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上海房价只涨不跌,跌则崩溃
顾则徐
(本文是作者给一个咨询者的回信节选)
中国的经济现象,没有一种现成的经济学说可以比较完整、透彻地解释。其中的根本,即在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是一种倒置关系,是因政治而设置,因政治而需要,因政治而供应,因政治而运动。在中国,不是政治立在经济上运变,而是经济立在政治上运变;经济是政治的面子,是政治的外延,不是政治为经济服务,而是经济为政治服务。当年贴紧香港开发深圳,而不是开发上海、北京或者广州等等,其根本动机并不是真的开放经济,而是要在资本主义面前建立一个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样板,是建立一个用铁丝网拦起来的前沿斗争阵地,是以经济的名义试图用大深圳吞噬小香港。最后终于是财力不济、基础太差,便不能达到目的。于是,便搞浦东、搞上海,调过头来树立一个赶超香港的社会主义样板。邓小平说开发深圳没有开发上海,是他的一个错误,原因就在这里。不弄清政治与经济在中国的异常关系,便不能认识清楚中国的经济现象里深藏的本质。
你要我谈的上海房价和银行紧缩两个问题,由于精力限制,就只谈上海房价问题。由于我进行的是原则性议论,所以,谈了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也就可以进行原则联想、类推,自然也就可以得到启发。
讨论上海房价涨跌走向问题,要有个时间限制。分析一切经济现象,必须要先设定时间前提。时间长短,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比如现在很热闹的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议论,没有时间设定,便等于大家都是闭着眼睛说瞎话。如果从中短期来看,中国会优于印度,但从十年、二十年的角度看,中国便很可能突然落后印度。因为,印度的增长是真实、稳步的,它的增长并不积累崩溃性因素;而中国的增长则日益积累着崩溃性因素,极可能在某一天发生坍塌,一当坍塌,原来的优势就会失去,成为落后者。这一点,在欧洲与美国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印证。十九世纪以前,美国落后于欧洲,但是,美国没有崩溃性因素,其增长是非常稳定的,欧洲则不断积累崩溃性因素,经过两次大战的崩塌,便彻底落后于了美国。苏联也是这样,曾经成为了超级大国,但它崩溃性因素的积累终于导致了突然的总崩溃,俄罗斯在经济上沦落为了一个三流国家。这就好象长跑、短跑,从短跑者来说,长跑者是太慢了,但从长跑者来说,用短跑的方式跑,除了起跑阶段赢得外行的欢呼,最后结果只能是退出比赛。我这样说,并不等于完全赞赏印度,印度的高文盲率将会成为限制其经济长远增长的致命因素。
上海房价的涨跌,以整个中国的经济为背景,但又跟整个中国的经济不同,在某个阶段,甚至会发生逆向运动,即整个中国的经济或房地产下坡,而上海却强劲上坡。一定要弄清上海经济与整个中国经济的一致性以及不一致性。那么,上海经济的特殊性在哪里呢?举个例子:1949年解放军占领上海,物价特别是米价飞涨,新政权采用了两手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用政治手段打击所谓的“投机倒把”,抓一批人,打击一批人,把他们的物资释放到市场上;另一方面,即使解放区为支援前线已经被盘剥到了极点,但仍然以极其严厉的手段征收了大量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海市场。这样,上海的物价便得到了平抑。这一点,一直被看作是新政权伟大的经济成就,并成为了中国控制、调整经济的绝对经验,其基本思路至今没有变化。
一,上海被看作是中国经济的龙头。虽然上海经济总量在中国所占比重已经今不如昔,但这一看法并没有发生变化。十多年来,这一看法由于另一个因素而得到了强化,即上海对中央来说的面子性。仅仅这样还没有什么大的关系,问题在于,中国决策者的哲学思维一向是以功利主义、机会主义为特征的,是非科学的决策思维,具体说,就是所谓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次要矛盾方面,通俗的说法就是毛泽东的“纲举目张”,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军事经验习惯(对科学的思维来说,每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都是重要的,是互相关联的,必须在所处系统与其它诸因素实现平衡)。有了这一非科学的决策思维,上海就成了中央决策的维护重点,通常说法是什么地方都可以乱,北京、上海不能乱。在房地产问题上,就形成了对上海房地产进行保护的决策倾向,是什么地方的房价都可以跌,上海的房价不能跌。而上海的地方决策者也深知这点,便放大了胆子维持上海房价的上涨,反正,上海自己要是没有能力托盘了,中央也会托盘的。至于泡沫,从中央到上海,从上到下,谁的心里不清楚?但是,这个泡沫是无论如何要维持、保护的。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房价的中短期趋势,只会涨,不会跌。这不仅是理解上海房地产走向的要点,也是理解整个上海经济走向的要点。
二,由于上面的原因,上海房地产的泡沫就成为了美丽的泡沫。投资者都知道是泡沫,但深知这是个安全的、不会破灭的泡沫。这样,内资、外资,都被刺激得十分兴奋,纷纷向上海房地产市场涌动。最近周正毅被轻判,对上海房地产市场来说,是进一步宣扬了投资、炒作、投机的法律安全性。这种刺激将变得日益疯狂,也就是说,当中国其它地区房地产越多呈现出风险、危险因素时,反而越突出了上海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吸纳投资。在整个中国,只有上海、北京具有这种“优势”。其它地方,是地区政治的地区优势,反过来就是地区政治的地区劣势。
三,左右上海房价上涨的另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上海土地的人口有限性和资本有限性。所谓土地的人口有限性,是上海土地总面积、可供建筑的土地总面积与总人口及其增长(包括在上海比较长期工作、生活的所谓“外来人口”)之比,在总趋势上呈现为土地日趋有限。所谓土地的资本有限性,是上海土地总面积、可供建筑的土地总面积与总资本及其增长、资本结构变化之比,在总趋势上同样也会呈现出土地日趋有限的特征,但是,资本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土地供应更复杂地波动。资本结构与土地供应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比如,由于上海一直是工业中心,工业资本的变化对房地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1990年代后期,由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市区出现了大批空置土地。今后会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由于上海一直没有摆脱工业中心的思路,始终大面积增长着工业用地,大量工业产业的产品市场并不在上海,上海的急功近利也失去了品牌优势,因此,工业用地的脱壳一定会经常发生。
四,置业无风险攀比心理和金融支持、泡沫宣传刺激置业热潮不能冷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人们收入之比,客观上排斥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进行置业,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是,由于对GDP目标的疯狂追求及其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恰恰不能通过平抑房价进行,而是进一步进行泡沫宣传,为市民描绘一个美妙的蓝图,并提供置业首付低比例的金融支持,以鼓励普通市民进入置业大军。而上海普通市民虽然贫穷,却有着强烈的地区优越感,坚信上海经济不会垮,也不敢垮,这种优越感造就了他们置业的无风险心理。而房价的上涨又为他们现实地增长了置业后的“数字化”资产,早早地购房、多多地购房几乎成了所有自认为有头脑的市民的共识,并越来越进行相互的攀比。比如我看到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根本没有能力购置第二套房子,他购置第二套房子每月还贷后,几乎没有了生活费,于是便走上了犯罪道路。政府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刺激了房地产的增长,使偏远地区的房地产也成为了热点;二是“解决”了普通市民的住房,为自己的全部政策构造了人心基础。由于普通市民为置业的负债增长,反过来就不允许房价出现下跌,以避免社会性崩溃,因此,便需要进一步提供金融支持,进行泡沫宣传,刺激置业热潮升温,构造盛世景象。
以上是我分析的上海房价在中短期内仍然将持续上扬的基本原因。
但是,这一上扬的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对中国的经济来说,伤害的程度也就越大,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的烈度也就越强。
一,上海,以及北京,以及其它中心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扬,是以中国经济及社会的阶梯式破产为代价的。我所说的阶梯式破产,是指中国从内地而沿海、从农村而中小城市而中心城市的破产进程,经济学家们说是地区差异、地区性贫富分化,这只是表象,实质是破产。由于破产,内地、农村的人口、资金(特别要注意,资金在总体上是跟着人走的,而走出的人口又是相对高质量的人口)向中小城市并中心城市进而上海、北京阶梯式迁移、累进、聚集,从而提高了中心城市特别是上海、北京的房地产总需求。这一过程是非常残酷的,甚至可以说是血淋淋的。举一个例子说明:上海是较早老龄化的城市,这种老龄化按照上海的真实劳动生产率,不仅是已经失去了经济发展的人口动力,而且更应该是发生了彻底崩溃,但是这并没有发生,原因是什么?是“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的主体是正当年龄的高质量劳动力,他们并不是以老、中、青、小的完整家庭形式进入上海的,也就是说,当上海吸纳1000万“外来人口”时,则意味着内地减少了1000万正当年龄的高质量劳动力,从而,上海实际上反而从老龄化城市转化为了年轻化城市,而内地则演变为了绝对老龄化社会,上海的老龄化衰退灾难转移给了内地。上海房价的不断上扬,导致了对“外来人口”的不断盘剥,从而也是不断促进内地破产;而由于户口限制,即使已经在上海购房的“外来人口”,在上海也仅仅是二等市民,他们对上海的相关政策没有“市民”发言权,注定了要被终身盘剥。因此,上海房价上涨的时间越长,内地破产得也就越深刻,从而导致整个中国经济的崩溃积累得越强烈。
二,对上海龙头地位的维持,越来越会走向神经质脆弱的程度,即几乎经受不起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的滑坡,将会越来越使用一切行政手段维持其增长,这种增长必然会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利益为基础。比如用电,上海人几乎没有缺电的概念,在上海投资办厂也几乎不用考虑会不会正常供电的问题,那么,有多少电是上海自己发的呢?被迫向上海输电的地区缺不缺电呢?一个浙江,要是拥有象上海这样的供电能力,上海的经济包括房地产在浙江人面前还能说多少话?为了上海人肆无忌惮地用空调,周边地区少办了多少厂、关掉了多少厂?因此,上海的泡沫是以伤害周边地区和内地的发展为代价的。这种伤害必定导致地区间的矛盾冲突,并埋伏下经济崩溃的种子,典型的例子,便是江、浙两省与上海在集装箱码头建设上的冲突。但是,更体现出的一个问题是,上海的龙头地位也同时是泡沫化龙头,其它地区不得不向上海这个龙头看齐,也拼命追求泡沫,以阻止上海的泡沫吸引走更多的人才、资金和项目。大家都是泡沫,总有实的地方,这实的地方就是内地、中小城市、农村的人口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的被全面掠夺和衰退。这一实际又不能表现出来,必须要掩盖,因此,就做假,就也用泡沫形式打扮自己,以至越积越累,遇到契机,就总爆发。
三,在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泡沫被美化、进行金融强行支撑而人们的风险意识被消解的情况下,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脆弱的地位,将越来越缺少经受风吹草动的能力,以至政府不得不设法掩盖上海的一切症结,甚至连经济学家们也必须要隐瞒或阻止其良心发现。但是,并不是一切问题都能掩盖的,更不是能够长期掩盖的。掩盖的结果,是积累出随时因为一个偶然因素(包括非经济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法治因素等)而发生总爆发。比如,上海房地产泡沫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撑,从而就把金融推到非常危险的地位,而金融机构的这种付出必须得到相应的非正常回报,从而就刺激出金融黑幕,其中的循环必然导致金融的恶性走势,一当不能捂住的时候,也就是全面崩盘的时候。
以上可见,上海的经济泡沫因其龙头作用,实在是中国经济的一大肿瘤,而上海的房地产泡沫则是肿瘤中的肿瘤,在长期性上,不是一个价格下跌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崩溃的问题。
有三个问题一定要认识清楚:
一,一些人认为,上海房产价格会受普通市民收入限制,其上涨会因此形成封顶。这种看法不适用于上海。前面已经说了,对普通市民来说,购房的眼前根据不是收入,而是金融支持和“数字化”赢利。普通市民的低收入只是把他们逐步排斥出了市中心和良好地段。最贫穷的市民阶层赖以实现购房的机会,是动拆迁,遇到动拆迁获得一笔现金,然后去边远地区购房。动拆迁越早,离市区越近,“数字化”赢利率越高,因此,上海普通市民总体上是盼拆迁,拆迁越早越开心。那么,市中心的房子卖给谁了?除了本地高收入阶层外,便是大量的内资和外资购房者。房价越是稳步上涨,泡沫就越是华丽,就越是吸引内资、外资。因此,房地产价格与普通市民收入间巨大的差距无关,不受其封顶。
二,有经济学家说房子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时,需求就会受到限制,因为人们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房子。这种经济学家属于书读呆了、对人心一无所知的类型。从使用而言,上海老百姓有句话,叫“票子永远缺一张,房子永远缺一个平方”,在总体上,人们对房子的占有是呈无限需求态势的。更何况,购房还存在着强烈的投机、投资赢利倾向。因此,上海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不受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限制。由于政府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而是充分支持房地产对GDP增长的贡献,并从其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更加上巨大的腐败黑洞驱使,因此,政府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可能出台限制购房面积或套数的政策,而是会越来越起劲地采用非市场手段刺激房地产泡沫的增长。在中国,即使不是上海,只要拥有市场腹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而会更刺激需求,从而刺激建筑面积的增长。仇和在宿迁,可以把市场价400元左右/平米人为提高为800元/平米,反刺激了宿迁的房地产热,原因即在这里。海南房地产价格低迷,原因就在没有市场腹地。
三,很多人会想:涨到了赶超香港,总没办法涨了。这是对大陆政治和经济按正常道理的理解。但是,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运动,总是会创造“奇迹”,会给善良的、讲正常道理的人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中国只有一个经济学家似乎看出了真实情况,他在南京说中国房价还会涨五倍,但他讲的中国缺少土地的理由是荒谬的,或许,也是他无奈找的理由,不敢说出他已经看到的真正原因。他的结论被很多人嘲笑,但他确实说出了荒唐但真实的“中国特色”。我前面已经说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人们的收入、生活的经济实用无关,它既是政府倍感头疼的问题,但更是政府的需要。这就象道岔扳错的两列火车对开,又没有了刹车功能,虽然人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结果,但谁都没有能力阻止它们,于是大家就只能闭起眼睛拉倒。千万不要把政府决策者看得很聪明,在强大的眼前利益驱使下,在行政的巨大惰性面前,他们经常会是国家最愚蠢的人。曾经,中国的当政者们会你死我活地讨论粮食亩产多少斤,其判断力连任何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都不如,为什么?因为,至少在精神上需要粮食亩产越高越好,从而可以证明人民公社就是好呀就是好。中国要短期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人人知道荒唐,但可以证明中国教育就是好呀就是好。上海、北京乃至其它中心城市房地产价格赶超香港,可以证明上海就是好呀就是好、北京就是好呀就是好、大陆就是好呀就是好……。至于崩溃,很简单——有些问题我们这代人不好解决,就留给下一代解决;这一届不好解决,就留给下一届解决。但是,千万记住,即使崩溃,也一定要有一个政治敌对对象承担责任,必须被认为是由于“敌人”的阴谋和破坏造成的。
顾则徐。
2004/6/7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顾则徐
(本文是作者给一个咨询者的回信节选)
中国的经济现象,没有一种现成的经济学说可以比较完整、透彻地解释。其中的根本,即在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是一种倒置关系,是因政治而设置,因政治而需要,因政治而供应,因政治而运动。在中国,不是政治立在经济上运变,而是经济立在政治上运变;经济是政治的面子,是政治的外延,不是政治为经济服务,而是经济为政治服务。当年贴紧香港开发深圳,而不是开发上海、北京或者广州等等,其根本动机并不是真的开放经济,而是要在资本主义面前建立一个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样板,是建立一个用铁丝网拦起来的前沿斗争阵地,是以经济的名义试图用大深圳吞噬小香港。最后终于是财力不济、基础太差,便不能达到目的。于是,便搞浦东、搞上海,调过头来树立一个赶超香港的社会主义样板。邓小平说开发深圳没有开发上海,是他的一个错误,原因就在这里。不弄清政治与经济在中国的异常关系,便不能认识清楚中国的经济现象里深藏的本质。
你要我谈的上海房价和银行紧缩两个问题,由于精力限制,就只谈上海房价问题。由于我进行的是原则性议论,所以,谈了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也就可以进行原则联想、类推,自然也就可以得到启发。
讨论上海房价涨跌走向问题,要有个时间限制。分析一切经济现象,必须要先设定时间前提。时间长短,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比如现在很热闹的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议论,没有时间设定,便等于大家都是闭着眼睛说瞎话。如果从中短期来看,中国会优于印度,但从十年、二十年的角度看,中国便很可能突然落后印度。因为,印度的增长是真实、稳步的,它的增长并不积累崩溃性因素;而中国的增长则日益积累着崩溃性因素,极可能在某一天发生坍塌,一当坍塌,原来的优势就会失去,成为落后者。这一点,在欧洲与美国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印证。十九世纪以前,美国落后于欧洲,但是,美国没有崩溃性因素,其增长是非常稳定的,欧洲则不断积累崩溃性因素,经过两次大战的崩塌,便彻底落后于了美国。苏联也是这样,曾经成为了超级大国,但它崩溃性因素的积累终于导致了突然的总崩溃,俄罗斯在经济上沦落为了一个三流国家。这就好象长跑、短跑,从短跑者来说,长跑者是太慢了,但从长跑者来说,用短跑的方式跑,除了起跑阶段赢得外行的欢呼,最后结果只能是退出比赛。我这样说,并不等于完全赞赏印度,印度的高文盲率将会成为限制其经济长远增长的致命因素。
上海房价的涨跌,以整个中国的经济为背景,但又跟整个中国的经济不同,在某个阶段,甚至会发生逆向运动,即整个中国的经济或房地产下坡,而上海却强劲上坡。一定要弄清上海经济与整个中国经济的一致性以及不一致性。那么,上海经济的特殊性在哪里呢?举个例子:1949年解放军占领上海,物价特别是米价飞涨,新政权采用了两手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用政治手段打击所谓的“投机倒把”,抓一批人,打击一批人,把他们的物资释放到市场上;另一方面,即使解放区为支援前线已经被盘剥到了极点,但仍然以极其严厉的手段征收了大量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海市场。这样,上海的物价便得到了平抑。这一点,一直被看作是新政权伟大的经济成就,并成为了中国控制、调整经济的绝对经验,其基本思路至今没有变化。
一,上海被看作是中国经济的龙头。虽然上海经济总量在中国所占比重已经今不如昔,但这一看法并没有发生变化。十多年来,这一看法由于另一个因素而得到了强化,即上海对中央来说的面子性。仅仅这样还没有什么大的关系,问题在于,中国决策者的哲学思维一向是以功利主义、机会主义为特征的,是非科学的决策思维,具体说,就是所谓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次要矛盾方面,通俗的说法就是毛泽东的“纲举目张”,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军事经验习惯(对科学的思维来说,每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都是重要的,是互相关联的,必须在所处系统与其它诸因素实现平衡)。有了这一非科学的决策思维,上海就成了中央决策的维护重点,通常说法是什么地方都可以乱,北京、上海不能乱。在房地产问题上,就形成了对上海房地产进行保护的决策倾向,是什么地方的房价都可以跌,上海的房价不能跌。而上海的地方决策者也深知这点,便放大了胆子维持上海房价的上涨,反正,上海自己要是没有能力托盘了,中央也会托盘的。至于泡沫,从中央到上海,从上到下,谁的心里不清楚?但是,这个泡沫是无论如何要维持、保护的。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房价的中短期趋势,只会涨,不会跌。这不仅是理解上海房地产走向的要点,也是理解整个上海经济走向的要点。
二,由于上面的原因,上海房地产的泡沫就成为了美丽的泡沫。投资者都知道是泡沫,但深知这是个安全的、不会破灭的泡沫。这样,内资、外资,都被刺激得十分兴奋,纷纷向上海房地产市场涌动。最近周正毅被轻判,对上海房地产市场来说,是进一步宣扬了投资、炒作、投机的法律安全性。这种刺激将变得日益疯狂,也就是说,当中国其它地区房地产越多呈现出风险、危险因素时,反而越突出了上海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吸纳投资。在整个中国,只有上海、北京具有这种“优势”。其它地方,是地区政治的地区优势,反过来就是地区政治的地区劣势。
三,左右上海房价上涨的另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上海土地的人口有限性和资本有限性。所谓土地的人口有限性,是上海土地总面积、可供建筑的土地总面积与总人口及其增长(包括在上海比较长期工作、生活的所谓“外来人口”)之比,在总趋势上呈现为土地日趋有限。所谓土地的资本有限性,是上海土地总面积、可供建筑的土地总面积与总资本及其增长、资本结构变化之比,在总趋势上同样也会呈现出土地日趋有限的特征,但是,资本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土地供应更复杂地波动。资本结构与土地供应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比如,由于上海一直是工业中心,工业资本的变化对房地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1990年代后期,由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市区出现了大批空置土地。今后会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由于上海一直没有摆脱工业中心的思路,始终大面积增长着工业用地,大量工业产业的产品市场并不在上海,上海的急功近利也失去了品牌优势,因此,工业用地的脱壳一定会经常发生。
四,置业无风险攀比心理和金融支持、泡沫宣传刺激置业热潮不能冷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人们收入之比,客观上排斥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进行置业,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是,由于对GDP目标的疯狂追求及其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恰恰不能通过平抑房价进行,而是进一步进行泡沫宣传,为市民描绘一个美妙的蓝图,并提供置业首付低比例的金融支持,以鼓励普通市民进入置业大军。而上海普通市民虽然贫穷,却有着强烈的地区优越感,坚信上海经济不会垮,也不敢垮,这种优越感造就了他们置业的无风险心理。而房价的上涨又为他们现实地增长了置业后的“数字化”资产,早早地购房、多多地购房几乎成了所有自认为有头脑的市民的共识,并越来越进行相互的攀比。比如我看到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根本没有能力购置第二套房子,他购置第二套房子每月还贷后,几乎没有了生活费,于是便走上了犯罪道路。政府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刺激了房地产的增长,使偏远地区的房地产也成为了热点;二是“解决”了普通市民的住房,为自己的全部政策构造了人心基础。由于普通市民为置业的负债增长,反过来就不允许房价出现下跌,以避免社会性崩溃,因此,便需要进一步提供金融支持,进行泡沫宣传,刺激置业热潮升温,构造盛世景象。
以上是我分析的上海房价在中短期内仍然将持续上扬的基本原因。
但是,这一上扬的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对中国的经济来说,伤害的程度也就越大,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的烈度也就越强。
一,上海,以及北京,以及其它中心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扬,是以中国经济及社会的阶梯式破产为代价的。我所说的阶梯式破产,是指中国从内地而沿海、从农村而中小城市而中心城市的破产进程,经济学家们说是地区差异、地区性贫富分化,这只是表象,实质是破产。由于破产,内地、农村的人口、资金(特别要注意,资金在总体上是跟着人走的,而走出的人口又是相对高质量的人口)向中小城市并中心城市进而上海、北京阶梯式迁移、累进、聚集,从而提高了中心城市特别是上海、北京的房地产总需求。这一过程是非常残酷的,甚至可以说是血淋淋的。举一个例子说明:上海是较早老龄化的城市,这种老龄化按照上海的真实劳动生产率,不仅是已经失去了经济发展的人口动力,而且更应该是发生了彻底崩溃,但是这并没有发生,原因是什么?是“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的主体是正当年龄的高质量劳动力,他们并不是以老、中、青、小的完整家庭形式进入上海的,也就是说,当上海吸纳1000万“外来人口”时,则意味着内地减少了1000万正当年龄的高质量劳动力,从而,上海实际上反而从老龄化城市转化为了年轻化城市,而内地则演变为了绝对老龄化社会,上海的老龄化衰退灾难转移给了内地。上海房价的不断上扬,导致了对“外来人口”的不断盘剥,从而也是不断促进内地破产;而由于户口限制,即使已经在上海购房的“外来人口”,在上海也仅仅是二等市民,他们对上海的相关政策没有“市民”发言权,注定了要被终身盘剥。因此,上海房价上涨的时间越长,内地破产得也就越深刻,从而导致整个中国经济的崩溃积累得越强烈。
二,对上海龙头地位的维持,越来越会走向神经质脆弱的程度,即几乎经受不起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的滑坡,将会越来越使用一切行政手段维持其增长,这种增长必然会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利益为基础。比如用电,上海人几乎没有缺电的概念,在上海投资办厂也几乎不用考虑会不会正常供电的问题,那么,有多少电是上海自己发的呢?被迫向上海输电的地区缺不缺电呢?一个浙江,要是拥有象上海这样的供电能力,上海的经济包括房地产在浙江人面前还能说多少话?为了上海人肆无忌惮地用空调,周边地区少办了多少厂、关掉了多少厂?因此,上海的泡沫是以伤害周边地区和内地的发展为代价的。这种伤害必定导致地区间的矛盾冲突,并埋伏下经济崩溃的种子,典型的例子,便是江、浙两省与上海在集装箱码头建设上的冲突。但是,更体现出的一个问题是,上海的龙头地位也同时是泡沫化龙头,其它地区不得不向上海这个龙头看齐,也拼命追求泡沫,以阻止上海的泡沫吸引走更多的人才、资金和项目。大家都是泡沫,总有实的地方,这实的地方就是内地、中小城市、农村的人口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的被全面掠夺和衰退。这一实际又不能表现出来,必须要掩盖,因此,就做假,就也用泡沫形式打扮自己,以至越积越累,遇到契机,就总爆发。
三,在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泡沫被美化、进行金融强行支撑而人们的风险意识被消解的情况下,上海经济包括房地产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脆弱的地位,将越来越缺少经受风吹草动的能力,以至政府不得不设法掩盖上海的一切症结,甚至连经济学家们也必须要隐瞒或阻止其良心发现。但是,并不是一切问题都能掩盖的,更不是能够长期掩盖的。掩盖的结果,是积累出随时因为一个偶然因素(包括非经济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法治因素等)而发生总爆发。比如,上海房地产泡沫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撑,从而就把金融推到非常危险的地位,而金融机构的这种付出必须得到相应的非正常回报,从而就刺激出金融黑幕,其中的循环必然导致金融的恶性走势,一当不能捂住的时候,也就是全面崩盘的时候。
以上可见,上海的经济泡沫因其龙头作用,实在是中国经济的一大肿瘤,而上海的房地产泡沫则是肿瘤中的肿瘤,在长期性上,不是一个价格下跌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崩溃的问题。
有三个问题一定要认识清楚:
一,一些人认为,上海房产价格会受普通市民收入限制,其上涨会因此形成封顶。这种看法不适用于上海。前面已经说了,对普通市民来说,购房的眼前根据不是收入,而是金融支持和“数字化”赢利。普通市民的低收入只是把他们逐步排斥出了市中心和良好地段。最贫穷的市民阶层赖以实现购房的机会,是动拆迁,遇到动拆迁获得一笔现金,然后去边远地区购房。动拆迁越早,离市区越近,“数字化”赢利率越高,因此,上海普通市民总体上是盼拆迁,拆迁越早越开心。那么,市中心的房子卖给谁了?除了本地高收入阶层外,便是大量的内资和外资购房者。房价越是稳步上涨,泡沫就越是华丽,就越是吸引内资、外资。因此,房地产价格与普通市民收入间巨大的差距无关,不受其封顶。
二,有经济学家说房子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时,需求就会受到限制,因为人们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房子。这种经济学家属于书读呆了、对人心一无所知的类型。从使用而言,上海老百姓有句话,叫“票子永远缺一张,房子永远缺一个平方”,在总体上,人们对房子的占有是呈无限需求态势的。更何况,购房还存在着强烈的投机、投资赢利倾向。因此,上海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不受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限制。由于政府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而是充分支持房地产对GDP增长的贡献,并从其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更加上巨大的腐败黑洞驱使,因此,政府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可能出台限制购房面积或套数的政策,而是会越来越起劲地采用非市场手段刺激房地产泡沫的增长。在中国,即使不是上海,只要拥有市场腹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而会更刺激需求,从而刺激建筑面积的增长。仇和在宿迁,可以把市场价400元左右/平米人为提高为800元/平米,反刺激了宿迁的房地产热,原因即在这里。海南房地产价格低迷,原因就在没有市场腹地。
三,很多人会想:涨到了赶超香港,总没办法涨了。这是对大陆政治和经济按正常道理的理解。但是,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运动,总是会创造“奇迹”,会给善良的、讲正常道理的人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中国只有一个经济学家似乎看出了真实情况,他在南京说中国房价还会涨五倍,但他讲的中国缺少土地的理由是荒谬的,或许,也是他无奈找的理由,不敢说出他已经看到的真正原因。他的结论被很多人嘲笑,但他确实说出了荒唐但真实的“中国特色”。我前面已经说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人们的收入、生活的经济实用无关,它既是政府倍感头疼的问题,但更是政府的需要。这就象道岔扳错的两列火车对开,又没有了刹车功能,虽然人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结果,但谁都没有能力阻止它们,于是大家就只能闭起眼睛拉倒。千万不要把政府决策者看得很聪明,在强大的眼前利益驱使下,在行政的巨大惰性面前,他们经常会是国家最愚蠢的人。曾经,中国的当政者们会你死我活地讨论粮食亩产多少斤,其判断力连任何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都不如,为什么?因为,至少在精神上需要粮食亩产越高越好,从而可以证明人民公社就是好呀就是好。中国要短期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人人知道荒唐,但可以证明中国教育就是好呀就是好。上海、北京乃至其它中心城市房地产价格赶超香港,可以证明上海就是好呀就是好、北京就是好呀就是好、大陆就是好呀就是好……。至于崩溃,很简单——有些问题我们这代人不好解决,就留给下一代解决;这一届不好解决,就留给下一届解决。但是,千万记住,即使崩溃,也一定要有一个政治敌对对象承担责任,必须被认为是由于“敌人”的阴谋和破坏造成的。
顾则徐。
2004/6/7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