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我很不喜欢《我妻之死》这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hHxsAVS1Z6fDl4VFJXiUVw


深情恕我没看到,我只看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赛博乞讨”加“不在场证明”。

各位好,这两天微信后台和知识星球上一直有读者在问我同一个问题:“小西,你看了微信这几天热传的《我妻之死》了么?你怎么评价这件事。”

很多留言大约都是这个意思,多了之后,我就忍不住真去搜来看了看。

然后发现,这是一名移民加拿大的华人写的悼念他亡妻的文章,大体上讲,就是他和他妻子是兢兢业业的第一代加拿大移民,妻子为了拿到签证、留在加拿大、养活一家五口(两个大人、三个孩子)拼命地考学、赚钱、养家。结果去年不幸确诊了癌症,11月17日正式确诊、11月30日人就走了。

从丈夫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加拿大当地的免费医疗制度有许多埋怨,比如诊断效率太慢、医治方案对患者不透明、患者选择放弃治疗后,其实并没有得到周到的照顾,无法做到有尊严的离开,等等。

老实说,这文章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觉得它确实有爆款的潜质。

首先看文章的、同在美国加拿大的当地一代移民华人是不会对这种抱怨有什么反驳的,因为他们多数也处在承担不起当地昂贵的私人医疗不得不接受这套体系的环境下,很容易共情。

其次,我猜网上一部分“贫贱不能移”的愤青也会乐于转发这篇文章:你看,公知天天说发达国家医疗制度有多么先进,结果怎样人间地狱啊!还想着移民吗?

再者,这篇文章这样描写加拿大,即便流量爆到多少都是安全的,这一点就不详述了。

所以这篇文章真的是抓住了当下微信公众号末法时代的安全流量痛点,难怪能成为爆款文。

但不知怎么的,我看完这篇文字之后,真的感觉莫名的不那么舒服。

起初我也说不出原因是啥,于是我就捏着鼻子再读了一遍。

还读不明白,我又再读。

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隐约咂摸出点味道了,脑子里隐隐约约浮现出三个字:林生斌。

是的,还记得前几年杭州保姆纵火案当中那位扮演深情丈夫、父亲人设,可后来因为消费受众的同情心过度而翻车的“深情丈夫”形象么。《我妻之死》这篇文章,让我不自觉的想到了这个人。

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我妻之死》一文的作者的行文,让我在字里行间都感觉到一种溜肩膀的气质。整篇文章看下来,好像所有人都有错,唯独丈夫毫无责任。与其说是在悼念亡妻,更像是一篇一万多字的“不在场证明”。

可是你基于他提供的信息,重述一遍这个故事,真是如此么?

他的妻子小他数岁,大学一毕业就嫁给了他,然后为了家庭放弃了已经在美国拿到的H1B签证,回归家庭,后来为了生育三胎,选择旅游转留学签到了加拿大,原本有体制内工作的丈夫一到加拿大就放弃了工作的打算,专职在家带娃,甚至连驾照都不出去考,英语也不怎么学,以至于要与医生交流的时候,有时候还要通过自己13岁的长女进行翻译。

与之相对应的,妻子则像他在文章中描述的那样,担负起了为一家五口能留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责任。一边找了份银行的全职工作上班,一边读第二个硕士刷GPA,冬天出门铲雪,晚上在地下室里开收费的补习班给家里赚外快。

那这个家庭结构中,丈夫的作用在哪里呢?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他要照顾三个孩子、负责“主内”。

好吧,个人能力可能确实有差距,如果这位丈夫就是一个随遇而安、随性无为的人,而一个要强的妻子就是喜欢他,那别人家的私事我们也不好干涉。尊重、祝福就是了。

可是,我特别不能理解的是,这位丈夫在某些方面又表现的非常积极和在意。

你比如说老婆去世之前和过程中我没看到他发挥多大作用,去世了后半年,却写了这么一篇洋洋洒洒的祭奠妻子的长文,还在文章后面留了两种打赏的方式,美其名曰给孩子买童书。另外,当有人表示他在微信支付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还贴心的公布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还置顶了。

抱歉,我实在是不太能理解这位丈夫的心理结构了。

因为按照我的对人性粗浅的了解,人大约应该分成两类:

一种是特别积极进取、有担当、有事业心、愿意进取的,比如这位作者描述的他的那位妻子。这样的人,偶尔表现得过分积极,哪怕是在为自己募捐方面,甚至为此招惹了厌烦,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从这个角度讲,多年后我甚至可以稀释对林生斌的恶感,因为从他的生平你可以看出,他确实就属于这种争强好胜的人,所以他基于自己的人生惯性,把对亡妻、儿女的悼念最终不小心做成了一桩生意,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好胜而贪心的的人一不小心发挥过度而已。

而另一种人,可能相对比较淡泊名利的。像文章中作者给自己打造的那个人设,学习和工作能力都不那么强,适合在家中守家、“主内”。

事实上,通读整个文章,你会发现这位作者把自己摘的非常干净。一般来讲,妻子患病,社会的公费医疗救助体系当然需要尽责,但丈夫的责任、救助总该有吧?没尽到责任总应该自责吧?不自责总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吧?但抱歉我是没怎么看到。洋洋洒洒的万字文,全在说我妻子有多能干,加拿大医疗系统有多么混蛋、医生一点都不听我这个一家之主的意见,连最后求打赏,用的都是“给孩子买童书”这个接口——你在加拿大“主内”又没有工作,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就直说要点接济来度日不好么。大家都能理解。非要把孩子顶上来说事儿算什么本事呢?

但这位作者偏要这样说,意思是,这事儿从头到尾,包括文末求打赏,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没担当、溜肩膀,按传统价值观,这是一个男人最让人不耻的性格,不过,如果换个角度,这人若能淡薄名利,也不失为一种生活哲学。

可这样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应该对生活中所有事都不积极才对,包括赚钱。

怎么能写这样一篇一万多字、文辞婉转、立意精妙,还精准抓住流量痛点的长文呢?还在文末换了三个方式募捐?

实话实说,我写公众号文章也有些年头了,以行文冗长著称。可是他这篇文章,即便行文冗长如我,都觉得那文章实在太长了。

另外如果是妻子去世这半年,这位丈夫真的断了收入,一家四口在加拿大挣扎求生也就算了。可是据知情网友爆料,在妻子去世的第一时间,当地社区互助组织和华人协会就都给他提供了救助和募捐,华协的善款有将近5万加元,当地教会的募捐则将近4万加元……

也就是说,这位丈夫以妻子名义募捐不是兴之所至,是个长期行为,甚至,生意。

这样的“深情丈夫”形象,比林生斌还让我感觉不舒服呢?——林先生虽然争强好胜到不惜伪装深情,但人家那个性格,是从妻子去世前就一以贯之的。不幸发生之前,人家也是在家里做生意的顶梁柱。

不好意思,我忍不住说的再直白点,老婆没死之间你说你“学习能力不强”在家“主内”躺平,让老婆忙里忙外。老婆一去世,你来个惊坐起,又是搞募捐又是写悼文……

我看你学习能力挺强的、工作落地能力挺棒的。问题是,你早干什么去了。你难道不觉得,如果妻子去世之前,你就有这么积极生活的劲头,这么一以贯之的工作落地能力,肯定能给她更好的生活,让她活的更松快点么?

其实如果仅此而已,我也不想写这样一篇文字吐槽这件事,但这篇《我妻之死》中,这位丈夫对妻子的有一个评价让我实在有点绷不住,终于忍不住提笔写了这篇文章。

那就是他评价他妻子“自视甚高”,

居然……

如前所述,因为这是一篇文字非常细腻的文章,我实在无法相信这个字眼是单纯的笔误。他妻子去世也过去半年了,我也不太相信他是在情绪激动下,口不择言。我也不相信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内从事过体制内工作的这位先生,会不知道“自视甚高”是个贬义词,不信,你在体制内写公文时,评价自己领导“自视甚高”试试?

我觉得这就是他心声的自然流露。

长文是个力气活,所以只有真诚的人才能写长文不露馅,因为你不可能每句话都精心修饰,漏几句真心话很正常。所以这位先生,应该就是觉得他那个替全家、找工作、干兼职、铲雪车,连去医院确诊都自己打Uber去医院的妻子——是个“自视甚高”的人。

活了三十几岁,我也有一小把生活经验了。我知道一个悲哀的现实是,其实这种觉得自己妻子“自视甚高”的观感,在国内很多男性当中是通行的。你身为一个女性,再能干、再占据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再忙里忙外、再操持好一切,在某些丈夫的眼中,你依然是这个家庭的附属品,这个家依然还是要由他来当。

甚至临近死亡,你是选择放弃治疗还是继续治疗,你和医生也得充分或者说主要听丈夫的意见。否则他会在你死后的文章中重点强调这件事,并且重点表达只听取你意见的医生的不满,还暗示他的明智和你的倔强以及你的“自视甚高”。

可是我在这里特想替女性们请问一句,请问,在这种丈夫的眼中,妻子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对家庭、甚至自己的事情有足够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呢?或者说,一个女人在家庭中给自己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不会让丈夫在自己死后得出一个“自视甚高”的盖棺定论呢?

我特想替这位丈夫的亡妻,替所有被评价为“自视甚高”的妻子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否则,我觉得她死也不瞑目。

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一部好片子,推荐。

我看到有评论说,这篇《我妻之死》更像是“一个奴隶主对一个好奴隶的怀念和嘉许”。我觉得这话说的刻薄了点,毕竟死者为大么。

但我又实在在文中找不到替这位丈夫找补的内容,因为找来找去我发现,他真的就是以这个标准来描述自己的妻子的——不说奴隶,至少也是工具——

我妻子真棒,来了加拿大以后挣钱养家、出门扫雪、地下室做家教、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我妻子真棒,生了三个孩子都是顺产;

我妻子真棒,确诊前不就还能搬重物;

我妻子真棒,弥留之际,我强行把她扒拉醒,让她在指定继承人的文件上签字(唤醒语是“醒醒阿敏,为了孩子”……请原谅,看到这句话时我真的想吐……)妻子的签字虽然字体歪歪扭扭、但书写流利拼写正确,“一时间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雅思靠到九分、托福IBT考到接近满分的聪明的老婆”……

老婆都这样了你还有心思想这个?还能再时隔半年之后的悼亡文字里写出来,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那啥,我记得前不久我点评范曾老师悼念他亡妻的文章时,损过这种夸妻子方式。同样的话我不想再说一遍了,不然这血压蹭蹭的,压不住。

工具人思维,彻彻底底的工具人思维。

一个丈夫悼念自己的妻子,想起的不是他们怎么相濡以沫、伉俪情深,想的全是老婆有什么利他属性——这应该是我们怀念自己家里一头牛马、或者曾经一辆车、一把雨伞时常用的那种口吻(我当年那辆车,嘿,报废之前零百加速还十秒以内)。

不信你想想,你怀念一下你死去的一只宠物猫狗,都未必只会说这些“工具性评价”。

到此为止吧,越说越气,快变成纯吐槽了。

最后我忍不住想再说一个逻辑上最不通的地方——请原谅,越看我越觉得这篇文章自相矛盾。

那就是作者在文中一再说,他妻子怎么怎么要强,怎样怎样“自视甚高”。

可是这位要强的妻子死后,为什么深知自己妻子这个性格的丈夫要把她“临终关怀”的视频公布到公众号上,视频发了不够,还又写个长文“纪念”、重点描述?

他不怕自己要强的妻子泉下有知,觉得他这样做很丢脸么?

所以我真的不喜欢《我妻之死》这篇文章。我不好以一篇文章去给作者定性,但……

至少这样说吧,看了《我妻之死》,我觉得我对林生斌先生的恶感减轻了不少。

因为李生斌后期的“深情人设”虽然涉嫌伪装,但他伪装深情人设的那种积极的人生逻辑是一以贯之的。

还真是凡事全靠同行衬托,

最后,特想问一句,从林生斌到这位,要强的好女孩们,你们都是以什么标准找老公的?

对于这样的女孩,我觉得你们眼瞎。

对于娶到这样老婆而又如此“怀念”的男人们,我既看不起,又嫉妒。

本文4000字,没忍住写长了,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多谢。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幸福家庭 / 我很不喜欢《我妻之死》这篇文章 +3

    https://mp.weixin.qq.com/s/hHxsAVS1Z6fDl4VFJXiUVw


    深情恕我没看到,我只看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赛博乞讨”加“不在场证明”。

    各位好,这两天微信后台和知识星球上一直有读者在问我同一个问题:“小西,你看了微信这几天热传的《我妻之死》了么?你怎么评价这件事。”

    很多留言大约都是这个意思,多了之后,我就忍不住真去搜来看了看。

    然后发现,这是一名移民加拿大的华人写的悼念他亡妻的文章,大体上讲,就是他和他妻子是兢兢业业的第一代加拿大移民,妻子为了拿到签证、留在加拿大、养活一家五口(两个大人、三个孩子)拼命地考学、赚钱、养家。结果去年不幸确诊了癌症,11月17日正式确诊、11月30日人就走了。

    从丈夫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加拿大当地的免费医疗制度有许多埋怨,比如诊断效率太慢、医治方案对患者不透明、患者选择放弃治疗后,其实并没有得到周到的照顾,无法做到有尊严的离开,等等。

    老实说,这文章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觉得它确实有爆款的潜质。

    首先看文章的、同在美国加拿大的当地一代移民华人是不会对这种抱怨有什么反驳的,因为他们多数也处在承担不起当地昂贵的私人医疗不得不接受这套体系的环境下,很容易共情。

    其次,我猜网上一部分“贫贱不能移”的愤青也会乐于转发这篇文章:你看,公知天天说发达国家医疗制度有多么先进,结果怎样人间地狱啊!还想着移民吗?

    再者,这篇文章这样描写加拿大,即便流量爆到多少都是安全的,这一点就不详述了。

    所以这篇文章真的是抓住了当下微信公众号末法时代的安全流量痛点,难怪能成为爆款文。

    但不知怎么的,我看完这篇文字之后,真的感觉莫名的不那么舒服。

    起初我也说不出原因是啥,于是我就捏着鼻子再读了一遍。

    还读不明白,我又再读。

    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隐约咂摸出点味道了,脑子里隐隐约约浮现出三个字:林生斌。

    是的,还记得前几年杭州保姆纵火案当中那位扮演深情丈夫、父亲人设,可后来因为消费受众的同情心过度而翻车的“深情丈夫”形象么。《我妻之死》这篇文章,让我不自觉的想到了这个人。

    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我妻之死》一文的作者的行文,让我在字里行间都感觉到一种溜肩膀的气质。整篇文章看下来,好像所有人都有错,唯独丈夫毫无责任。与其说是在悼念亡妻,更像是一篇一万多字的“不在场证明”。

    可是你基于他提供的信息,重述一遍这个故事,真是如此么?

    他的妻子小他数岁,大学一毕业就嫁给了他,然后为了家庭放弃了已经在美国拿到的H1B签证,回归家庭,后来为了生育三胎,选择旅游转留学签到了加拿大,原本有体制内工作的丈夫一到加拿大就放弃了工作的打算,专职在家带娃,甚至连驾照都不出去考,英语也不怎么学,以至于要与医生交流的时候,有时候还要通过自己13岁的长女进行翻译。

    与之相对应的,妻子则像他在文章中描述的那样,担负起了为一家五口能留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责任。一边找了份银行的全职工作上班,一边读第二个硕士刷GPA,冬天出门铲雪,晚上在地下室里开收费的补习班给家里赚外快。

    那这个家庭结构中,丈夫的作用在哪里呢?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他要照顾三个孩子、负责“主内”。

    好吧,个人能力可能确实有差距,如果这位丈夫就是一个随遇而安、随性无为的人,而一个要强的妻子就是喜欢他,那别人家的私事我们也不好干涉。尊重、祝福就是了。

    可是,我特别不能理解的是,这位丈夫在某些方面又表现的非常积极和在意。

    你比如说老婆去世之前和过程中我没看到他发挥多大作用,去世了后半年,却写了这么一篇洋洋洒洒的祭奠妻子的长文,还在文章后面留了两种打赏的方式,美其名曰给孩子买童书。另外,当有人表示他在微信支付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还贴心的公布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还置顶了。

    抱歉,我实在是不太能理解这位丈夫的心理结构了。

    因为按照我的对人性粗浅的了解,人大约应该分成两类:

    一种是特别积极进取、有担当、有事业心、愿意进取的,比如这位作者描述的他的那位妻子。这样的人,偶尔表现得过分积极,哪怕是在为自己募捐方面,甚至为此招惹了厌烦,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从这个角度讲,多年后我甚至可以稀释对林生斌的恶感,因为从他的生平你可以看出,他确实就属于这种争强好胜的人,所以他基于自己的人生惯性,把对亡妻、儿女的悼念最终不小心做成了一桩生意,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好胜而贪心的的人一不小心发挥过度而已。

    而另一种人,可能相对比较淡泊名利的。像文章中作者给自己打造的那个人设,学习和工作能力都不那么强,适合在家中守家、“主内”。

    事实上,通读整个文章,你会发现这位作者把自己摘的非常干净。一般来讲,妻子患病,社会的公费医疗救助体系当然需要尽责,但丈夫的责任、救助总该有吧?没尽到责任总应该自责吧?不自责总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吧?但抱歉我是没怎么看到。洋洋洒洒的万字文,全在说我妻子有多能干,加拿大医疗系统有多么混蛋、医生一点都不听我这个一家之主的意见,连最后求打赏,用的都是“给孩子买童书”这个接口——你在加拿大“主内”又没有工作,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就直说要点接济来度日不好么。大家都能理解。非要把孩子顶上来说事儿算什么本事呢?

    但这位作者偏要这样说,意思是,这事儿从头到尾,包括文末求打赏,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没担当、溜肩膀,按传统价值观,这是一个男人最让人不耻的性格,不过,如果换个角度,这人若能淡薄名利,也不失为一种生活哲学。

    可这样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应该对生活中所有事都不积极才对,包括赚钱。

    怎么能写这样一篇一万多字、文辞婉转、立意精妙,还精准抓住流量痛点的长文呢?还在文末换了三个方式募捐?

    实话实说,我写公众号文章也有些年头了,以行文冗长著称。可是他这篇文章,即便行文冗长如我,都觉得那文章实在太长了。

    另外如果是妻子去世这半年,这位丈夫真的断了收入,一家四口在加拿大挣扎求生也就算了。可是据知情网友爆料,在妻子去世的第一时间,当地社区互助组织和华人协会就都给他提供了救助和募捐,华协的善款有将近5万加元,当地教会的募捐则将近4万加元……

    也就是说,这位丈夫以妻子名义募捐不是兴之所至,是个长期行为,甚至,生意。

    这样的“深情丈夫”形象,比林生斌还让我感觉不舒服呢?——林先生虽然争强好胜到不惜伪装深情,但人家那个性格,是从妻子去世前就一以贯之的。不幸发生之前,人家也是在家里做生意的顶梁柱。

    不好意思,我忍不住说的再直白点,老婆没死之间你说你“学习能力不强”在家“主内”躺平,让老婆忙里忙外。老婆一去世,你来个惊坐起,又是搞募捐又是写悼文……

    我看你学习能力挺强的、工作落地能力挺棒的。问题是,你早干什么去了。你难道不觉得,如果妻子去世之前,你就有这么积极生活的劲头,这么一以贯之的工作落地能力,肯定能给她更好的生活,让她活的更松快点么?

    其实如果仅此而已,我也不想写这样一篇文字吐槽这件事,但这篇《我妻之死》中,这位丈夫对妻子的有一个评价让我实在有点绷不住,终于忍不住提笔写了这篇文章。

    那就是他评价他妻子“自视甚高”,

    居然……

    如前所述,因为这是一篇文字非常细腻的文章,我实在无法相信这个字眼是单纯的笔误。他妻子去世也过去半年了,我也不太相信他是在情绪激动下,口不择言。我也不相信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内从事过体制内工作的这位先生,会不知道“自视甚高”是个贬义词,不信,你在体制内写公文时,评价自己领导“自视甚高”试试?

    我觉得这就是他心声的自然流露。

    长文是个力气活,所以只有真诚的人才能写长文不露馅,因为你不可能每句话都精心修饰,漏几句真心话很正常。所以这位先生,应该就是觉得他那个替全家、找工作、干兼职、铲雪车,连去医院确诊都自己打Uber去医院的妻子——是个“自视甚高”的人。

    活了三十几岁,我也有一小把生活经验了。我知道一个悲哀的现实是,其实这种觉得自己妻子“自视甚高”的观感,在国内很多男性当中是通行的。你身为一个女性,再能干、再占据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再忙里忙外、再操持好一切,在某些丈夫的眼中,你依然是这个家庭的附属品,这个家依然还是要由他来当。

    甚至临近死亡,你是选择放弃治疗还是继续治疗,你和医生也得充分或者说主要听丈夫的意见。否则他会在你死后的文章中重点强调这件事,并且重点表达只听取你意见的医生的不满,还暗示他的明智和你的倔强以及你的“自视甚高”。

    可是我在这里特想替女性们请问一句,请问,在这种丈夫的眼中,妻子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对家庭、甚至自己的事情有足够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呢?或者说,一个女人在家庭中给自己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不会让丈夫在自己死后得出一个“自视甚高”的盖棺定论呢?

    我特想替这位丈夫的亡妻,替所有被评价为“自视甚高”的妻子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否则,我觉得她死也不瞑目。

    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一部好片子,推荐。

    我看到有评论说,这篇《我妻之死》更像是“一个奴隶主对一个好奴隶的怀念和嘉许”。我觉得这话说的刻薄了点,毕竟死者为大么。

    但我又实在在文中找不到替这位丈夫找补的内容,因为找来找去我发现,他真的就是以这个标准来描述自己的妻子的——不说奴隶,至少也是工具——

    我妻子真棒,来了加拿大以后挣钱养家、出门扫雪、地下室做家教、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我妻子真棒,生了三个孩子都是顺产;

    我妻子真棒,确诊前不就还能搬重物;

    我妻子真棒,弥留之际,我强行把她扒拉醒,让她在指定继承人的文件上签字(唤醒语是“醒醒阿敏,为了孩子”……请原谅,看到这句话时我真的想吐……)妻子的签字虽然字体歪歪扭扭、但书写流利拼写正确,“一时间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雅思靠到九分、托福IBT考到接近满分的聪明的老婆”……

    老婆都这样了你还有心思想这个?还能再时隔半年之后的悼亡文字里写出来,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那啥,我记得前不久我点评范曾老师悼念他亡妻的文章时,损过这种夸妻子方式。同样的话我不想再说一遍了,不然这血压蹭蹭的,压不住。

    工具人思维,彻彻底底的工具人思维。

    一个丈夫悼念自己的妻子,想起的不是他们怎么相濡以沫、伉俪情深,想的全是老婆有什么利他属性——这应该是我们怀念自己家里一头牛马、或者曾经一辆车、一把雨伞时常用的那种口吻(我当年那辆车,嘿,报废之前零百加速还十秒以内)。

    不信你想想,你怀念一下你死去的一只宠物猫狗,都未必只会说这些“工具性评价”。

    到此为止吧,越说越气,快变成纯吐槽了。

    最后我忍不住想再说一个逻辑上最不通的地方——请原谅,越看我越觉得这篇文章自相矛盾。

    那就是作者在文中一再说,他妻子怎么怎么要强,怎样怎样“自视甚高”。

    可是这位要强的妻子死后,为什么深知自己妻子这个性格的丈夫要把她“临终关怀”的视频公布到公众号上,视频发了不够,还又写个长文“纪念”、重点描述?

    他不怕自己要强的妻子泉下有知,觉得他这样做很丢脸么?

    所以我真的不喜欢《我妻之死》这篇文章。我不好以一篇文章去给作者定性,但……

    至少这样说吧,看了《我妻之死》,我觉得我对林生斌先生的恶感减轻了不少。

    因为李生斌后期的“深情人设”虽然涉嫌伪装,但他伪装深情人设的那种积极的人生逻辑是一以贯之的。

    还真是凡事全靠同行衬托,

    最后,特想问一句,从林生斌到这位,要强的好女孩们,你们都是以什么标准找老公的?

    对于这样的女孩,我觉得你们眼瞎。

    对于娶到这样老婆而又如此“怀念”的男人们,我既看不起,又嫉妒。

    本文4000字,没忍住写长了,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多谢。

    • Well written 👍 他妻子不幸的死亡,给他打开了一扇无比光明的生存和事业窗口👉 流量网红。 +8
      • 现在看他要变成过街老鼠了 +5
        • 又看了一遍,你淘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把我的感受全表达出来了,还更细致更深刻更洞察,作者超牛。 +3
          • 谢谢 +1
    • 这个人要是能坚持不打新冠疫苗也许就不会死。那些打了疫苗得的TURBO CANCER,发病很快,抢救时间很短,就算再美国或其他国家也未必救得活。这个人不该只埋怨加拿大医疗系统,而不反省一下自己和家人的行为 -**🐣; (#16056994@0) +4
    • 37岁女老公叫Jie Zhou, 可以称为zhou生斌

      We are deeply saddened to announce the untimely passing of Zhang Min, a beloved member of our… Jie Zhou needs your support for Support the family of Min
    • 但他妻子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1
      • 怎么会肃然起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5
        • 不能更同意。如果家里有这么一个姐妹或者女儿。简直痛心疾首。 +2
    • 这篇文章写的很真实,但是还有一个更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我妻之死的男主并不罕见,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男人,说百分之八九十,可能太多了,至少是一半以上,都是把老婆或者说女人当成工具人的。正因为如此,男主一点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就像文中作者所描写的那样。 +5

      一个丈夫悼念自己的妻子,想起的不是他们怎么相濡以沫、伉俪情深,想的全是老婆有什么利他属性——这应该是我们怀念自己家里一头牛马、或者曾经一辆车、一把雨伞时常用的那种口吻(我当年那辆车,嘿,报废之前零百加速还十秒以内)。

      有一个男人他非常喜欢他家的洗碗机,他经常说,洗碗机就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东西啊,简直太好了,太勤快了,塞这么多东西进去,第二天都能洗干净了,天哪,要是没有了洗碗机可怎么办啊。我太喜欢我家洗碗机了。有一天洗碗机坏了,啊?怎么坏了,那怎么行,赶紧再买台新的换上。很多男人对老婆或者说对女人的的喜欢和需要就像对这台洗碗机一样。

      • 溜肩膀气质,工具人思维,北大法学博士,上海高校讲师。。。 +1
        • 什么叫溜肩膀气质,刚听说的新词。
          • 楼主链接文章里的词汇: 没担当、溜肩膀。😃
      • 说得有理。中国腐朽没落的五千年文化,就是重男轻女。男人把媳妇儿娶到家了,不再是那个黄花姑娘,而是做饭的工具,干家务活的工具。现在年轻人应该抛弃中国腐朽没落的五千年封建文化和思想。 +2
    • 一个可怜的女人,连死了都要继续养家。 +6
      • 看那个男人,大很多很多。 +1
        • 大了10几岁,还能女的那么死心塌地的奉献,真是我们已婚猥亵男的楷模。 +6
          • 😂😂😂
          • 爱情这个东西很奇妙,婚姻更是千百种情况。
          • 他比她大那么多,女孩还十七,八岁,啥也不懂的时候,就被他锁定了。一毕业就结婚生娃了,女的没有机会去接触见识别的男的。所以家有女儿的,一定教育女儿不要过早谈恋爱,尤其不能早早的跟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谈恋爱。 +3
      • 死亡:引言.如果你还活着,那么你就没有死,你唯一害怕的是你对死亡的想法和对未知的期待。但是一旦你死了,你就不再担心死亡。担心和恐惧只存在于你活着的时候。在你活着的时候不要害怕死亡,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或害怕死亡了。
    • 我看过这篇文章,但看到最后出现扫码捐款的时候,就知道他的目的啦!你说出来我的心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