最大的贡献无疑是运用她对英美等国的熟悉,争取这些国家支持中国对抗日本的侵略。抗战期间,宋美龄应邀赴美访问,并成为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在参众联席大会上演说的中国人,她流畅的英文,具有文学造诣的用语,以及基督徒的背景,获得美国人民极大的反响与认同,她在美国掀起的崇拜狂潮不仅是她个人事业的高峰,也提供了抗战军民更好的物资和精神后援。194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会中决定日本战败后,台湾和澎湖将归还中国。这个会议将中国列入世界强国之列,宋美龄担任蒋介石的助手和翻译,锋头并不在蒋介石之下,在维护中国主权、收回台湾一事上,她也应记上一功。

      尽管宋美龄在外交成就上辉煌异常,可是内政上却变成一大败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一度有很好的局势,但一连串错误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政策,国民党政权竟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或许,宋美龄思维中的政经结构,包含财团、家族、教会、媒体等等,换成在美国,可能问题不大,因为美国有着法治精神,政治和社会存在许多监督机制,还有建立在普选上的民主制度,执政党可以被换掉以遏止偏失的政策。在中国,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宋美龄保守的政治思维放在中国不仅毫无进步性,简直是灾难一场。孔、宋两家钱权结合,肆无忌惮地占用国家名器,掠夺国家资源,他们的恶行和表现于外的形象为知识分子和一般百姓憎恨。如果是在美国,这些权势家族早已被选票请下台了,或许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卷土重来,但此刻他们被换下来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如此,宋美龄对此事的反思十分有限,或者说根本没有任何反省。这里附带说明,检视一个人的学识、见解和心灵世界,不能只看只字词组,需要看她完整的论述。1949年以后,宋美龄发表了好几篇的长文,针对历史或时局做出解析,带着浓厚的思想和文化意识。不过这类文章也有着明显的缺点,一个单一的构念反复论述,内容不断重复,有时假装是温文儒雅地说理,更多则是武断霸道的裁决;与其说是科学的推理论证,毋宁更像填充大量火药的政治炮火。宋美龄的文章也有类似的特点,她节录了一大堆报刊杂志的文章,形同流水帐,也像是炫耀她最近的阅读经历,其结果不过是将那些保守反共的论调再说一遍,对于人类思想潮流不断自省、修正和演进的真况茫然无知,只会填充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气球,用庞大却空虚的外表来唬人。

      宋氏晚年:用个人经验记述历史、创造历史、而又回避历史

      宋美龄毕竟曾在第一线参与创造历史,她的过去就已是历史本身的一部份,因此任何关于自身经历的回顾必然有史料价值。1976年10月底,宋美龄发表“与鲍罗廷谈话的回忆”一文,记述1926年冬宋美龄与第三国际代表鲍罗廷的谈话记录。

      由于国共合作的渊源,宋家与第三国际代表越飞、鲍罗廷等人为长年旧识。在武汉三个月的时间内,宋家兄妹与鲍罗廷有着频繁的接触,宋美龄的回忆即在记述苏联进行世界革命的高峰期,如鲍罗廷这样一位高级的布尔什维克,所展现的热情、智能与冷酷,部分描述颇为传神,宋美龄如是写着:“(鲍罗廷说)我们一定会想起再一次问:在地球上如何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极乐世界?我们必须纠正人性的弱点,这些弱点是:(一)易受欺骗,(二)温情主义,在错误时刻与对错误事实争论的温情主义,(三)冷漠,(四)道德上及有形的怯懦,(五)寻找刺激的并发症,(六)苦闷与不满,(七)徒劳的自我纵欲,(八)竞争性的残忍,(九)贪婪与好奇,(十)妒忌,(十一)归属感,(十二)不安与焦急,(十三)需要他人表彰其每一项成功,(十四)优柔寡断。以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一切文明、开化及半开化的社会里,由于种种环境养成,仅进度不同而已。这些弱点,甚至有在于世界最远角落与丛林中食人和猎人头的部落……

      “我们又察觉,人都希望认同,批评者指责他人、栽诬他人,就即刻觉得自己没有那些过失,几乎是十全十美,比别人至善至美,自况没有犯他所指责那个人的错误。我们就利用这种人性的弱点,进而让这位批评者批评他人,再渐渐将批评指向这位批评者,慢慢或引导他走向自我批评-你可以说这是自我鞭笞的道路。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来保持我党同志的正直与严密,慢慢培养干部们的谦逊,并遏制捣蛋分子。”以上都是宋美龄记述鲍罗廷1926年对她的谈话,说的是苏联革命过程中运用人性矛盾改造世界的深刻总结,并计划将这套哲理与技巧实践于中国的革命,观诸于后来的发展,今天读来可谓“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这是宋美龄发表的长文中少数具有史料和思辩价值者。

      此外,由于青少年时期在美国度过,宋美龄晚年初返美国时,忍不住抒发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她的口气一如美国教会的卫道人士,对自由主义分子带来的混乱忍无可忍:“我清楚记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数年,美国的声望和受人敬爱的程度非常地高。看到海外的每个美国人都以身为美国人为荣,令人羡慕。然后,到了1960年嬉皮出现以后,嗜好大麻烟和吸毒而堕落的青年男女,由摩洛哥的马拉咯施流浪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寻求廉价的毒品,满头肮脏蓬乱的头发,表情举止像街边的野狗或乞丐……美国是我幼年时代第二个居留长久的国家,在此度过多年愉快的童年生活,爱之异常深切,所以当我经常听到她如此堕落和受责难的时候,就深感痛心……我眼见这些事实,不禁要再度提出同样的问题,美国的伟大理想究竟变成什么样了?我少年时在美国求学所崇尚的自强、坚毅、机敏、智谋、尚礼等美德锐变到什么程度?”

      这就是一般人不太清楚的宋美龄,由她发表的议论中可以清楚体现她的思想和灵魂,以及背后的生活历程。这位聪明的富家女幼年赴美读书,塑造了美国上流社会家庭的政治和道德观。事实上,她是半个美国人,不仅在于流畅无碍的英文说写,更在于美国人的直言好辩。不过,她那富人的政治思维和伦理一旦施用于中国的现实,却堕落为毫无羞耻及不知反省的掠夺行为。即使在美国,虽然她的立场如此吸引一批国会的老牌反共同伙,但时代的进步终究将他们挤到社会的小角落。至于外界常议论的宋美龄阔绰的生活,其实是无关紧要,那不过是富裕人家起码的居家状况,并不是什么罪过,任何有本事挣钱的人都有资格吃好穿好;至于刻板地将她描写成娇气十足的女人,不过是沿袭传统上对貌美和有权力女人的性别歧视罢了。宋美龄始终是个刚烈,满腹学识的女人,或许从一位思想家的角度来看,她的原创性不足,不过那或许要求太高了。如果列出上个世纪可堪载负“第一”头衔的中国女性们,毫无疑问,宋美龄仍是十分耀眼的一位。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蒋宋美龄名垂青史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蒋宋美龄这个名字将永垂青史!
      蒋夫人是蒋介石先生抗日与反共的幕后推手。她有著中国古典而传统的女性精神;更可贵的是,她以坚贞纯正的基督信仰,协助蒋先生带领中华民国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
      她创办了「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发起「新生活运动」;成立了华兴中学与振兴医院。对日抗战时,她展开「伤兵服务」的工作;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并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之委员。

      最传奇的是西安事件,她深入虎穴,终于把身系重任的蒋委员长营救出来。虽为女子,她义正辞严,令军阀胆寒惭愧。史册上,再也找不出她那般勇敢的女性了!

      她曾被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一九四三年二月,她在白宫、参议院及众议院及各大城市发表演说,呼吁美国全民支援中国对日抗战。随后,她随同蒋介石先生参加「开罗会议」。环顾她的一生,她开启了历史上女子救国建国的楷模。

      她是现代传奇的古典女性,将一生奉献给中国。

      信仰

      「圣经有两句话,给我的印象比什么都深刻。一句是:『愿主的意志实行。』还有一句是:『汝须尽心尽力尽意爱主-汝之上帝』。」蒋宋美龄35岁那年写下了这句话。

      她说,那是她的母亲给她的影响。

      35岁的蒋宋美龄,已经历经精神的三变。她因为爱国的事业,嫁给了蒋先生;面对局势的混乱与慈母的去世,她却再度感到空虚。这一年,她开始领略了上帝的伟大,她和上帝日渐接近。

      她说:「我知道宇宙间有一种力量,它的伟大,决不是人们可企及的,那就是上帝的力量。」

      这时的蒋宋美龄,正在和共产党的做正邪的斗争。她亲眼目睹江西几千里荒废的农地,无数的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法律与秩序被破坏了,农村复兴的重任使她一度忧虑。

      她一心想著如何帮助农民回到田里,重建秩序?如何把鼓动农民叛变的党羽,肃清殆尽,重建秩序?如果没有精神的力量,如何帮助中国人度过难关?

      她虽然才35岁,不过跟著蒋先生革命,却也深深感染了救国建国的热烈情怀。于是,她从宗教里重新获得启示,对抗无神论的信徒。对他而言,共产党的无神论,祸害了中国;而她却从上帝那里获得勇气,发为无比的坚毅,帮著蒋先生建立民主的中国。

      她说:「宗教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其意义就是我心、我力、我意,以实行上帝的意志。」她以这份力量,投入了救国的运动。

      这时,她真的才35岁啊!

      勇气

      中国历史上,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传为千古佳话。郭子仪单身入敌营的事迹,也史册昭彰。

      西安事变震惊国际。这幕戏,蒋夫人扮演的角色,真是一个大仁大智大勇的女子典范。

      她亲入西安,救出被军阀关押的蒋委员长,勇气不让须眉,无愧前贤。其诚挚的力量,化解了将领的疑虑,中国女性竟能如此勇敢,真奇迹也。

      当时,人人都以为她关心的只是丈夫的安危,不过蒋夫人却义正辞严,阐述蒋先生一身乃是国家安危之所系,她一意营救,并非出于私意,而是深信唯诚挚与真理乃能建树永久之基矗,所以她必与西安将领周旋到底。

      她说:「人或有称余此行爲勇敢者,然余自念,所作所爲并无异人处,二万万中国妇人处余地位,皆必取同样步骤。」

      与其说她是一意救夫,不如说是大义觉迷,正色以告对中央政府有异心的将领。她并未藏在安全地带,呼吁救援。而是深入前线,晓以大义。

      张学良一见到她,脸上便露出愧色。时至晚年,张学良在回忆录中透露,当年是蒋夫人救了她一命。

      她救夫于危难,胆如金刚;深情抚慰,又如圣母的化身。她回忆当时的情景,真挚感人。她在西安,见了丈夫蒋先生后,有了这么一番话:「君之责任乃在完成革命以救国,君更应宝贵君之生命,愿君自慰,上帝常伴我等。余此来,分君苦厄:上帝愿余死,死无悔;若愿余生,亦当保此生命,与吾夫共爲国家努力也。」

      当时的中国女子,有蒋夫人之大勇者,能有几人?

      感情

      蒋宋美龄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景象呢?我不禁好奇。她像是独立开在山顶上的花朵,人人都可仰望,却少人能闻得芳香?她是属于公众的,却也是神秘的。这么一个富贵双全的女人,却有著传奇的一生。

      我读著她的一生,感受著她的真诚。自自然然,毫不做作,她吸引世人注目的奥秘,就在于此。

      外界一直揣测她和蒋先生的婚姻,并非出于自己所愿。她澄清道:「这项婚姻自始至终是我自己作主。」

      1922年,她在孙中山家第一次见到蒋介石,便一见锺情。根据她的秘书回忆,她曾说:「他那对闪亮的眼睛告诉我:他是个英雄。...相比之下,远比我二姐夫(孙中山)英俊。」

      我相信,没有人能左右得了宋美龄的感情,更不要说是要她接受政治婚姻。她是那么一位独立的女子,除了她去爱人,谁又能强迫她呢?若不是两情相悦,因缘份定,又怎么能有这桩婚事呢?

      这种性格,不同于传统中国人对妇女的保守包袱。几乎近于西方对女权的尊重了。

      她8岁便到了美国念书,亲身受到西方古典教育的薰陶。英国文学、哲学、法语、音乐、天文学、历史学、植物学、英文写作、圣经史和讲演术,造就了她开明的性格。莎士比亚名著是她的爱好,亚瑟王罗曼史打入了她的心。她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女子。

      年轻时的宋美龄,个性上是开明的,生活上也是西式的。不过,她纯正的思想,一步步引领她走向舍弃个人的路上。

      蒋先生过世年后,她发表一篇文章〈同心同德共济时艰〉,透漏了她和蒋先生的婚姻生活:「算来将近半个世纪-业已48个春秋-余与 总统相守相勉,每日早晚 总统偕余并肩一起祷告、读经、默思。」

      我想,她们两人的结合不是政治的,而是命运的;不是利益的,而是奉献的;不是私情的,而是理念的。事实上,他们是近代中国史上,最携手反共的夫妻;他们让共产党的红潮,止于大陆神州。

      于是,台湾虽然孤悬海外,毕竟成了「反共复兴」的基地。

      正义

      她把基督的情怀,化为人间的行动。她洞悉共产党的邪恶本质,尽力呼吁美国及世界自由国家,抵制邪恶帝国的扩张。

      宋美龄访美时,中华民国处于危及存亡之秋。

      1942年,宋美龄赴美访问,罗斯福总统夫妇邀请她往白宫作客,当时美国掀起一阵宋美龄热。她以流利的英语在美国国会演说,赢得国会议员热烈的掌声。罗斯福总统夫人把她拥入怀中,赞誉她是中国女性在美国国会讲台上发表演讲的第一人。

      1965年,她再度访美。痛斥美国姑息主义的迷思,对共产党颠覆世界的本质,敲下一记响亮的警钟。

      当时,美国正昧于越战之阴霾,蒋夫人在华盛顿演说时,却义正辞严地表示,中共是万恶之源,自由世界如不是对它屈服,便必须征服它。她的慷慨陈词,赢得了美国各界的赞誉与敬重。

      她对中共发起文革,毁灭中华文化的憎恶,溢于言表,并断言,大陆的民心是反共最强有力的武器,中共必将消失于历史的舞台。

      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成功扮演了民主斗士的角色。她鲜明的形象,扭转了国际上对中华民国的误解。

      她对国际正义的维护,见诸于她亲撰的评论文章。她抨击联合国的虚伪,出卖了正义;她揭露中共企图抹灭中华民国才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的史实。他分析了美国媒体的负面作用,也论述了腐蚀美国道德和精神的力量。

      她虽然只是一个女人,言论关怀之广,却直指当代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她以基督信仰为准则,关怀世界和平。我们可以说,她不是因为政治立场而反共,而是因为人道精神而指出共党对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危害。

      时过境迁,她先知警世的睿智,益发显耀出来。

      绘画

      蒋夫人的心灵美,完完全全表露在她的绘画中。

      她画的梅,见得著雪意;她画的竹,透出风骨;她画的兰,质地温润。郑曼青先生评道:「夫人所绘之兰、竹,感觉上,一点都不像出自女性之笔,那股气势,那股胸怀,真是宽厚、状实,而又深远。」

      艺评家姚梦谷先生说,蒋夫人的画,乃是出自仁慈之禀性。他以「得自天机,出于灵府」八字,形容蒋夫人的画作。

      蒋介石先生题她的画作:「清逸处落笔草草而灵气浮动,沉原处则笔墨苍浑气象宏阔。…此犹之璞玉浑金,光华内敛,神韵自高,非尽力学所可至也。」

      她的画作〈数点梅花天地心〉表现出他坚毅古朴的心境;〈猗兰在深谷〉勾勒出他清高超逸的性格;〈黄花日日重阳〉抒发了他壮丽的暮年之美;〈归去春光正满船〉里的亮丽山水;〈晓日浓薰富贵春〉的花竹锦簇,无一不是他的人格与境界。

      要进入蒋夫人的心灵世界,除却宗教,便是绘画啊!

      尾声

      中国妇女从来是讲究女德。蒋夫人投身中国妇女运动,将个人层次的女德提升为对国家、对民族的奉献。

      正史上,女性只能载于后妃传。蒋夫人之功高,并不逊于男子,其过人处,在于坚守民族之大义,挽国魂于红潮。民主自由并无国界之分,蒋夫人正是成就于这个世界的中国奇女子。她的精神与蒋先生相随,必归之于另一个国度。

      蒋夫人无愧是中华民国永远的第一夫人。

      正如他的一本书〈我将再起〉所言:「先总统与美龄,都深深认定中华民族必有其能生存复兴的力量。…足以使我们国家民族于痛深创钜后恢复元气。这种力量来自于上下五千年悠久优越之文化与道德的陶冶所酿成,而且波澜状阔,永不消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风靡美国的第一夫人蒋宋美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国时报10月24日文章指出,宋美龄折冲樽俎的才华,在近代中国堪称数一数二,她是「世界级」的外交家,顾维钧、周恩来也许可堪比拟。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她可以婉劝张学良;在尔虞我诈的国际政治里,她能够说服美国政要支持重庆立场;在中华民族艰苦抗战时期,她是中国的最佳宣传利器。

      宋美龄兼具中国古典气质和西方优雅风度,而又带有犀利、精明的作风,使西方人如醉如疑、又爱又恨。罗斯福、威尔基、史迪威、陈纳德、魏德迈、马歇尔、麦克阿瑟、鲁斯、霍普金斯、雷德福以及二次大战前后其他美国军政首长和媒体大享,都对她有错综复杂、莫可名状的情结。蒋介石的抗日、剿共和保卫台湾,在在需要美国的助力,而宋美龄就是他获取美国物资援助与道义支持的最大本钱。

      美国人一向不太欣赏蒋介石。二次大战时,一直怀疑他会和日本私通谈和,亦质疑他为保留实力以对抗中共而未全力抗日;国共内战时,又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化无能。尽管如此,宋美龄照样使美国支持「国民党中国」,军经援助源源而至,直到1949年大陆变色时,美授始暂告中断。但1950年6月韩战爆发,东亚情况危殆,美援又恢复注入蒋介石政权,美国开始协防台湾,第七舰队巡弋台海,因而扭转台湾命运。

      宋美龄在外交坛坫上的最大表现,厥为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和同年11月的中美英三巨头开罗会议。1942年担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特使出访英国、中东、苏联和中国的威尔基当时即建议蒋夫人访问,他说,以她的才气、智慧、说服能力和魅力,必能使美国人更加了解中国;他还说,这项任务只有宋美龄可以完成,她将是一个「完美的大使」,美国人民「就需要这样的访客」。

      事实上,热爱中国的美国杂志业钜子鲁斯夫妇于1941年访问重庆时即曾建议蒋夫人赴美访问,一则调养身体,二则替中国宣传。但蒋介石当时不允许她出国,蒋夫人自己亦不愿离开中国,蒋介石对鲁斯夫妇说,有她在旁襄助,其威力可抵60师兵力。

      后来基于想促使中美关系更加密切以及她的健康情形考量,宋美龄前往美国。白宫以国宾礼迎接。另她在国会山庄的演说更是留名青史。划时代的「夫人外交」为中美合作抗战写下辉煌的一页,对促进美国朝野了解和支持中国抗战更发挥石破天惊之功。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上海女人--蒋宋美龄传奇的一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介绍:蒋宋美龄传奇的一生

      --------------------------------------------------------------------------------

      蒋宋美龄传奇的一世,紧系着中国近代史。
      蒋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宋氏三姐妹之一,她是首位在美国国会演说的亚洲女性,她是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的首位总统夫人,她也是许多人心目中永远的第一夫人。

      宋氏姊妹

      她传奇的一生,始于一个富有而且西化的家庭。

      蒋宋美龄于中国上海出生,由于她父亲曾经受过西洋教育,因此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她父亲也送女儿到外国读书。

      蒋宋美龄于10至19岁期间在美国接受教育,1917年在麻省一所学院以荣誉学位毕业。

      她在放洋美国期间,练就一口流利的外语,以及西化的思想。报道说,她曾说:“在我,只有一样东西是东方的,就是我的脸。”

      蒋宋美龄让人熟悉的还有她两位姊姊--宋霭龄和宋庆龄。宋霭龄当年嫁了山西财阀孔祥熙,宋庆龄则是国夫孙中山的夫人,宋美龄则与蒋介石联姻。

      在中国近代史上,宋氏三姐妹和她们的夫婿都有一定的作用。

      宋美龄于1926年嫁予接任中华民国总统不久的蒋介石,当时的中国大陆由国民党政权领导。


      罗斯福夫人与蒋宋美龄 


      踏足国际舞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期间,蒋宋美龄到美国募捐。她获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邀请到国会演说。她流利的英语、从容的态度以及个人的魅力,使她在这场演说中获得不断的掌声,也使许多人纷纷解囊。

      从此,她多次出席多个重要的国际场合和发表演说。她有灵活的外交手腕,加上她通晓国际政治,使她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以订定,成为踏足世界舞台的首位中国女性。

      其后,在中国大陆的国共对峙中,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蒋氏家族在台湾政坛的这许多年也逐渐褪色。

      蒋宋美龄在蒋介石于1975年死后移居美国,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但她的政治魅力仍存。在台湾一些事件上,许多人仍然希望听到这位前第一夫人的意见。

      在台湾2000年总统大选前,国民党阵营最后还是请出“蒋夫人”牌,由蒋宋美龄发表一封公开信,号召国民党党员支持连战。评论说,这显示她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

      蒋宋美龄一生,横跨三个世纪。她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而少数存活至今的硕果仅存人物,她在美国逝世的消息传出,似乎意味着中国历史的一个篇章告一段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原籍海南,成长在美国,出名在南京,抗日在重庆,避难到台湾,养老在美国,谁说得她是上海女人。这样的人没出国前,还不是上海人的歧视对象。
        • 父辈从外地到上海闯码头,自己 生在上海,留学回上海,结婚在上海,只讲上海话和英文,这就是上海人。外地人是不懂的。
          • 问题是海南人答应不?@_@据说海南只有一个地方出美女,就是宋家姊妹的祖籍地方文昌。
            • 宋耀如是海南人,宋美龄是上海人。btw, 她母亲倒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不过即使她母亲和父亲一样,是从外地来的,宋美龄仍然是上海人。
              • 叫把真,呵呵^_^ 你用宋美龄+海南人google一下,再用宋美龄+上海人google一下。旧时哪里人包括籍贯都是指父亲的出生地。否则林青霞也不能算山东人乐:)
                • 这个不用争,90%以上的上海人籍贯都不是上海,但他们还是上海人
                • 试了“宋美龄+上海人”可以google 出398条,“宋美龄+海南人”可以google 出27条
                • 不如搞个全民公投吧?   // 蒋宋美龄都隐居多年, 死时105岁, 葬于美国,,,,,,,,,,,,,,, 唉, 都是MN惹的祸!!!!
                  • nod。google27个海南结果里面多半肯定说她是海南人,3百多个上海结果里面多半强调她出生在上海。可她自己根本认为自己全西化乐。
                    • MM, 你也是MN,...........so, 你是哪里人, 不能由你决定, 要全ROLIA公决
                      :-PPPP
                      • 哇, MN归属之争进热点啦!!
              • 为什么?请问: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父母去三线,在那里出生的孩子是哪里人?或反过来,扬州师傅的上海出生儿女,是不是上海人?
                太八卦了
                • "扬州师傅的上海出生儿女,是不是上海人?" ---江绵恒
        • 刚看了台湾TVBS的新闻,称宋美龄一生和上海紧密联系在一起.是21世纪时代的写手!
          • 一生?1920年前在美国,北伐之前在广东,之后在南京,8年抗战在重庆,解放后也没听说让他回来呀。越说越神了。怎么算也到不了20年,可是个100多岁的寿星呀
            • 这么简单的问题, 直接打电话给她问一下, 不就解决了
              • 不用打电话,楼主都写了,美龄自认“除了面孔都是西方的”,难道上海不是东方的?
            • 不是说了吗,外地人是不懂的!
              • 和和,据说她出生的地方算虹口还是浦东也是谜呢,双方各执一词也:D
                • 不会吧? 中间有条黄浦江, 都能搞错?
    • 上海知情人士回忆与宋美龄生前的一些交往情况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中新社上海十月二十四日电(记者许晓青)宋美龄于北京时间二十四日五时许在纽约去世,消息传至上海,记者就此采访了沪上有关知情人士,他们回忆了与宋美龄生前的一些交往情况。(chinesenewsnet.com)


        民革上海市委员会有关人士称,老一辈民革上海市委中有不少人士与宋美龄女士保持着长期、良好的私人交往。目前民革上海市委的名誉副主委李赣驹先生与蒋、宋两家颇有情谊。知情人士透露,两年前,宋美龄曾委托李赣驹等民革上海市委人员前往浙江奉化拜谒蒋家先人。(chinesenewsnet.com)

        上海黄埔同学会向记者透露,该会前任办公室主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学生曾容威曾于二00二年三月三十日在美国参加了宋美龄的一百0五岁大寿庆祝会。(chinesenewsnet.com)

        现已移居美国的曾容威先生曾撰文回忆,当时来自美国各地和祖国大陆、宝岛台湾的前“遗族学校”校友及眷属共计三十五人,欢聚纽约曼哈顿宋美龄寓所,为三月二十五日生日的“主席校董”宋美龄庆祝华诞。(chinesenewsnet.com)

        文章称,当天下午二时许,宋美龄身着绛色花旗袍、披黑色金黄花纹相间的披肩,面露慈祥笑颜,坐轮椅由护士簇拥来到现场。曾容威亲自将祖国大陆方面的祝寿贺信呈送宋美龄。宋接过贺信并仔细展阅后,用上海话深情地说道:“谢谢侬”,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宋美龄与基督教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人的力量实在有限,就算是英雄豪杰甚至贵为一国之尊,当力有所不逮,无法解决困难的时候,自然就会向上帝祈祷求神带领。哥林多前书一章廿七节至廿九节:「神却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chinesenewsnet.com)

        蒋介石为浙江奉化口人,家乡附近有一座风景优美的雪窦寺,前后三次当他被政敌所迫而下野回到家乡以休息为名,待机再起时,一定到雪窦寺向素来有交情的法师求神问卜,询问前程。蒋介石的诗才自然难与毛泽东相比,他有的一首七绝「言志」也是以雪窦山为题材: (chinesenewsnet.com)

      雪山名胜擅东南, (chinesenewsnet.com)

      不到三潭不见奇; (chinesenewsnet.com)

      我与林泉盟在夙, (chinesenewsnet.com)

      功成退隐莫迟迟。 (chinesenewsnet.com)

        蒋介石如非为了与宋美龄结婚,相信很难会成为基督徒。宋美龄是广东海南岛人(今海南省),其父宋嘉树在美国长大,后来成为牧师,在上海传道。宋美龄一八九七年在上海出生,中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就读于基督教卫理斯女子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副修圣经历史及演讲技巧等。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虽然定都南京,但由于汪精卫在汉口另搞「中央」,弄至宁汉分裂,被迫下野。为了争取掌握财经大权的宋美龄之兄宋子文及大姊宋霭玲的丈夫-浙江财阀孔祥熙的支持,蒋介石亲往日本拜访在那里养病的宋太夫人。向其允诺婚事的条件有二:其一是与所有妻妾包括最宠的陈洁如断绝关系;其二是必须受洗成为基督徒。其实这本是一桩名符其实的政治婚姻。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在宋家豪宅采用基督教仪式,担任证婚者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博士。婚后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终于开始,每逢主日的晚上,都会在其官邸由牧师或传教士主持礼拜仪式,甚至到了台湾之后,其士林总统官邸设有专为灵修用的凯歌堂,主其职者为周联华牧师。 (chinesenewsnet.com)

        不过,虽然每个主日都有中外的传教士向其作灵修分享,可是蒋介石的灵命增长却有点令人感到失望。抗日战争时期,衡阳战役失利,他曾在日记中说:「愿主赐我衡阳战事胜利,当在南岳顶峰建立大铁十字架一座,以酬主恩。」在他脑海中,还没有去掉旧社会还神许愿那一套。 (chinesenewsnet.com)

        蒋介石虽然是受洗的基督徒,可是却并未与天主教划清界线,或者无从界定二者之间的分别。蒋经国在「守父灵一月记」中有如下记述:「父亲得病于六十一年( 1972年)之秋……。疾病初愈,即嘱儿在父亲胸前,代为挂上平时常带之圣母像。」 (chinesenewsnet.com)

        宋美龄可说是蒋介石的「贤外助」,除了尽量协助他化敌为友外,二次大战期间在国民外交,争取美国支持方面,也有重大的贡献,凭她流利的英语和演讲口才,赢得美国参、众两院的一致好评。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蒋介石终于走完了一生毁誉参半的人生旅程而魂归天国,由秦孝仪执笔的遗嘱言:「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后面一句话据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说:「是依照宋美龄的意思加进去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宋美龄于基督教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人的力量实在有限,就算是英雄豪杰甚至贵为一国之尊,当力有所不逮,无法解决困难的时候,自然就会向上帝祈祷求神带领。哥林多前书一章廿七节至廿九节:「神却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chinesenewsnet.com)

        蒋介石为浙江奉化口人,家乡附近有一座风景优美的雪窦寺,前后三次当他被政敌所迫而下野回到家乡以休息为名,待机再起时,一定到雪窦寺向素来有交情的法师求神问卜,询问前程。蒋介石的诗才自然难与毛泽东相比,他有的一首七绝「言志」也是以雪窦山为题材: (chinesenewsnet.com)

      雪山名胜擅东南, (chinesenewsnet.com)

      不到三潭不见奇; (chinesenewsnet.com)

      我与林泉盟在夙, (chinesenewsnet.com)

      功成退隐莫迟迟。 (chinesenewsnet.com)

        蒋介石如非为了与宋美龄结婚,相信很难会成为基督徒。宋美龄是广东海南岛人(今海南省),其父宋嘉树在美国长大,后来成为牧师,在上海传道。宋美龄一八九七年在上海出生,中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就读于基督教卫理斯女子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副修圣经历史及演讲技巧等。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虽然定都南京,但由于汪精卫在汉口另搞「中央」,弄至宁汉分裂,被迫下野。为了争取掌握财经大权的宋美龄之兄宋子文及大姊宋霭玲的丈夫-浙江财阀孔祥熙的支持,蒋介石亲往日本拜访在那里养病的宋太夫人。向其允诺婚事的条件有二:其一是与所有妻妾包括最宠的陈洁如断绝关系;其二是必须受洗成为基督徒。其实这本是一桩名符其实的政治婚姻。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在宋家豪宅采用基督教仪式,担任证婚者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博士。婚后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蒋介石终于开始,每逢主日的晚上,都会在其官邸由牧师或传教士主持礼拜仪式,甚至到了台湾之后,其士林总统官邸设有专为灵修用的凯歌堂,主其职者为周联华牧师。 (chinesenewsnet.com)

        不过,虽然每个主日都有中外的传教士向其作灵修分享,可是蒋介石的灵命增长却有点令人感到失望。抗日战争时期,衡阳战役失利,他曾在日记中说:「愿主赐我衡阳战事胜利,当在南岳顶峰建立大铁十字架一座,以酬主恩。」在他脑海中,还没有去掉旧社会还神许愿那一套。 (chinesenewsnet.com)

        蒋介石虽然是受洗的基督徒,可是却并未与天主教划清界线,或者无从界定二者之间的分别。蒋经国在「守父灵一月记」中有如下记述:「父亲得病于六十一年( 1972年)之秋……。疾病初愈,即嘱儿在父亲胸前,代为挂上平时常带之圣母像。」 (chinesenewsnet.com)

        宋美龄可说是蒋介石的「贤外助」,除了尽量协助他化敌为友外,二次大战期间在国民外交,争取美国支持方面,也有重大的贡献,凭她流利的英语和演讲口才,赢得美国参、众两院的一致好评。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蒋介石终于走完了一生毁誉参半的人生旅程而魂归天国,由秦孝仪执笔的遗嘱言:「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后面一句话据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说:「是依照宋美龄的意思加进去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她老人家之所以隐居纽约25年,其意在于不想让人特别是后人评论,让她静静的静下来吧。
    • 不喜欢她,她在台湾时说过,"美国拥有原子弹,为何不炸中国大陆?美国太愚蠢了。”
    • 美国援助中国政府十亿美金, 宋家偷走七亿五千万美金.
      "They're thieves, every damn one of them," Mr. Truman said later, referring to Nationalist leaders. "They stole $750 million out of the billions that we sent to Chiang. They stole it, and it's invested in real estate down in SÄao Paolo and some right here in New York."
      • 估计是左派记者写的故事
        Stilwell accused General Chiang of hoarding resources, deliberately avoiding battle with the Japanese to spare his men to fight the Communists.

        and his adroitness as a military politician rather than as a military commander, and by reliance on a gangster secret police."

        "They're thieves, every damn one of them," Mr. Truman said later, referring to Nationalist leaders. "They stole $750 million out of the billions that we sent to Chiang. They stole it, and it's invested in real estate down in SÄao Paolo and some right here in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