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公元前八世纪,周天子的首都受到了一支游牧民族的攻击,天子在这场咎由自取的劫难中身亡,得到消息的中原各国勤王部队纷纷开进渭河平原,虽然组织于仓促忙乱之间,但对于入侵者仍有着绝对的军事优势,敌人也自知无力与中原军队对抗,根本无意占领这座城市,在烧杀抢掠以后就陆续地撒退了,所以在遇到不大的抵抗后,勤王之师顺利地收复了首都,但这城市已被战火败坏,人口逃亡,城垣被毁,无论从王室安全、承担供应和有效行政各方面来看,镐京已没有了这个能力,新王在继位后不得不离开肥沃的关中地区,将首都东迁到了洛阳,周天子从此失去了对各国进行制衡的实力基础,各国中与游牧民族相邻的则开始了建造长城保护人民和即将丰收的庄稼。这是游牧民族第一次对中原的最高威权发起挑战,“尊王攘夷”的口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提了出来,此后的半个千年内,长城内各国为着为土地与人口火拼连年,长城外各族则为水草和畜群而角逐不休。如果把这段历史看作一场不期而遇,是不是已预示着这两种不同经济组织终将有朝一日狭路相逢?
这个历史性的相遇在哪里呢?公元前三世纪,秦国取得了长城内的最终胜利,一个帝国成长了起来,正舒展四肢,将举手投足之所及毫不犹豫地攫取。中原在几百年战争中的融合同化,人文差异已经缩小,凭借着这些有利条件,政府规范了文字的书写,制定了度量衡标准,铺设了标准化国道。军队有着严格的组织动员程序,全国人口被纳入军事化管理中,这种模式对未来的二千年有着重大影响,直至文革。文武官员被派往各地管理各种事务,除了皇帝,他们对任何人没有人身依附,他们的工作只对皇帝陛下的政府负责。这大一统政府是个历史空前的巨灵,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现在要挟扫六合的余威剩勇解决北方的威胁。公元前214年,始皇帝命令蒙恬领兵三十万对付目前在河南之地(河套地区)活动的匈奴,目的在解除他们对首都的威胁,结果是匈奴北走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以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报怨”,这是中原王朝首次取得的重大胜利。春秋战国时各国修造的长城对于匈奴来说已形同虚设,由于几百年来的风蚀沙蚀作用和缺乏维修,败坏不堪,而且还有着多处山口可供自由进出。于是,政府又征调几十万人力修建新的长城,修补衔接原有的城墙,驻军守卫,增设了九原郡等安置边民屯田,这种主动防御的战略得到了十几年的安宁,直到始皇帝逝世而蒙恬将军无辜成为宫庭阴谋的祭品。
几乎同时,北方胡蛮狄夷之中匈奴头角峥嵘,他们大概操阿尔泰语,势力范围在大兴安岭至青海之间,是此间连绵五千华里之草原与戈壁的主人。匈奴部队全由骑兵组成,由于经常对其他部族和农业地区的人口掳掠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又不缺乏马匹,匈奴容易动员组织起一支机动灵活,行动神速而且数量庞大以十万计的武装,能随时投入战斗。依靠这样的武装,匈奴征服了大兴安岭的东胡,把月氏人赶出河西走廊,并威胁西域各民族国家。但匈奴仍然大大落后于精耕细作的农耕地区,文化进步缓慢,终其民族消亡,也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至少是现今的考古家们没有发现匈奴有文字的物证。匈奴的经济乃是一种原始粗放而又单一的牧业,几乎没有手工业,日用的许多物资仍需通过与农业区贸易中取得。一遇大风雪或长时间的干旱等恶劣气候状况,这种原始单一的畜牧业就难免没顶之灾,则匈奴人一年辛苦飘泊之劳作换来的只有破产与饥寒交迫,他们只能被迫向南迁徙到北纬40度附近较温暖的地区,甚至更南边的地方,他们的牲畜会不时地毁坏农人地里经过精心护理的庄稼,匈奴人还经常抢劫当地人家的粮食;而农人则趁他们的困境以很贱价格交易他们的牛马,或因他们的破坏而不接济他们。所有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纠纷和矛盾,仇恨在这里滋生漫延。因而在汉代,纵使让匈奴单于血管里流着汉家天子的血也没有能把战争抹去,和亲政策虽能暂时带来缓和局面,却始终不能把地理气候和贸易不平等的因素消除。
在陈涉一声呼啸中秦亡而中国大乱,河套、河西草原之上又见到了匈奴人成群牛羊。不仅如此,汉王朝创立后,在敢于挑战中央的异姓诸王身后,也隐隐飘浮着匈奴单于的影子。由于匈奴插手帝国的政治,前200年,汉高祖率师30万北伐,结果被匈奴冒顿单于的30万骑兵围困于今日之山西白登山。这场实力的较量中,中原帝国暴露出经历多年战火后的虚弱,只是这虚弱还不是匈奴能吃得下的虚弱。想想一千四百年以后,蒙古铁骑横行时,少则数月,多则二三年,就能把号称强盛的欧洲西亚国家灭掉,而要灭掉在中国历史上最潺弱的南宋却耗费了他们半个世纪三代人的时间。只因战争是生命和物资的消耗,这战争对匈奴而言是赢不起,对汉王朝来说是赢不了。采取了和亲政策之后,美丽的皇室女子和丰厚的嫁妆被送到了苦寒的北方,大战争是没有了,但匈奴侵扰未绝。因此除了和亲,汉帝国也时有采取贸易制裁等般手段给北方施加压力,对匈奴所需的酒曲铁器绵织等物资以限制,汉代的海关还严禁弩这种远距离攻击武器对匈奴的出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这个历史性的相遇在哪里呢?公元前三世纪,秦国取得了长城内的最终胜利,一个帝国成长了起来,正舒展四肢,将举手投足之所及毫不犹豫地攫取。中原在几百年战争中的融合同化,人文差异已经缩小,凭借着这些有利条件,政府规范了文字的书写,制定了度量衡标准,铺设了标准化国道。军队有着严格的组织动员程序,全国人口被纳入军事化管理中,这种模式对未来的二千年有着重大影响,直至文革。文武官员被派往各地管理各种事务,除了皇帝,他们对任何人没有人身依附,他们的工作只对皇帝陛下的政府负责。这大一统政府是个历史空前的巨灵,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现在要挟扫六合的余威剩勇解决北方的威胁。公元前214年,始皇帝命令蒙恬领兵三十万对付目前在河南之地(河套地区)活动的匈奴,目的在解除他们对首都的威胁,结果是匈奴北走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以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报怨”,这是中原王朝首次取得的重大胜利。春秋战国时各国修造的长城对于匈奴来说已形同虚设,由于几百年来的风蚀沙蚀作用和缺乏维修,败坏不堪,而且还有着多处山口可供自由进出。于是,政府又征调几十万人力修建新的长城,修补衔接原有的城墙,驻军守卫,增设了九原郡等安置边民屯田,这种主动防御的战略得到了十几年的安宁,直到始皇帝逝世而蒙恬将军无辜成为宫庭阴谋的祭品。
几乎同时,北方胡蛮狄夷之中匈奴头角峥嵘,他们大概操阿尔泰语,势力范围在大兴安岭至青海之间,是此间连绵五千华里之草原与戈壁的主人。匈奴部队全由骑兵组成,由于经常对其他部族和农业地区的人口掳掠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又不缺乏马匹,匈奴容易动员组织起一支机动灵活,行动神速而且数量庞大以十万计的武装,能随时投入战斗。依靠这样的武装,匈奴征服了大兴安岭的东胡,把月氏人赶出河西走廊,并威胁西域各民族国家。但匈奴仍然大大落后于精耕细作的农耕地区,文化进步缓慢,终其民族消亡,也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至少是现今的考古家们没有发现匈奴有文字的物证。匈奴的经济乃是一种原始粗放而又单一的牧业,几乎没有手工业,日用的许多物资仍需通过与农业区贸易中取得。一遇大风雪或长时间的干旱等恶劣气候状况,这种原始单一的畜牧业就难免没顶之灾,则匈奴人一年辛苦飘泊之劳作换来的只有破产与饥寒交迫,他们只能被迫向南迁徙到北纬40度附近较温暖的地区,甚至更南边的地方,他们的牲畜会不时地毁坏农人地里经过精心护理的庄稼,匈奴人还经常抢劫当地人家的粮食;而农人则趁他们的困境以很贱价格交易他们的牛马,或因他们的破坏而不接济他们。所有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纠纷和矛盾,仇恨在这里滋生漫延。因而在汉代,纵使让匈奴单于血管里流着汉家天子的血也没有能把战争抹去,和亲政策虽能暂时带来缓和局面,却始终不能把地理气候和贸易不平等的因素消除。
在陈涉一声呼啸中秦亡而中国大乱,河套、河西草原之上又见到了匈奴人成群牛羊。不仅如此,汉王朝创立后,在敢于挑战中央的异姓诸王身后,也隐隐飘浮着匈奴单于的影子。由于匈奴插手帝国的政治,前200年,汉高祖率师30万北伐,结果被匈奴冒顿单于的30万骑兵围困于今日之山西白登山。这场实力的较量中,中原帝国暴露出经历多年战火后的虚弱,只是这虚弱还不是匈奴能吃得下的虚弱。想想一千四百年以后,蒙古铁骑横行时,少则数月,多则二三年,就能把号称强盛的欧洲西亚国家灭掉,而要灭掉在中国历史上最潺弱的南宋却耗费了他们半个世纪三代人的时间。只因战争是生命和物资的消耗,这战争对匈奴而言是赢不起,对汉王朝来说是赢不了。采取了和亲政策之后,美丽的皇室女子和丰厚的嫁妆被送到了苦寒的北方,大战争是没有了,但匈奴侵扰未绝。因此除了和亲,汉帝国也时有采取贸易制裁等般手段给北方施加压力,对匈奴所需的酒曲铁器绵织等物资以限制,汉代的海关还严禁弩这种远距离攻击武器对匈奴的出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