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不嫌长,你不烦,就先看看前7天的,哈哈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有惊无险的旅途
各种文学作品,每每写到路上,总用一句“一路无话”匆匆带过,吾常疑乎是,漫漫旅程,大概有一半时间都在路上,怎么会无话可说呢?

这一天,我们要从魁北克城赶到New Brunswick的小镇Bathurst, 是整个旅程中行程较长的, 有600公里(第一天从Toronto 到Quebec是900多公里) ,出发较晚(下午两点多才离开Quebec 老城),而气候最为恶劣的一段路程,这是一段不折不扣地艰辛之旅。因为我头一天有点头疼,David为了照顾我,承担了全程的开车任务,令我十分感动。

沿着20号公路一路向东,离开魁北克后20号公路一直守在圣劳伦斯河旁边,从公路上,应该就可以看到宽阔的河面。其实这段路的风景很美,而我们当天却完全没有看到,一路上雨很大,几十米外的河面被雨幕完全遮掩,当我们行程即将结束再次从这条路上经过时,那天天高云淡,远山掩映于白云之间,我们无不惊叹这样美景几乎掩藏在雨中与我们擦肩而过。

因为嫌魁北克的油价昂贵,一路上我们都没有加油,就这样一直开到了纽布兰斯维克省(New Brunswick以后简称NB省)。在进入NB省前的最后一段路上,大家都开得很慢,道路因为施工而变得很窄,最前面的一辆深红色轿车开得特别慢,压住了整个车流。David几次试图往前超,奈何路况太差,前面的车又太多,总是没有成功,马上就要到达省边界的时候,我们忽然惊讶的发现那辆开在最前面的暗红轿车居然掉了个头,穿过隔离带从对面的路上开了回来,这个异乎寻常的举动让我们惊诧异常。当它经过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才看清楚车里赫然坐着一位身穿警服的Officer,原来是一辆便衣警车,我们一方面为刚才没有超车而感到庆幸,一方面提醒自己在魁北克开车一定要小心加小心,魁省的警察不但无处不在,还非常擅长伪装。

进入NB省时大约是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纠缠了我们一天的雨终于停了,天渐渐开始放亮了。NB的2号国道非常宽阔,路况很好,限速也提到了110km/h,这是在安省和魁省时不曾见到的。我们随着其他车辆一起欢快的狂奔起来,直到我们下了主道,走上省级17号公路的时候我们才想起来从魁省过来一直没有加油。天已经渐渐开始暗了下来,剩下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开始寻找沿途的加油站。17号公路还算比较大,但加油站却不象等级公路那样随处可见。结果是没找到加油站我们就踏上了这段旅途中最笔直最漫长的180号山间公路,进山的时候,我们的车只剩下最后两格油了。180号公路穿过自然风景保护区,真的十分荒僻,整个200公里左右的行程,我们一共只遇到了7辆车,沿途根本没有城镇,更别提加油站了。一路揪心的开,车太争气了,愣是让我们坚持到了Bathurst小镇。看到第一个加油站,我们就冲了进去。等油定了,我们才后悔错过了一路的风景,遗憾。

晚上住宿的小店是David在行前就预订的motel, 就在交通要道边,我们没费周折就找到了。小店一个two beds的房间是75加元,带一个非常简单的厨房。Becky 和Susan吃完饭,就勤快的抱着淋湿的衣服去了洗衣房.我们打开电视,发现里面很多是法语节目.NB是一个双语省,当地人讲法语的相当多,我们在接下的几天体会更深了.


第三天

传奇戏剧小岛

我们没有在Bathurst多停留,它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城很小,居民大约是一万二千。我们今天的行程又是满满的。从Bathurst到Bouctouche165公里, 从Bouctouche 到Shediac参观世界最大的龙虾,然后今晚我们还要住宿在PEI.

Bouctouche 是Becky在制定我们旅游路线时从厚厚的一摞资料中一眼看中的,她被Le Pays de la Sagouine 的一张照片迷住了,然后坚持把它放入了我们的行程。事实上Bouctouche在地图上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镇,相信许多去过加东旅行的朋友也未必注意过它,然而对于New Brunswick的居民来说,它却是相当著名的,不仅因为它名列加拿大最美丽的十个小镇之一,而且更是New Brunswick引以为豪的阿卡迪亚文化(Acadian Culture)的发祥地之一。Bouctouche镇毗邻着Bouctouche湾,风光秀美,民风古朴,城镇整洁秀丽。最负盛名的风景点是Le Pays de la Sagouine 和 Irving Eco-Centre, La Dune de Bouctouche。

Le Pays de la Sagouine 是一个小岛,也是一个传说,更是一出戏剧。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阿卡迪亚400周年的庆典,所以天天几乎都有演出。Le Pays de la Sagouine是一座博物馆,尽管它看上去更象一座风景优美的小渔村,我们便是被旅游介绍上那弯曲的木桥,纯净的小岛,精巧的灯塔所吸引,所以在几乎对阿卡迪亚的文化和起源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便懵懵幢幢的来到了这座文化的殿堂。直到离开的时候,我们才如梦初醒的明白,在这里,最吸引人的并不是风光,而这座特别的博物馆里所展示的并不是文物,而是文化。

在门口负责接待的老太太身穿着极具民族特色的古式民服,清一色的讲着我们听不懂的法语。这让我们多少有点惊讶,因为New Brunswick是一个官方双语的省份,回来后我从说明的小册子上得知,她们所讲的并不是标准的法语或魁北克话,而是阿卡迪亚特色的语言,在说明上,特地用了鲜活、生动这两个词来形容这种语言的美妙,可惜对于我们,如闻天书,可谓是暴殄天物了。接待我们的老太太非常友善,当听说我们不懂法语后,就用英文向我们解说,并热情的给我们充做导游。

整个博物馆分为岸上和岛上两部分,进门以后向右转,有两间破旧的小木屋,分别是对Le Pays de la Sagouine英文和法文的介绍。解说电影并不算长,大约15分钟左右,使我们对这个地方的来历和整个故事的梗概有了初步的了解。很久前有一位叫做La Sagouine 的老太太,尽管她是个女佣,却用她做工赚来的辛苦钱收养了很多孤儿,她和她的孤儿们建立了这座小岛上的渔村,教给他们自食其力,她的善良象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当时暗黑的社会。这个故事半个世纪来在民间故老相传,生生不息。而如今在这座渔村的剧场中每天上演的便是这个故事。我们被故事的情节深深打动,也对故事的真实深信不疑,直到回来后我读说明材料才知道,所有一切都是出生在Bouctouche镇的著名的安卡迪亚小说家、剧作家Antonine Maillet创作出来的,根据她的小说选择了这个小岛,并幻化出了岛上所有的一切,以及真真实实生活在这个岛上的剧中人物。

看完了介绍,我们沿着美丽而又弯曲的木桥从岸上走上了小岛,小岛坐落于一个海水汇集近来的内陆湖上,为了保护岛上的盐碱植物,小岛的所有建筑都搭建在木板的平台上,踏上了这个小岛,就等于走进了童话中,融进了戏剧中,从而也成为了戏中的一分子。我们依次参观了岛上的小屋,里面展示着当年老太太合孤儿们用过的锄头,耙子,钓竿,鱼叉,所有这些都使这个故事看起来更象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更有一个渔夫打扮的老者向我们介绍了捕鱼结网的技巧以及各种蚌类的品种等知识。经过戏台的时候,台上正在上演Le Pays de la Sagouine,尽管完全听不懂,我们还是饶有兴趣的坐下来看了一会儿,台上有一个身穿蓝衣装扮滑稽的妇人正在自说自话的表演,其风格有点类似于上海的滑稽戏,掺杂着表演和风趣的语言,引得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

岛的尽头上有一个十分小巧的灯塔,在加东三省沿着广阔的大西洋海岸,灯塔似乎是司空见惯的景物,但这个灯塔非常别致,是我们唯一入内参观的灯塔。守塔人带着一顶插满羽毛的帽子,穿着背带裤,还背了一个毛茸茸的缀满穗穗的包,Becky和Susan都兴奋得跑上去和他合影,他还慷慨的把包借给两个女孩拍照,我乘机仔细看了看,发现包上那毛茸茸的居然是只小考拉熊的图案,好别致的饰品。

进了灯塔,一切都很古朴,桌子、椅子、楼梯、留声机、电唱机还有古式的煤油灯。桌子上摆着一盒新烤出来的糕点,是供游人品尝的,我们便不客气地每人切了一块,糕点有点甜,可David很喜欢,Becky看到旁边还有配方,就顺便拿了一张,准备回去以后依法炮制。灯塔的二层很狭窄,有一扇窗户可以眺望风景,小镇从这个小小的窗口望出去显得既美丽又宁静。

下了灯塔,我们在岛上东转西转,转到了制作咸鱼的小屋,看到屋顶上悬挂着数以百计的咸鱼,真是尉为奇观。一个小伙子向我们介绍了咸鱼的制作过程,原来熏烤咸鱼要把房屋的门窗关闭用大火熏烤50天,然后再风干一个星期,这样制作出来的咸鱼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六年以上。咸鱼中,还挂着木制的猫头鹰,我们很好奇,一问才知道,是用来威吓那些在风干过程中近来偷嘴的鸟的。一向勇于尝试的Becky掏了一块钱买了一块咸鱼,我们大家看着她问感觉如何,她半天才回答说:就一个字—真咸!!呵呵。


沿着木桥再次往回走的时候,我们发现桥与岸边相连的地方搭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观众台,而时过正午,桥中间也有工作人员在忙着搭设音响器具,每逢周三,周日这里都有盛大的音乐演出,偶尔,你还会看到浪漫的阿卡迪亚艺人站在房顶上拉小提琴。据介绍Le Pays de la Sagouine还有一家非常不错的餐馆,经营的当然是阿卡迪亚特色的食物,对西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尝试。Le Pays de la Sagouine从语言,建筑,文学,饮食无处不在的体现和闪烁着阿卡迪亚文化的光芒,挟带着400年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然是当地居民心中的骄傲。

旅行资讯:

地址:57 Acadie Street, Bouctouche NB E4S 2T7,Canada
Easy access from Exit 32A off route 11.

门票:夏季(06/13-09/05)14元,冬季11元,学生可以优惠,票价是夏季8元冬季6元。网站:http://www.sagouine.com/电话:1 800 561-9188


大西洋,大西洋
离开小镇我们看着地图寻找Bouctouche沙丘,Bouctouche沙丘距离Bouctouche镇有一段距离,下了11号公路,折向东,走475号省级公路沿着水边开,要走大约20分钟。远远地我们就看见了它向大西洋延伸,好像一条玉带在延绵。从车里出来时发现,天气一扫清晨的阴霾,艳阳高照,好多老外从车里出来,就在身上像涂大白一样抹上厚厚的防晒霜。这是我们第一次直面大西洋,大家都兴奋不已,加快脚步奔向Bouctouche沙丘。

La Dune de Bouctouche(Bouctouche沙丘)是Bouctouche 湾北部的屏障,是现存至今北美大陆东北岸最后一座大型沙丘,它的形成要追溯到上一次冰川期,是那些持续不断移动的沙,在风、潮和海浪的作用下堆积而成,据说每一次暴风雨之后,它都会改变它的形状,形成至今历经了2000多年的沧桑变化,可谓是历史的奇观。

Bouctouche湾是如此平静,远远望去沙丘如同海市蜃楼,影影绰绰,若有若无,可望而不可及。沙丘蜿蜒起伏长达12公里,宽几十米至几米不等,宛如一条横亘于海中的玉带,两面都临着水,景色煞为壮观。邻接大西洋的一面海岸线较为笔直,沿海都是金黄色的沙滩,而临着Bouctouche湾的一面则象锯齿一样曲曲折折,有大量的绿色植被覆盖,临水处呈池沼状。为了保护这座硕果仅存的沙丘上珍稀的植物,人们用木板搭成的长桥供人们行走。

从岸上看过去,长桥弯曲蛇行,通往无尽无休的远方,就如同一根金黄的藤纠纠缠缠的围住着一棵绿色的茎,既是深深的依恋,又是妥帖的保护。这座长桥,是Irving集团出资修建以保护自然环境的,供人们参观游览,学习研究这座沙丘的,所以这里又称作Irving Eco-Centre。

走上长桥,我们立即被大西洋的壮观所吸引,虽然一直离她很近,但这是第一次和她面对面,浩瀚的海面再也看不到边际,我们开始猜测,这片海的彼岸到底是哪里,我们猜测的焦点全都集中在了北欧,其实我们不知道我们此时此刻怀着激动心情所面对的,只不过是诺森波兰(Northumberland)海峡,而几十公里外的对岸,就是我们不久就会到达的爱德华王子岛。

从长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顽强的生长在沙土间的植物,有的呈穗状,连成一片,被风吹过,深绿浅绿高低起伏,如同阵阵的波浪;有的呈球状,象沙漠里的植物,紧紧地扒住土地,近近的贴着地面。长桥蜿蜒曲折有两公里长,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凉亭,供人们歇歇脚,凉亭边便有斜坡一直跨过植物带,通到沙滩上去。沙滩上已经布满了人,人们三两成群,穿着颜色光鲜的游泳衣,或在近滩戏水,或在沙滩上晒太阳,悠然自在,自得其乐。沙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的多,本来以为走在长桥上,可以看到两边的水,但发现在最宽的地方,连长桥都是双行的,一道靠着这岸,一道靠着那岸。

在长桥上,有一个流动的信息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女工作人员,背着一个画着问号的背包,打着一面画着问号的旗子,在长桥上来回的走,每当有人询问,她就停下来耐心的给人们解答问题,然后便继续向前走去,我们走到尽头的时候,她也恰好走到了尽头,我们大家都累得不行了,坐在凉亭里不肯起来,而那女子则向我们笑笑,转过身又向回走去。

在长桥尽头处的凉亭,我们足足休息了半个小时,大家快乐的摆出各种姿势照相,我和Becky头一次摆姿势,还有些扭扭捏捏舒展不开,而David同学则在单人照中尽显其伟人风采。这个凉亭的旁边有个厕所,Becky去了以后回来向我们大肆宣扬它有多么高级,说是应用生物科学建造的,粪便不用冲,直接分解转化为肥料。听得大家兴趣倍增,于是纷纷去尝试,一看之下才发现什么高级厕所,其实非常简陋,里面的气味足以窒息。我回来责怪Becky骗人,她说:没有骗人呀,她说的都是墙上写的,至于气味么,可想而知,连冲都不冲直接在里面沤肥,想必味道不会太好。

回去的时候,Susan提议沿着沙滩走,大家欣然前往,于是凉鞋都拎在了手里,第一次和大西洋握脚,冰凉的海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海水并不清冽,每一浪都夹带着泥沙,猛地埋在我们脚上,然后又轻轻地把它们带走,顽皮的好像在和我们开玩笑。脚下的沙十分细腻,果然是经过千淘万沥的,我们在沙滩上并排印下脚印,想比谁的脚最大,结果反反复复也比不清楚,改成了比谁的脚印最深,结果当然是吨位最重的我凭借无可匹敌的体重优势,轻松取胜。

一个孩子在海滩上不停的跑着,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只要看到那些陷在沙滩里的水母,便用棍子挑了扔回水里,也许孩子只是自得其乐的玩吧,但让我们感到,这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有着很强烈的环保意识。

告别了长桥和大西洋,我们光顾了停车场旁边的小卖店,那里的冰激凌是我见过的最便宜最大的,两块钱可以买三个球,卖东西的小男孩明显是个新手,很shy,英文说的也不太好,当我们掏出信用卡的时候,他居然都不知道怎么操作。于是旁边的主妇大妈过来帮忙,小男孩则在旁边帮我们盛冰激凌,每个球都好大好大。而大妈不停嘴的和我们聊着天,以至于她一没留神,差点把自己的名字签到信用卡账单上,弄得大家哈哈大笑。当地人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旅行咨讯:

地址:Irving Eco-Centre: La dune de Bouctouche,
RR 1 Site 3, Box 5,Bouctouche, N.B.,CANADA ,E0A 1G0 电话:(506) 743-2600

网站:http://www.ville.bouctouche.nb.ca/english/attractions/dune.cfm
http://www.irvingecocenter.com

龙虾的故乡 Shediac
告别了Bouctouche沙丘,我们很快就到了Shediac.很可惜我们来晚了一周,错过了这个号称龙虾故乡的龙虾节。对于我这个酷爱海鲜的饕餮之徒,不禁扼腕叹节。

Shediac被称作是龙虾的故乡因为它有加东最好的盐水海滩,最高达到24C的水温里,产出的龙虾肥美而多汁,而我们更是慕名而来。既然是龙虾的故乡,必然盛产,既然盛产,必定便宜,我们以常理推之,准备到这里饱餐龙虾宴,而酷爱海鲜的Becky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到达Shediac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特意没吃午饭的我们已经饿得前心贴后心了,于是进了市镇,便匆匆忙忙的找了一家比较像样的餐馆坐了下来。坐定以后,我们才发现,我们的逻辑完全是荒谬的,我们不仅刚刚错过了七月上旬的龙虾节,而且也选错了饭馆,在这种较上档次的饭馆里,任何一道菜都价格不菲,而龙虾更是高达25块钱一磅。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在点了几个Special后,我们决定来一个龙虾大家尝尝鲜。服务的小姐被我们彻底搞糊涂了,她怎么也分不清,这道龙虾到底给谁。饭馆的服务不错,给每个人配备了一套吃龙虾的工具,有夹壳的钳子,有挑肉用的钩子和勺子,还发给每人一个画着龙虾的围嘴,我们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围上围嘴,合影留念,算是纪念这顿档次不凡的龙虾盛宴。趁上菜前的空档,David和Susan还在饭馆周围拍了些照片,Shediac环境很好,小城很宁静,绿化的也很好,住在这里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多伦多的纷繁和401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从后来David他们的照片中,我发现旁边草地上有很多抽象的雕塑,很有特色。

饭馆的饭菜很一般,无非都是些鸡排薯条之类的,青口的味道很鲜,连对海鲜不怎么感冒的我也破例吃了好几个,而Becky则一边啃着面包一边望眼欲穿的等着龙虾的到来。

当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龙虾终于上桌的时候,大家不禁眼睛一亮,我敢保证,这只龙虾生前一定很威武,就连被煮熟了依然气派不凡,比我以前在唐人街里以往见过的任何一只都要气派,龙虾大约两磅多重,头硕大无比,由于身子是卷曲的,反而显得还不如头长,两只钳子高高的举着,每一个都有头那么大,显示着强大的力量。所以尽管大家都恨不得吞之入腹,但还是都忍着馋和龙虾将军合影留念。龙虾其实只不过隔水蒸了蒸,完全就吃它本身的鲜味,但Cook的很精细,在它的颈部还插着一块柠檬,头、身子、钳子都已经用刀剖开,吃起来非常方便。龙虾帅哥不但长相出众,而且肉味鲜美,我们大家吃得还算满意,离开餐馆,问起大家什么感觉,异口同声的回答:没饱~~哈哈,这是我们一路上吃得最昂贵,也是最华而不实的一顿饭了。

Shediac作为龙虾的故乡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龙虾,沿着Main Street走,不经意就在路边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一个11米长,5米宽,5米高重逾90吨的铜制大龙虾,就趴在街心的Rotary Park里,大龙虾做的十分逼真,古铜的身子在阳光下闪着暗红色的光芒,似乎真的龙虾就是这个颜色,龙虾的头前,还竖着一个船长的雕像,船长手搭凉棚,正极目向远方眺望,是在看前方有没有龙虾群呢?还是在远眺归途?公园后面就是渔港码头,放着堆积如山,数不胜数的捕龙虾的笼子。很多游人都围着大龙虾在拍照,我们自也不能免俗,于是骑在龙虾背上的,钻在龙虾钳子里的,倚着龙虾腿的,揪着龙虾须子的,千姿百态跃然于照片之中,David更有一张,拍着龙虾的脑门,好像在称兄道弟,仿佛完全忘记了刚刚还把一只龙虾帅哥吞入腹中,而Becky 靠在船长身边也手搭凉棚,不过从照片上看好象在打猴拳。

Hartland Covered Bridge ,可惜不在我们的路线中,没去成

顺便提一句,旅游手册上有一个景点,叫Shediac Bridge,据说是一座很古朴的廊桥,廊桥自《廊桥遗梦》以来一直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所以路过Shediac的时候,我们特地绕道去了这个景点,一直按照To Bridge的标志走,最后只经过了一座钢质的不封闭的桥,Shediac河不算很宽,这座桥则显得很现代又很普通,况且我们当时都饿着肚子,所以没好气地把此景评为了全程最差景点,并保持到了旅行终止。回来以后,我经过反复查对,发现Shediac Bridge是一个小镇的名字,而我们经过的是Shediac river上的三号桥,而所谓廊桥是四号桥,不过从照片上来看,桥已经残败破旧,想看廊桥的游客,还是到New Brunswick北部去看Hartland Covered Bridge — 世界上最长的(390.75米)廊桥吧!



第四天

夜营爱德华王子岛

爱德华王子岛跨海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跨海面,将天堑变为通途。经过全长14.7公里的跨海大桥的时候,我们大家都非常激动。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放眼望去,前面茫茫一片都是海,根本看不到岸,而大桥高低起伏着,就象是在浪尖上翻腾。

走过一半,前面才隐隐出现了陆地,开始模糊,渐渐清晰,浮现出一个岛的轮廓。爱德华王子岛沿岸是一壁的红色,这捉摸不透的红色让我们觉得惊奇,却猜不到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随着逐渐靠近,我们才发现那就来是爱德华王子岛特有的红色土地。开在爱德华王子岛的乡间小路上,你会充分的体会到地广人稀的含义,放眼望去,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绿油油的田地,翠绿的穗状谷物,或是金黄的麦子接连天际,象一层厚厚的垫子,风吹过的时候,麦穗随风起伏,让我第一次领略了麦浪的风采。

爱德华王子岛是宁静的,所以你想找个人问路并不太容易,好在岛上的道路大多相连,颇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意思。在PEI开车一定要小心注意路牌,因为那些带着标号的省级公路可能就是一条不起眼的乡间小路,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两条公路相交,级别高一点的那条上居然连停牌都没有,经常是David问我:在哪里拐?而我则无限神往的回着头说:就是刚错过的那条。呵呵!一再错过以后,我放弃了这种中途超近道的想法,正好沿着海边的观景Drive看看沿路的海景。

位于卡文迪许(Cavendish)的马可波罗宿营地是我们旅途中住过的条件最好的一个宿营地,营地上供水供电,离厕所只有十步之遥,还可以洗热水澡,这些优越的条件轻松的打消了从未宿营过的David的顾虑。据说卡文迪许的Camping Ground是PEI最好的。进入营地,我们立刻就被那开阔的草坪迷住了,营地建在一座小山坡上,美丽而幽静,门前的草场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人们大多在草地上打球或是放风筝,蓝天绿草开上去即安静又美丽。Camping的地方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四面有墙,邻居隔的不远,让人很有安全感。

我们到达时已经是六七点钟的光景,于是我和David开始安营扎寨,Becky和Susan便忙着埋锅造饭。由于事先演练过,所以我们帐篷很快就搭好了,帐篷号称是能住5个人的,可是我们摆了两张Single的充气床垫进去就已经满满当当,只好把两张床垫拼在一起,铺成了通铺。饱餐战饭之后,我们分头去洗了澡,David饶有兴趣的在营地上升起了火,我们没有准备Firewood,只好用了上次野营的人留下的几根大劈柴和到处捡来的干树枝来烧,后来在别的营地我们发现收集和焚烧树枝是违法的,但在PEI的时候真的没有任何标识提醒,而我们也就不知者不怪了。

鲜亮的火光把大家的脸映的红红的,我们仿佛都回到了孩提时代,记得小时候总喜欢玩火,记得每到过年,我就和邻居的小朋友点上一蓬火,等火着的旺了,便向里面丢一把鞭炮,火苗在噼里啪啦的鞭炮中炸的四分五裂。这一天篝火的颜色在记忆中特别鲜亮,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四处搜集燃料,拼命的延续,生怕它灭掉了,显得格外的热闹。因为烧得尽是不曾干透的树枝,所以经常会“啪”的一声爆开,溅起金灿灿的火星,人便本能的向后躲去,可脸上却还挂着笑。

九点多钟,天完全黑了以后,我们便躲进了帐篷。因为山里蚊子很多,而我又特别怕咬,所以大家防守的很严。每次进帐篷,都是大家排好了队,解开了鞋带,然后数一、二、三拉开拉链,人便象炮弹一样的射进去,一头扎在垫子上,等最后一个人钻进来以后,第一个人已经埋伏在门口,“哗”的一声拉上拉链,然后大家相顾大笑。这个动作在后来的旅程中反复演练,在最后一次露营时已变得纯熟无比。在PEI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拖拉机拉力赛,矮矮的帐篷顶上垂下一盏小小的电灯,四个人分别以不同的姿势分坐在四角,激烈而投入。我们一直酣战到午夜时分,大家觉得不能睡得太晚,于是决定暂时休战。

记得最清楚的便是四个人挑着一盏灯一同去厕所,林中的夜是宁静而纯黑的,当所有营地的篝火、灯火已经熄灭后,林中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我走在最后,前面的人影已经看不清楚,只看得到最前方那一盏晃晃悠悠的灯,指点着我行进的方向,而我们四个人,在这黑暗的包围下,更象一个整体,紧紧相随,寸步不离。此情此景不禁让我心有所感,心中哼起的是一首老歌:

在黑夜里 点一盏希望的灯,
像天边的北斗指引 找路的人。
在心里面 开一片接纳的窗,
象母亲的怀抱温暖 找路的人。

也许你曾经迷失自己但不要害怕,
就当这个地方是你暂时的家。
也许明天你要再度浪迹天涯,
就让我一双祝福的眼眸陪着你出发。

清晨,我是在鸟儿的叫声中苏醒的,透过帐篷薄薄的布,可以看到外面微明的天光。清晨微微有些寒冷,我缩在被子里呼吸着从四面八方渗进来的新鲜空气。这时候,我听见Susan对Becky说:今天晚上可以把顶上的雨布摘下来,这样晚上就可以看到星星了,我当时真是打心眼里赞成。可惜第二天晚上我们并没有如愿,因为下雨了。

在PEI的第二个夜晚,我们举行了大型的烧烤晚会,非常丰盛,有香肠、蘑菇、鸡翅、蟹肉和猪排等等,David和Susan是烧烤的行家,不但工具齐全,而且操作熟练。加上David大公无私的为大家服务,使我们能够坐享其成。我们还第一次品尝了烤蟹肉串,味道鲜美,十分好吃。Becky又有龙虾助阵自然是大快朵颐,吃的极为满意。八点多钟,天开始擦黑的时候,天上飘起了零星的小雨,我们不禁感叹,真是好雨知时节,特地等我们吃完了才开始下。于是钻进帐篷,继续我们的拉力赛。俗话说牌品如人品,Becky一向是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但凡她输了,就责怪对家.好在这两天Becky和David手气很好,打得我和Susan落花流水,Becky没有机会暴露她的坏脾气。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躺在帐篷里,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噼哩啪啦的敲打着帐篷的结实的雨布,在这静谧的夜里,形成一种有节奏的音律,象是一首自然的眠曲,哄着劳碌的我们进入梦乡,于是便又是一个睡梦甜酣的夜。


旅行咨讯;

马可波罗宿营地的设施非常齐全,还有活动中心和信息中心,好像在这里还可以上网,但是我们大家都一致认为,既然出来玩了,就应该把以往的一切都抛开,所以谁也没有去使用。CAA的会员可以有9折的优惠。

PEI国家公园Cavendish入口内也有很多Camping Site,离广阔无垠的大西洋只有一步之遥,景色之美,自不必说。


第五天

绿堡安妮 — Anne Of Green Gables

《Anne Of Green Gables》大概是加拿大最富盛名的一部小说,是加拿大女作家Lucy Maud Montgomery的成名之作。

它讲述了Green Gables农舍的卡斯伯特兄妹本准备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子,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一个满头红色,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安妮倔强、勤肯、活泼、乐观、宽容、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好动又好奇,频频闯祸却又令人忍俊不禁。从此卡斯伯特兄妹刻板的生活彻底被颠覆了。安妮的成长牵动着两人的爱心,同时,她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的个性魅力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世界闻名的作家马克吐温对她如此评价——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鲜活的安妮不仅给故事里的人们带来了生气,也为爱德华王子岛和作家Lucy的故居Green Gables带来了声誉,时至今日,生活在绿堡传奇里的安妮已经成了爱德华王子岛的象征和形象代言人,不论你走到哪个景点,都会看到安妮在明信片,冰箱磁贴或旅行杂志的封面上冲着你微笑。而她的诞生地位于卡文迪许的Green Gable也就成了来到爱德华王子岛不得不去的景点之一。

Green Gables其实是一座很普通的农家小院,只是收拾得整洁漂亮,绿色的屋顶,白色的山墙,一如在明信片上看到的那样安详宁静。据说Lucy在小说中将Green Gables描述得美不胜收,从而成了许多少女的梦幻天堂。

我陪着Becky游览了房子内部,房间内的摆设比较朴素,对于没有读过小说的我,并没有太多的感受。Becky倒是比较喜欢房子里粉色的壁纸和古旧的家具所烘托出的温馨气氛,她说:简单也是一种美感。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个日本美眉则是兴趣盎然,不时指着一张小床,或是一张梳妆台大惊小怪的惊叹不已,从她们的只言片语中经常听到:かわいね(好可爱呀)之类的赞叹。

从房子的后门走出来,绕过白色的篱笆,是一片宽阔的草地和美丽的花园,花园建在一片小小的凹地里,四面草色青青,映衬得鲜花格外鲜艳美丽,就如同我想象中的长生不老的山谷,坐在树荫下,清风吹过让人有说不出的惬意,连我都能想象出美丽活泼的安妮奔跑在阳光下花丛中的快乐场景。

花园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戏台,正在上演小猪和小老鼠的木偶戏,许多孩子坐在前面兴致勃勃的看着。看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神情和粉嫩粉嫩的苹果脸,我忽然想起了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同样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乐天积极的孤儿,三毛和安妮的命运自是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了。

花园后面有一条林荫小径,据说走到头有一个湖,可是我们走完了一点几公里的Trail,也没有看到什么湖,却惊讶的发现这条小径径直通到我们住宿的马可波罗营地不远处,早知如此,早晨便从这里走过来,连门票都省了。

沿着小径走回来,我们不禁感叹,这座农舍的占地面积着实不小,要是放在中国,也算得上是比较富裕的地主了。庭院里还有带摇把的辘轳,房子前面还停着一辆乌蓬铸铁的人力四轮车,想必一定是故事中特别提到的道具吧。昔日的牛棚和柴草屋都改成了做介绍的地方,牛棚里还特地“圈养”了一头真实大小的陶瓷牛,牛身上光洁明亮,牛角呈五色,被从木门里斜斜照进的阳光笼罩着显得煞是好看。牛前面还放着一篮草料,身子底下摆着几只空桶,我们经过的时候一个长得象洋娃娃般的小男孩正好奇的钻在牛肚子底下挤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故居里面有个gift shop,里面的东西,当然主要围绕安妮了,有安妮的玩偶,书籍,录像带,还有PEI的明信片。Becky被安妮的冰箱磁贴迷住了,有安妮的头像,安妮和绿堡,还有安妮在课堂。每种都很精致可爱,让她爱不释手,最后买了好几个才悻悻离开。

女作家Lucy. M. Montgomery一生发表了二十部小说,其中十九部是写她的故乡爱德华王子岛的,而关于安妮的系列就有八部,最著名的《绿堡安妮》(又译作“清秀佳人”)被改编成了音乐剧,每年夏天在爱德华王子岛的联邦艺术中心天天上演,持续了大约三十年之久,如今已成为了不朽的传奇,而安妮勤劳勇敢,真诚热情的性格也成了爱德华王子岛居民们的代表和写照。

爱德华王子岛国家公园
爱德华王子岛国家公园的沙滩象一条金色的带子一样围绕在Anne’s Land的北岸,西起卡文迪许,东至戴尔维连绵40公里。公园并不是连在一起的整体,而是由众多的半岛、岛屿组成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卡文迪许(Cavendish)、戴尔维(Dalvay)和格林威治(Greenwich)半岛的西端。其中格林威治沙丘是与公园主体完全独立开的

爱德华王子岛独特的红色土壤在我们上岛的这几天里给了我们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这座国家公园里,你更能充分领略到这红色土地的雄壮和魅力。从卡文迪许镇的入口进入公园,我们沿着邻海的Driveway,一路观赏着雄伟的红色悬崖,和波澜壮阔的大西洋,一直开到尽头的North Rustico Beach。

一下车,松软的红土就把我们的鞋和脚染上了鲜艳的颜色,走下山坡,黄金色的沙滩细腻而柔软,在阳光下熠熠生光。很多游人在这里游泳休闲,我们也兴奋的脱了鞋,再次与大西洋亲密接触。海水还是那样清凉,带着一种厚重的粘稠,在似火的骄阳下让人感到说不出的舒服。我们一直走到深可没膝的水里,任凭裤脚被溅起的海水打湿,享受着戏水的乐趣。沙滩被海水浸湿的部分仍然呈深红色,使得这座沙滩的景观显得与众不同。两边都有突出的山崖,像一面红色的长墙,阻住了滔滔的海水,大西洋显得安详而平静,浩瀚而博大,接天的碧水无边无际。水边的礁石,也清一色是红色的.

David在礁石上巍然而立,风度翩翩,而又威风凛凛,拍出来的照片都有十足的伟人风范,以前曾经有朋友把他戏称为恩来大哥,我看着照片,发现他从眉眼到架势都很有几分总理的风采。当我正想把这个发现跟Becky讲讲的时候,回过头,却找不见了她的人,Susan告诉我刚刚看到她独自翻过右边的石堆去了。于是我也赶忙走上石堆,却发现一道矮墙之隔竟然别有洞天。

矮墙这边是一片十分宁静的海湾,从地图上我猜测这里大概就是North Rustico Harbor了。海水在这里轻柔的就如同静止一般,沙滩上一个人也没有,平整的几乎没有脚印,而沿岸的山崖变得很矮,也不似那边是鲜艳的红色,被朴素的木桩遮挡着,一直排向远方的石滩,石滩连着青青的碧草,而一座白色灯塔更点缀出景色的平和。Becky是这宁静中唯一的一点生动,她正站在礁石旁边,面对着大海,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那天阳光明媚,海水湛蓝,我慢慢的在礁石上坐下,如果时间可以在那一刻停止,我愿意永远驻留在那天涯海角的世外桃源。

回去的路上,我们经过了Orby Head观景台,一个向你展现大西洋雄壮的地方,这座山崖离海大约有四、五十米,深深探入海中,从这里可以看到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伸展到无限的远处天水相连的地方。

趁着没人,我们还跨过了围着悬崖的绳索,绳索到崖边还有很宽的草地,这片草地,是拍照的极佳地点,即能拍到红色的崖岸,又能拍出大洋的辽阔,草色青翠,美不胜收。我忍不住蹭到很临近悬崖的地方,往下看去,底下是一片突出的石台,上面落满了黑色水鸟,而海水绿中透蓝,清澈见底。

就在这“高山之巅”,大海之侧,我和David在Susan和Becky的怂恿及指导下进行了第一次“华山论剑”,我们各自使出自己“拿手”的武功来“对决”,David使的是一招凶猛的“大鹏展翅”,而我则不示弱的摆出了“黑虎掏心”,这一招明显是我赢了,以照片上的距离,估计David只能把心掏给我了。几经变着,David以一招“松鹤迎客”向我打来,我无以抵御,只能沉腰闪身,用一招“中流击水”反肘向他撞去。David这个姿势难度比较大,不但右手成钩,左手虚握,还要金鸡独立,身体倾斜。Susan和Becky围着我们疯狂拍摄,却始终不太满意,让我们坚持,不能变姿势。最后David终于站立不住,右手顶到了我的肩上,从照片上看,我这条膀子算是费了,被他重手击中,其实他的身体平衡只能靠我撑着了。哈哈,招式虽然凶猛,但我们脸上都挂着掩藏不住的笑容,使得这次“高手过招”显得一点也不严肃,充分体现出了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我们玩的正欢的时候,后继的游客陆续来到这里,看到我们在草地上嬉戏的欢快,一向比较循规蹈矩的外国人也毫不犹豫的跨过了绳索。一位老先生,手捧着一架十分专业的相机,四处拍摄,我们过去请他拍了合影,顺便和他攀谈了几句,才知道老人家就是自己驾车游览,不禁十分佩服。在国内象这样老人独自游览的,十分少见,人们被生活的重压所累,到了退休,有了时间,恐怕想出来,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大多数的人,都放不下家里琐碎的家务,身不曾老,心就已经老了,而这位老人虽然已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但却依旧身体健壮,心情开朗,闪烁着青春的活力和光彩。

入门处的Cavendish East沙滩也是一处优美的所在,有一条小河流过沙滩汇入大西洋里,河水在沙土上冲开河道,留下深红的沉积。河不很宽,可以一跃而过,河床完全是沙质的,所以纵身发力和越过之后着地的瞬间,都会把松软的河床踩塌,所以每跳过去一个人,河床便被踩塌一块,到最后一个过的David只好绕道过河了。

我和Becky走了很远,而David和Susan则表示更愿意坐下来休息休息。著名的Cavendish Dune lands Trail就在这里,这是一条很短的Trail,只有0.78公里,风光秀美,是一个不太消耗体力的好去处。我在这里捡了一块心形的石头,石头掺进了红土,象鸡血石那样有着红色的花纹,虽然表面不似鹅卵石那样打磨得光滑剔透,却仍然非常好看,我把它作为留念,一直带回了家中。沿着海边走,十分舒服,海风吹过,天上的云走得很快,你会看到一片阴凉在沙滩上疾速地奔跑,我们兴奋地追着阴凉跑,却恨无双翅,追它不上。当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David他们又已经渡过小河,走到了沙滩的另一边尽头。David坐在礁石上悠闲的打着水飘,而Susan则用帽子遮着脸,在石头上躺着休息,整个景色显得祥和而美丽。

下午夕阳西下的时分,我们又游览了位于戴尔维的那部分公园,长长的海边公路两侧都是茂密的树木,这边有几条著名的Trail,比如Woodlands Trail,Farmlands and Bubbing Springs等等,我们一心想守在海边看日落,所以都没有去走。

我们的“大篷车”满载着我们的家当,其中包括烧烤的炉子,煤球,木炭以及酒精;Cooler里装着新买回来的香肠、蟹肉、鸡翅、土豆,当时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找一处沿海的野餐地。可惜苍天不肯随人愿,海边大部分休息地点都是禁火的,虽然标牌上画的是禁止篝火,但我们也不太愿意违反公园的规定。最后终于找到一处地方没有禁火标志,可惜旁边有个厕所,我们的东西还未及摆开,已经招来了无数的苍蝇,于是我们东西都没有卸完,就决定放弃了我们的海边日落烧烤计划,真是不胜惋惜。这段公园几乎就是一个岛屿,与地面只有很少的相连,海水绕进来形成了很大的海湾,所以两面看上去都是水,尤其是位于顶端的Robinsons Island(鲁滨逊岛)一面是Rustico Bay,一面是壮阔的大西洋,风光独美,岛上有一个露营地,想必住在那里感觉一定很好。

早就听说爱德华王子岛肥沃的红色土壤最盛产土豆,我们却没一个人知道那圆滚滚的土豆在地上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终于我从买的一张明信片上发现,土豆的地上部分不但长得很秀气,还能开白色的喇叭花。我们上岛以来看到的大片的绿油油的植物,原来都是土豆。Susan不信,我们就提议印证一下看看,在回宿营地的路上,我们终于克制不了好奇心,让David在一片土豆田旁停了车,我们三个偷偷摸摸的跑到田边,奋力的拔了一株,真的看见底下长着一个小土豆,被土地染得略有红色。在终于得到印证后,我们感到很不好意思,于是把那株土豆重新插回去,用土埋实,企望它还能再长,然后一溜烟的跑回车里,催促David赶快开车,虽然什么也没偷,却好像做了贼一样,既紧张又刺激。

加国摇篮—夏洛特城(Charlottetown)
夏洛特城以英伦帝王乔治三世的夫人——夏洛特王妃的名字命名,是爱德华王子岛的省府,也是加拿大孕生地。1864年9月,著名的夏洛特城会议在这里举行,这是讨论建立联邦的初次会议,它促使并最终导致了加拿大联邦于1867年被正式建立。

夏洛特城在爱德华王子岛的南岸,North River (北河),West River (西河)以及Hillsborough River (希尔斯堡河)在这里汇集成Charlotte Harbor(夏洛特湾)。进入爱德华王子岛以来,我们一直穿行在广阔的农村,几乎是人烟罕见,更不要提超市了。到达夏洛特城的时候,我们已经消耗尽了所有的水,总算在这里遇到久违的Wal-Mart,Canadian Tire和Sobeys,补充了水和食物以及应用物品后,我们去了Victory Park——Charlotte Town市内最大的公园。

晴日朗朗,清风徐徐,坐看云卷云舒...

公园建在夏洛特城的最南端,North River和Hillsborough River交会的尖角上。沿着河边,是风光秀美的木板路,我们在两河交会的Charlotte Harbor处驻足下来,坐在水边的树荫下,河中有很多帆船,似乎是一个航行学校,对面不时地传来哨声和炮声,就像击鼓鸣金一样指挥着帆船,而船队随着信号变化着队形,蔚蓝的河面上白帆点点,穿梭往来,煞是好看。四五十只帆船,分成数批依次驶出河湾,航入Hillsborough Bay(希尔斯堡海港)。沿河的高地上排放着许多大炮,可见这里当年也是军家必争之地,我们一边坐在大炮上拍照留念,一边讨论着这些炮能够打多远,玩的十分开心。

走了一上午,到达这里的时候,我们早已经是人困马乏,于是Susan和Becky扯开塑料布,在树荫下躺了下来。我和David看了一会儿帆船操练,便也凑了过去,才发现两位女士居然已经睡着了。不过我们过来还是惊动了她们,于是两位女士连忙起来,体贴地把铺位让给了我们。躺在树荫下,不冷不热,清风徐来,十分惬意,我不知不觉的也坠入了梦乡,醒来才发现被Becky偷拍了很多可爱的睡相,我居然都浑然不觉,大概那时我正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休息了一个小时左右,恢复了精神,我们开始向城里进发,Victoria Park到市中心很近。我们在Province House(省议会)前停下车,向水边走去。爱德华王子岛省议会是联邦的诞生地,当年著名的会议就在这里举行,议会前有一座三个士兵提着枪前进的雕像,雕像前还摆了一束鲜花,是用来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加拿大将士的。

沿着Great George街绕过一个古老的教堂,就到了著名的风情街——Victoria Row,我们在一家街边的小咖啡馆坐了下来,点了咖啡和饮料,悠闲的看着街景,Confederation Centre Art Gallery & Museum(联邦中心艺术剧院及博物馆)就在我们的对面,每个夏天,这里都会上演音乐剧《绿堡安妮》,而我们早已熟悉了的安妮,正在广告画上活泼的冲着我们微笑。

正在此时,几个穿着古装的人端庄的从街上走过,经过我们的面前,我们立即举起相机拍摄,而他们则停下来微笑着向我们致意。当时我们以为是有什么演出或者集会,后来我们才知道,作为夏洛特城的特色之一,每年夏天的时候,都会有演员扮作联邦创立者的样子,走在市中心的古城区,为人们展示和讲解联邦创立的历史。古色古香的街道,历史遗留的建筑,以及古装打扮的人们,使得早已逝去的历史仿佛重新回到了人们眼前,为这座美丽的小城平添了无尽的姿彩。

夏洛特城的Waterfront在我的记忆中是清秀而明亮的,没有波澜壮阔的海洋,也不似圣劳伦斯河的汹涌湍急,并不太宽的希尔斯堡河静静的流淌着。水边的港口照例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和帆船,而岸上的小屋则是各色各样的小店,我们在一家叫Billy Timber的店买了冰激凌,店门口挂着老大的招牌,上面画着一个长着很长牙齿的老头,看上去很有名的样子,冰激凌的品种很多,有一些种类我在别处不曾见过,我点了比较传统的咖啡和薄荷的,而David点了两个花花绿绿的,吃得津津有味,估计味道也很不错。

往前走了没几步,忽然看见一头白色的奶牛站在路中间,旁边一幢蓝色的小房子上赫然写着“Cows Ice Cream”(奶牛冰激凌,可我觉得牛奶冰激凌听起来更顺耳些 :)的标志,据说Cows Ice Cream是爱德华王子岛最富盛名的冰激凌,我真是后悔心急了一点,连忙跑过去和大奶牛合了影,装作是从这家店买的。后来,David给我看他们的照片时,我发现他也有一张捧着冰激凌和奶牛的合影,哈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大概就连当时的心情也差不太多吧。

在这里的港口可以乘坐环绕夏洛特城的红色观光船,说是船是因为它长得象船,其实它是水陆两栖的,我亲眼看着它从水里爬上了岸,湿淋淋的扬长而去。码头旁边就是Confederation Landing Park(联邦奠基公园),在水边的凉亭里,陈设着当年夏洛特会议的始末,以及参加这次会议的联邦奠基人们的照片,我们坐在凉亭里一边歇息,一边回顾着历史,在照片中,我们还找到了加拿大的第一位总理——约翰.A.麦克唐纳先生。

水边的小店都很有特色,虽然都是卖纪念品和工艺品,但商品种类繁多,纤有重复,后来我了解到,这些小店居然各有品牌,有些以设计见长,有些则面料独特,我们在店里挑中了几件写着Price Edward Island的T恤,还买了些明信片做纪念。有一家店的门口挂着一个布的龙虾幡,这只红通通的龙虾,不但在冲着游人们微笑,还在胸前围了一个写着“Eat Me”(吃我)的围嘴,样子非常的可爱。

Becky 一个人就可以吃到两个大龙虾,是当之无愧的“龙虾杀手”,她自诩“这个杀手不太冷”

一想到龙虾,Becky的胃口马上就来了,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我们决定不再去正规的餐馆吃。于是经过四处打听,Becky终于问到在Water Street(水街)上有一家水产店,以经营龙虾为主,于是我们便弃了水边,径直沿着Water Street去寻找。在我的记忆里为了这顿龙虾我们似乎走了好远,但回来后查地图时却发现,其实只有一个主要街区。当时大家都累了,Susan就跑到旁边的一家门脸不大的小餐馆里去询问,一问才知道,这座只在门口的玻璃钢里养了几只龙虾的小饭馆,就是我们要找的所谓水产市场。当时我们都不敢相信,还一再向人家声明,我们要找的是市场,店员微笑着说:水街上,就这一家了,所以估计别人告诉你们的就是这里。他们的龙虾特别便宜,生的9块钱每磅,熟的只要9块5每磅,于是我们在做好的里面挑了两只个子大的,一称,才只要20块钱,大家都很开心。回来以后我从网上知道,这座位于Prince(王子街)和Water(水街)交口的龙虾店,还属于夏洛特城较比有名的一家餐厅呢!回想起来Shediac真不愧是龙虾的首都,那里的龙虾也算是大邦之众,天子脚下,简直可以以一顶五。



天涯海角——Cape Breton Highland National Park(上)
由于晚上睡得晚加上疲劳,早上我们醒来时发现很多营地都已经撤了。前一晚还人声鼎沸的营地,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只有鸟儿在唱歌。我们收拾好东西,打扫干净营地,离开马可波罗营地已经是十点多的时候了。

车子行驶在PEI的农村是一种享受,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出去都象在绿堡买的明信片一样。 在阳光明媚的七月,在蓝天白云下的PEI的乡间,悠闲地开车穿过茂密的土豆地,听牛哞哞叫,田边时不时出现整洁漂亮的农舍,偶然看到孩子在玩,感觉到了极乐世界。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Nova Scotia的Cape Breton 公园。有道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们到达码头时Ferry刚到,没等多久我们就和已经等候多时的车辆一起开上了大渡轮。PEI对出岛的车辆收费(55加元)。我们先冲到甲板,看ferry渐渐离开了陆地。在甲板上站立不久,就被海风吹进了游客休息室,每人买了一杯热饮,坐定,继续我们的扑克拉力赛。这是我和Susan的历史转折点,我们终于一扫前两天的颓势,把Becky和David打得抬不起头。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多小时飞逝,我们就这样到了Nova Scotia.

踏上Nova Scotia, 天气一反PEI的阳光灿烂,我们也就马不停蹄地奔向Nova Scotia最著名的公园Cape Breton Highland National Park。

在Cape Breton Highland National Park(布里多尼海角高地公园)游览的情景,如今回想起来恍若在一场云霞明灭的梦里。她的美,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高贵。不论你在去时曾抱着怎样的幻想和期望,她都会让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蜿蜒起伏、峰回路转的Cabot Trail上,我极尽了我对人间美景的幻想,也终于圆了我欲行至天涯海角的梦,在望着沧海无尽际,云深不知处的景致的时候,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想飞的冲动,我纵声呼喊,托长风告诉天地,我曾站在这堪称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

Cape Breton的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相信Cape Breton的山林里一定住着神仙,因为只有仙境才能如此美丽而神秘。驱驰在层峦叠嶂的高原上,你会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它那娇艳欲滴的青翠,公路在数不胜数的峡谷山涧旁弯折,山坡上密密麻麻的覆盖着浓密的绿色,自谷底向上,一层一层深深浅浅散落分布着,从灌木的娇嫩,到松柏的凝重,抑或是地面上的茵茵草色,无不让人感受到勃勃的生机。刚刚下过雨的时候,树叶上都带着晶莹的露水,使这绿色登时流动起来。沿海的山崖,巍峨陡峭,从海里望过去,山坡一层一层交相掩映,云低低的盘桓在山间,是如此的端庄秀丽。如果说爱德华王子岛的红色山崖象一个纯朴活泼的农家姑娘,那么Cape Breton的高地山峦则象一个身着绿衣的清秀佳人。她以她高雅的气质,衬托出超凡脱俗的秀丽,让来到这里的游人无不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Cape Breton的海:在形容沧海茫茫的时候,我们大概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无边无际,但在这个缺乏想象力的词汇远远不能描绘出这里的海那无尽的苍茫,因为在我的想象中,这片海水是通往天尽头的。能在岸上看到的海,大多都是平静的内海,而这里不同,因为这里已是大陆尽头飘零的海岛,面对的是波澜壮阔的北大西洋。海水是深蓝色的,一点也不清澈,风卷过海面,没有粼粼的波纹,只有起伏连绵的浪,汹涌的打向岸边,激起白色的飞沫。即便是风平浪静的时候,你也能够感受到她蕴含的奇伟的力量。站在高山之巅,遥望远方浓重的天际,没有一座岛屿,没有一艘渔船,没有一点灯火,苍穹仿佛也在那里到达了尽头,我真想纵身前越,哪怕跌得粉身碎骨。那深邃的海洋,那白色的浪花,合着那不羁的长风啊,还有我飘飞的思绪,无不诱惑着我,渡我去那梦想的彼岸。

Cape Breton的云:云溶化进了海里,海漫延到了天上。我们来得时候,天正下着雨,密密层层的云压得很低,笼罩住了整个山顶。当我们驱车在Cabot Trail上迤逦而行的时候,不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水气。有一段山路,弥漫着浓重的雾,弯曲的山路在不远的前方被雾藏匿了起来,直到你奔到近前,才能看到路的方向。两面都是悬崖,景物全然看不清楚,只留下模糊的影子,恍若走在云中的仙境里。在山间,猛然一回过头的机会,看到了一个开阔的山口,从山口望出去,依稀是无边的海,海水凝在了空中,温婉而柔情,把青翠的山坡掩映得如诗如画。我禁不住登高远眺,才辨认出那漂浮在山口中的竟是远处的滔滔云海。从山上望出去,遮天蔽日的云勾勒出了苍穹的形状,在无限远处于海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把我们困在了中间。偶尔,透过云层照射下来一线阳光,在这暗黑的世界里,显得那么明亮,象是点亮孤单的梦境的美好希望。

Cape Breton的路:Cabot Trail象一条丝带围绕着Cape Breton高地公园。它穿行在山岭间,蜿蜒在大海旁。时而笔直向上钻进云端,时而曲折向下回荡在水边,迤逦蛇行长达300公里,勾勒出了高山与大海的分界线。Cabot Trail被称作是世界上最美的高速公路之一,以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约翰•卡勃特的名字来命名的,是他于1497年6月23日第一个登上了这座仙境一般的岛屿,并见证了这里的美丽。沿着卡勃特Trail主道,西起Chéticamp,东至Ingonish共有28条分支Trail,这些小径或是通向大海岸边,或是通往密林深处,每一条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传奇故事。走在这些Trail上,不但可以欣赏Cape Breton高地公园的美丽风光,更有机会看到难得一见的珍奇动物。据说: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山峰之巅便能看到在海里嬉戏的鲸鱼,而走进任何一条Trail就有50%的可能遇到Moose(麋鹿),而我们,则在路边碰上了一只可爱的怯生生的小黑熊。

Cape Breton的情:在Cape Breton高地公园的一处观景台上我们看到了一块石碑。那是一处巍峨的山巅,面对着广阔的大海的地方。碑文是这样写的:“They will never know the beauty of this place, see the seasons change, enjoy natures chorus. All We enjoy we owe to them, Man and Woman who lie buried in the earth of foreign lands and in the seven sea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Canadians who died overseas in the service of their country and so preserved our heritage.”—— “他们无法再看到季节的更迭,无法再听到天籁的合旋,他们将无法知晓这片土地是多么美丽。而我们大家,能够享受到这片美好,应该归功于他们——那些被埋葬在异乡的泥土里和湮没在广袤的七海中的男人和女人们,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保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向那些在为祖国服役中死于海外的加拿大人致敬,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着这篇深情的祭文,我仿佛看到无数的舰船从这座加拿大最东面的海岛旁驶过,扬起风帆,远离故土去参加战争。加拿大人是爱好和平的,所以加拿大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我完全能够想象到那支遇强不强,遇弱更弱的舰队在踏上征程时是何等的悲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起了著名的诺尔曼•白求恩医生——那位伟大的加拿大籍国际主义战士,他作为一个异乡来客,却无私的救助中国军民,最终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我看到人们来到这里,读罢碑文,总会闭上眼睛默然伫立一会儿,大概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吧。其时,迷蒙的小雨细细密密的下着,连这天地也仿佛在低声的啜泣,谁说山水不似人有情?


天涯海角——Cape Breton Highland National Park(下)
Cape Breton的乐:在Cape Breton高地公园经历的最有意思的活动,莫过于在海中与鲸鱼竞逐了。 那天一清早从魁北克开始追逐了我们一路的雨云终于赶了上来,黑压压的笼罩住整个海面,淅淅沥沥的小雨迎风飘落,下得我们的心里开始长了蘑菇,生怕鲸鱼怕雨不肯出来了。 我们乘坐的小船名为“Love Boat”(爱之船),由于是最早的一班,游客不是很多,除了我们四个,只有一对讲法文的夫妇。导游是个身材壮硕的渔家妇女,她善意地安慰我们说下雨天虽然不是看鲸鱼地最佳气候,但也不太影响。当我们问起是否保证能够看到鲸鱼的时候,她幽默的说:我们从来不做任何保证,但我们的顾客从来没有失望过。本来以为这种观鲸船会有专门探测设备,后来才发现全靠导游站在船中间手搭凉棚四处寻找。 鲸活动太快了,照片不好拍 Cape Breton岛北部的Pleasant Bay(欢乐湾)水产丰富,由于具有充足的食物,这里成为了鲸鱼栖息的天堂。果然,出航没多久,我便率先发现了一条黑色的鲸鱼从我们右舷很远处,幽灵般的划过,于是兴奋的大叫了起来,但大家都闻讯的跑过去时,它已经隐没在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接着不断有鲸鱼在我们前后左右浮现,船长开动着渔船向鲸鱼出现的地方狂追,可这精灵却神出鬼没的始终和我们保持着距离。那个讲法文的女子眼神不太好,所以看到什么都以为是鲸鱼,经常已经一乍,颇有点草木皆鲸的意味。 后来,船长接到同伴的线报说他们那里有好几条鲸鱼出没,我们便连忙赶了过去。小时候在图画书里看到的鲸鱼,总是长着大大的脑袋,翘翘的尾巴,还有林立的牙齿,和接连不断冲天的水柱。想象中,鲸鱼应该是形如浮岛,凶猛异常。可当鲸鱼真正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发现并非如此,圣劳伦斯湾中的鲸鱼大约有十几种,而经常能够看到的是体积比较小的Killer Whale(虎鲸,又名杀人鲸)只有3-5米长,而庞大的蓝鲸生性懒惰,数量又少,很难遇到。我们看到了一个虎鲸家庭,爸爸妈妈带着一头明显小很多的孩子,在奔忙的觅食,最近的时候离我们只有咫尺之遥,三条鲸鱼一同涌出水面,高高的举起背鳍,又一齐甩着尾巴钻入水里,可谓颇为壮观,唯一可惜的是,没有看到他们喷水。回去的时候尽管我们都很满意了,可导游还是向我们抱歉说:今天鲸鱼的表现不尽人意,其实这一家鲸鱼和他们很熟,也很爱炫耀,通常有船过来,母子俩照旧觅食,爸爸则会围着船转上几圈,还表演喷水给人看。今天他们大概是饿了,所以没有特别照顾我们。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原来这些聪明的鲸鱼这么善解人意。回去的时候,雨开始大了起来,浪也开始越来越急,我们回航途中,我回头望去,依稀看到海浪之间还有鲸鱼出没,似乎在有情有意的为我们送行。

Cape Breton的苦:在Cape Breton露营的第二夜,我们遭遇了前所未见的暴雨,是我们一路上最艰苦的一次经历。看完鲸鱼,雨已经开始渐渐大了,我们觉得帐篷自带的雨布大概顶不住了,于是便盘算着买块塑料的雨布。回到营地,打开一看,雨布买小了,只能勉强遮住帐篷。看到隔壁营地上的雨布搭得如同屋顶一样,整个营地全然笼罩在其中,吃饭的桌子,生火的炉子还有乘凉的椅子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不禁非常羡慕。 于是我和David又开回小镇上去买了块超大的雨布,还有很多坚固的尼龙绳子。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暴雨滂沱,刚刚搭盖的雨布已经塌了一角,Susan和Becky就解下风衣的腰带勉力支撑,两位女士则躲在小小的雨布底下,蜷缩在帐篷口上,望眼欲穿地等我们回来。尽管雨下得很大,大家还是积极的投入到了抗洪抢险的斗争中。David站在垃圾桶上捆绑高处的绳子,Becky和Susan则忙着系比较低的地方,我手比较笨,系绳子总是系不紧,总算还有把子力气,就搬着垃圾桶跟着David从一棵树下到另一棵树下。然而很快我们就发现,支帐篷、架雨布原来有很多学问,要考虑到地势,排水,承重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雨布大了,很难展平,又容易积水,通常是还没有架好,就积成了一个水洼,沉重的雨水坠住雨布,拉坏了捆绳子的环。我们参考了隔壁几家的形式,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几经改造,终于把积水程度降到了最小,还总结出了很多支雨布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日后我们的露营经历中反复验证,不断完善,回来的时候,David拍着胸口说:我现在已经是这方面的Expert(专家)了。

靠岸的船在卸大蟹,船长送了Becky 和Susan每人一只,美味无比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杰作”,其间雨如瓢泼,所以我们大家又一次被淋得透湿。可恨的是当雨布终于搭成的时候,雨又开始小了起来,这时候我们真可谓是筋疲力尽。于是大家分头洗了澡,就钻进帐篷蒙头大睡,醒来以后仍然觉得十分疲乏,以致于几乎失去了游览的兴致。晚上,我们在湿淋淋的野餐桌上煮了我们从渔港码头要来的大螃蟹,然后坐在垫着报纸的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也算是苦中作乐吧。饭后David又精益求精的把雨布的格局改了改,并把我们的“大篷车”倒进来作为支撑,使我们的“屋檐”更加稳固,这下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躺在帐篷里,大家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了,就静静的躺着外面的雨声由小渐大,心里担忧着会不会半夜里忽然“咔嚓”一声天崩地裂。 尽管罩了雨布,可帐篷的帆布还是湿得可以滴出水来,底部的塑料上也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所有的床单被子和枕头都是潮湿的,当真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抱着和诗人杜甫一样忧愁的心,我辗转睡到天亮,钻出来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游山玩水 / 几年前走马观花地看过之后,总是对悠闲浪漫的城市情有独钟,不亚于对初恋的怀念。
    打算9月长周末(Sep4 -Sep7)去Montreal和Quebec city,有老有小的家庭,3个晚上都住在Montreal,请各位推荐些好去处。先谢过了。
    • 我翻出来2004年7月游玩的纪录,只摘录出最初两天在Quebec city附近的游记,你可以借鉴。我是其中的David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题 记
      “我不能埋葬那些曾在我心间沸腾的情感,更无法面对醉人的美梦逝去的平淡。于是,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所有浮华都从身边淡去,我只有用我的笔,用笔端奔流的文字,去追述,追述那些不可泯灭的记忆,祭奠曾经凝结在生命中的欢乐。谨以此,献给我漫漫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个朋友和亲人,以及那无怨无悔的青春年华。”

      —— 题2004年夏的加东之行游记

      在2004年的7月里,我和我的太太Becky,以及两位新结识的朋友David和Susan游览了加拿大东部美丽的海洋三省,以及魁北克省的几座知名城市。总行程共计7000多公里(14000华里),历时14天,可谓是新时代的万里长征。我们先后经过Montreal,Quebec,Bathurst,Bouctouche,Shadiac,Cavendish(PEI),Halifax,Moncton,Saint John, Fredericton,Sherbrooke等加东的大小城市,游历了PEI National Park,Cape Breton Highland Park,Kejimkujik Park,Fundy National Park等多个国家公园以及Canyon Sainte-Anne,Irving Eco-Centre和Hopewell rocks等自然奇景,体验了在自然的怀抱中露营的美妙感受。在旅途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城市中难得一见的驯鹿,更观赏到了海中的霸王鲸鱼,还幸运而又不无担忧地在露营地近距离的看到了黑熊。各地秀美的自然风光令我们心驰神往,而迥然相异,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更让我们耳目一新。

      在观赏风景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委屈了自己的肚子,以爱吃海鲜著称的Becky吃遍三省的龙虾,勇冠三军,获得了龙虾杀手的称号。而David则在吃零食上须眉不让巾帼,勇敢地向Becky挑战,敢打敢拼,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一路上我们利用旅店的厨房,露营地的篝火,和自带的卡式炉,煮面条,熬米粥,烙蛋饼,炒意粉,烤香肠,蒸龙虾,吃的有滋有味,层出不穷。Susan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一处开阔的草地上,自由自在的野餐,可惜行路匆匆,最终也没能如愿。良好的饮食给我们带来了饱满的精神,一路上虽说是风餐露宿,饥餐渴饮,三顿饭通常并作两顿,但大家都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况,以百倍的热情走完全部旅程。

      风景总是一成不变的风景,每个人看到的风景都是一样的,而每个人心中的感受是不同的。风景之所以成其为风景,是因为有人欣赏它,所以风景就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人的风景。这次旅行之所以让我们如此惬意,如此难忘,是因为我们拥有一对非常好的旅伴。感谢半个月来David和Susan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容让。是你们带给我们一路的欢声笑语,是你们让险山恶水平添了温馨,是你们在天涯海角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合影。不会忘记,我们一同歌唱在风雨中,不会忘记,我们一起走在山水间,不会忘记,我们并肩共眠在星光下,不会忘记,我们放声欢笑在阳光里。那暴雨中齐心合力挂雨布的艰辛,那昏黑的灯光下打扑克的乐趣都印在了照片上,留在了记忆中,刻在了脑海里,成了用一生去珍惜的回忆。

      旅途结束了,留下的是醇美的友谊和不灭的记忆,归来后,我们成了亲密的朋友,常常相聚,继续着我们的拖拉机拉力赛,笑谈一路的山山水水,见闻趣事,是那么温馨,那么美丽



      第一天:
      早上开车穿过繁忙的QEW,Gardiner, DVP和401,到达Scarbourgh的Midland & Finch的Hertz, Hertz给了我们一辆通用的Montana(7人的Van),然后赶到Susan & David伉郦家.等我们把所有东西都装好, 已经是10点半了.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Toronto-Quebec.游览Quebec郊外的水晶瀑布---Montmorency Fall,然后住宿在瀑布旁的小镇.


      蒙特莫伦西瀑布素有水晶瀑布的美称,位于魁北克新城的东北面的10公里左右的小镇Beauport上,公路440旁边。沿着440公路向西,一路风光非常秀美,右边的圣劳伦斯河河面已经相当宽阔,风过河面,破浪很急,显得蔚为壮观。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钟了,当时我正在David的指挥下忙碌的左拐右拐,已经听见Susan和Becky在惊叫,我没有扭头,却听见了隆隆的水声,驶进公园,停下车,一抬头,就看到了那道飞流直下的银河,咆哮着,坠入水潭,激起茫茫的水雾。这座瀑布有76米高,比极富盛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高27米,瀑布笔直降落,中间的石壁多有凸起,使得瀑布的水流急促而富于变化。瀑布前的滩头很浅,清澈见底,水流却是很急,穿过木板桥汇入圣劳伦斯河里。人们把它称作水晶瀑布,我却不敢苟同,瀑布的水流从远处看去,并不洁白,而是夹杂着大片的黄色。水晶在我的印象中,使晶莹剔透的感觉,而瀑布的黄色,却让我联想起了琥珀,水色晶莹,若隐若现,似乎还保藏者什么奇特的东西,到底藏着什么,却无法看清。于是我突发奇想,会不会是孙悟空的水帘洞呢?呵呵~


      在瀑布前有一个很大的平台,可以非常近的观赏瀑布,整个观瀑台都在水雾的笼罩之下,我们乘着兴冲了上去,一下子便陷入了桑拿般弥漫的水雾之中,这里离瀑布是如此之近,以至于我感觉不仅仅是瀑布落下后激起的水气,甚至已经接触到了瀑布的外沿,豆粒般大小的水滴迎头砸下,就像是陷身于雨中,水泥的平台上,已经积了很多水坑,让人难寻落足之地。但真正的美丽似乎只有深入其中的时候才能够领略到,距离越近,感觉越真,仰头望去,瀑布从迷茫的水雾中看去仿佛高不见顶。记得原来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感慨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诗真是把唐诗的夸张手法用到了极致,如今看来只能感慨诗仙用精辟的诗句把瀑布的气势竟描画得如此准确。

      瀑布侧面的山上有一条用木头修筑的甬道,曲曲折折的通上山顶。我们从观瀑台的雨中逃离,沿着甬道一直攀了三层楼高,还没有逃离水气的笼罩。沿着甬道,建筑了许多观景亭,每个和每个观瀑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是旅行的第一天,大家的兴致很高,几乎每个亭子都停下来照相,又可以趁机歇歇脚。虽然只向上攀登80米左右,可一路走上去还是蛮累的。山顶上是个公园,有一个人工的古代战壕的模型。绕过战壕,眼尖的David一眼看到旁边的木屋脚下蹲着两只兔子,我们慢慢走过去,才发现,原来是两个白色塑料袋,扎了口后的提手高高的支着,活像两只长耳朵的兔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沿着Trail绕过树丛,就到了瀑布的上面,横跨峡谷,在瀑布下坠的地方,修了一道长桥,使得游客可以从上方观赏瀑布。说实话,瀑布在上面看,就没有那么有气势了,特别是我们惊讶的发现那有如万马奔腾的瀑布背后竟然是一条堪称幽静的不太宽的河,河两岸的风景十分青翠,我们到的那天刚刚下过雨,空气里到处还回荡着雨的气息,使得这风景更加诗情画意起来。在瀑布下落的口上,水很薄,很透明,小小的激起白色的浪花。低下的岩石是深褐色的,早已被水磨得十分圆滑,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裂纹,看上去像是横在水中的巨木。桥是很结实的那种风格的,两边的护栏很高,让人有一种很安全的感觉,站在桥上,可以远眺圣劳伦斯河,横跨河面有一座长桥,很细长也很秀气,大概有两三公里长,后来David告诉我那桥只是通到河中心的一个岛上去,可见河面在这里已经非常之宽阔了。



      跨过瀑布,向下走,有一个小亭子,大概是每个游客都会驻足一下的地方。所以人通常会很多,幸好我们来得晚了,很清静。从亭子可以看到,沿着山壁有很多细小的支流,像一条条的水线静静的垂下去,越过参差的岩石,被击打碎,变得狂野起来。从亭子绕上来,是一条沿山而建的木板Trail,走在这条Trail上,一面是陡峭的崖壁,一面是深邃的峡谷,谷底是瀑布积成的水潭,再过去便是停车场。这时候我已经走得有些倦了,于是开始盘算着,从这里回车上最近的路莫过于攀援而下,然后涉过水潭了,但是自酌身手无法实现,只好付之一笑,便作罢了。Trail的尽头,也就是索道登临处,两部缆车懒散的轮回上下运转着,没有游客的时候,他们就干脆停下来歇歇。这里赫然有一座档次很高的酒店,从酒店的房间里不仅可以观赏瀑布,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劳伦斯河。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酒店门口的旗杆里,最中间,最高的那棵居然飘扬着五星红旗,这既让我们感到激动,又充满了好奇,Susan忍不住拉住卖冰激凌的小姑娘追问原因。她们俩比比划划的说了半天,Susan终于向我们解释道:小姑娘的英语不太好,不过还是基本上弄清楚了。原来是一年一度的焰火节,这一周恰好轮到中国的焰火展览。且聊且走,我们沿着来路慢慢下了山,天边的已经划过了彩云缤纷,雨后的空气清新而湿润,我们就这样带着无限的眷恋结束了我们第一天的旅程。

      旅游心得:
      水晶瀑布公园停车场夏季营业到晚上7点,也就是说7点以后,停车场就无人看管,随便放行了,如果在天晴日好的日子里,7点钟天依旧很亮,不妨来这里溜溜晚,晚风习习,令人神清气爽,更能省了8.25/Car的停车费。
      山上瀑布旁边也有停车场,如果不想爬山,可以直接开上来。

      一些信息:
      停车费:$8.25/车
      缆车费:成人:$5.75单程,$7.50双程;小孩(6-16)$3单程,$3.75双程。5岁以下免费。
      联系电话:(418) 663-3330
      网站:http://www.chutemontmorency.qc.ca/

      第一夜



      第一夜我们停在魁北克市东的小镇Sainte-Anne-de-Beaupre。告别了水晶瀑布,重新上了公路440,不久公路440变成了138号路(Boulevard Sainte-Anne)。David的以其惊人的记忆力很快就辨认出了他一年前来过的特别便宜的旅馆就在这里。我们从沿路两边众多的旅馆中随意挑了一家,打算询问一下价格,接待的是一个很热情的老头,他说旅店的有线电视坏了,所以可以便宜些,一张床的屋子$30每晚,两张床的$40每晚,这个价格着实让我们喜出望外,以至于以为耳朵有误,老头热情的带我们去看了房间,虽说不上太好,但还算干净整洁,也没有难闻的味道,而且这个套间还自带厨房,于是大家互相点了一下头,欣然应允。因为这个便宜的价钱,那顿饭吃的很开心,我们煮了一大锅方便面,然后就着饼,吃着榨菜,还开了一罐午餐肉,因为照顾我爱吃肉,大家都没有碰,被我一个人独吞了。我记得我和David还吃了两个松花,能空口吃松花的人并不多,这下子算是遇到了同道中人。所有的餐具厨具,都是旅馆的,Susan说这家小旅馆很法式,很有家庭气息,很舒服,而我们这个刚刚组成的旅行团也在这样环境中显得愈发熟络,融洽,象一个大家庭般透出丝丝温暖。晚上,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雨慢慢下起来,慢慢大起来,过往的车辆划过湿润的地面,发出哗哗的声响,似乎在告诉我他们的匆匆,也似乎暗示着雨下得很大。我在这样哗哗的雨声中半梦半醒的迷糊着,梦境却随着匆忙的车声越走越远,去追逐着即将展开的漫漫旅程。
      第二天:
      清晨起来, 神清气爽,天有点阴沉, 但是前夜下了雨,空气令人愉悦的干净.我们今天的计划是游览圣安妮神殿,圣安妮溪谷,Quebec老城,晚上住在New Brunswick的小镇Bathurst.
      圣安妮神殿(St. Anne de Beaupré Shrines),坐落于圣安妮镇东,离我们住的旅店咫尺之遥。我特别注意到旅游手册上特别用了Shrine(神殿)这个词,而不是Church(教堂),能够被称作神殿而不是普通的教堂,其巍峨雄壮不言可知。神殿是双塔式的建筑,两座尖顶的塔楼高高耸立,在周围低矮的建筑中显得鹤立鸡群。沿着138号公路向东开,你会发现它仿佛就在你的正前方,十分醒目。

      神殿开得很早,我们大约八点钟左右到的,已经有很多游人在来往参观。我们从正门进去的时候似乎看到有收票的桌子,但没有看到售票的人,于是便施施然的走进去,自以为是因为来得早,所以省了门票。直到我们出来的时候,发现那张桌子旁边有人在发一些宗教材料,才知道原来并不是卖票的,想想也是,教堂就是敞开大门让人来朝拜的,怎么会收门票呢?David向我们介绍说,这座教堂非常著名,每年都有很多人从欧洲尤其是西班牙专程到这里来朝圣。

      走进大门,金碧辉煌的大厅笼罩在盈盈烛火之中,既庄严,又神圣,让人顿起肃穆之感。大厅有两层楼那么高,抬头仰望,华丽的拱形穹顶上描满了各式各样的壁画,中间填充着精美的花纹,大厅的正中照例是被绑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四周也照例是蓝色基调为主的彩绘玻璃窗,从后向前大约有一百多排可以让人祈祷的座椅,可以想象当弥撒开始,整个教堂中坐满了教众时候的盛况空前场面。与以往去过的教堂所不同的是大厅里有一尊金像,是一个抱着小孩的女子,照例应该是圣母玛丽亚了,只是与平日里看到的玛丽亚不太一样,这尊金像后面雕塑出了四射的光芒,女子峨冠锦衣,面容威严,很象是佛教中那位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的观音姐姐。David给出的解释是这是西班牙风格的圣母像,与传统风格略有差别,对此我们当时深信不疑,直至回来我阅读介绍才知道,这座金像上的女子并不是耶稣的母亲玛丽亚,而是玛丽娅的母亲圣安妮,原来是耶稣的姥姥,难怪看上去比较厉害。
      就是在这儿,Susan点亮了很多蜡烛

      门口两侧的架子上摆着无数的烛台,却只有三三两两的是点着的,好心的Suzan开始一盏一盏的把点起来,看着烛火一点一点的亮起来,象是心中的希望一点一点被点燃,慢慢的照亮了大厅的这个角落,映红了我们大家的脸。正当我沉醉于遐想中时候,David匆匆跑过来,一把拉起Suzan说:这不是随便点的,是许愿用的,每点一盏都要交钱的,我们听了大惊失色,趁着没有人看见匆忙离开,后来我发现大厅里摆着许多这样的架子,果然每个架子底下都贴着点一盏要三元钱,Suzan还辩解说,那个架子上面没贴价格,出门的时候我偷偷瞥了一眼,发现其实也贴着了,只是当时我们没看到罢了。于是远远的绕开,再也没敢走过去,上路以后,大家谈起此事依然津津乐道,我们一共点了五六盏灯,可算是省了一大笔钱,只可惜当时蒙蒙憧憧的并不知道许愿,好像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再一想,就算许了愿,又不肯付钱,也许神也不会让我们的愿望实现的,哈哈.


      从内部参观出来,雨已经停了,大家心情也随着好了起来,我们围着教堂转了一圈,发现以教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广场,教堂的规模相当之大,后面配套着有商店,教室和神职人员的宿舍,几进几深,连绵不绝。教堂侧面有个博物馆,想必是讲述教堂的历史,和留下的文物的,我们到的早了,还没有开门,只好做罢了。
      Canyon Sainte-Anne 圣安妮溪谷
      圣安妮溪谷位于圣安妮神殿再往东大约六公里左右的地方,从教堂开车只需要10分钟左右,一路上标牌明确,十分方便。在到达峡谷前要经过一个山口,道路笔直向上,有如登天,我们去的时候骤雨初霋,云仍然压得很低,车子从山口里穿过似乎开进了云端。公园的入口海拔已经不低,大约在峡谷的中上部,从门口有Shuttle Bus免费送游客到峡谷的顶端。于是我便见到了这座如此娇小却如此别致的峡谷。
      之所以说它小,是后来我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观赏了那横亘千里,宽逾百丈,深不见底的大峡谷后感触到的,相比之下,这座半个小时就能顶走到底的峡谷,只能算作一个精致的盆景。如果说大峡谷是粗狂的壮汉,那么圣安妮峡谷无疑是一位婀娜的女子,从上至下青青翠翠,在雨后闪着露水的光芒,散发着诱人的绿色。青山翠谷,白雾缭绕

      峡谷中奔流着一道飞瀑,是典型的三叠泉,瀑布不象昨天看到的水晶瀑布那样笔直坠落,而是依着山势蜿蜒而下,到途中转一个弯,形成积潭,然后再飞坠而逝。站在峡谷顶端的Mestachibo悬索桥上向下俯瞰,是一幅高峡出平湖的景观。两岸山石耸立,瀑布从中曲折而下,汇成河流,流向远方,渐行渐宽,渐行渐缓。沿着瀑布,有游览的路径,时而现于外,时而瘾于林,断断续续地修了许多观景台,以方便游客从不同的角度观赏瀑布。

      我们穿过大桥,首先来到的是岩石平台,巨大而平坦的石头形成了天然的观景台,由于刚下过雨,石头的表面很滑,尽管我们在上面走的很仔细,Susan还是有两次差点跌到。这里离瀑布很近,但因为刚刚开始坠落,水雾并不是很大。看介绍说,大家通常在这里野餐,享受着午后暖和的阳光,伴着流水的清凉,真是一种享受。

      沿着盘山小径向下,一路走走停停,每个观景台都各有特色。沿途上有一个木雕,象是两个撑起的鸟巢,十分别致。下到半山腰,就到了McNicoll吊桥,这座桥飞架在峡谷之中,两面几乎都建在绝壁之上,堪称奇观。走在上面,桥便摇晃起来,荡悠悠的象是在打秋千。大家为了让桥晃得更厉害,在上面一边跳,一边狠狠地抓住栏杆摇晃,我也随着大家一起抓住栏杆,然后用堪称爽朗的笑声来掩饰心里那无法克服的小小的恐惧。

      两个树根, 成了一个洗手盆, 得来全不费功夫

      总算走到了对岸,感觉并不怎么危险,于是心定了很多,重新回到桥上,这次才真正的体会到那摇来晃去的乐趣。桥的下面是悬索,人可以从悬索上滑过去,因为下过雨,所以没有开,David告诉我们晴天的时候有很多人排队等着玩这个勇敢者的游戏,我向下望了一眼,水流湍急,峡谷虽不算高,怎么也有三四十米,估计这种刺激的游戏,我是无福消受了。

      穿过吊桥是一段很陡的台阶,转折向下大约有百十来级,垂直降落二三十米,就来到了峡谷底端最后一座桥Laurent桥。这座桥很有特色,底部全市镂空的,可以直接看到底下的激流,在摇晃之余更给我平添了恐惧感,加上底是铁做的,被雨淋的很滑,我一手抓着栏杆,一手拉着Becky,颤颤巍巍的走了过去,从这里往上看,McNicoll桥已经犹如横架在天上,瀑布的顶端已经看不到了,水流经过转弯更加湍急的奔流下来,到这里兀自轰鸣不止。过了这座桥,就是游览道的终点,最后一个观景台了,这时候,雨丝又开始细细密密的飘了下来,我们匆匆照相留念后,就开始急急得向上攀登。因为是沿着峡谷的左侧下来的,上去时我们走了右侧,看到的景色也与刚才略有不同。比较奇特的是,有些树木从谷底一直长上来,穿过观景台,依旧向上,象一把把撑开的大伞。对面岩石平台下面的一个平台上更有很多积水潭,这些地方不是瀑布的主流,所以水流不急,潭的面积不大,却黝黑的看不到底,读了介绍才知道,这些水潭是千年风洞形成,深达二三十米。更有传说云:在月圆之夜,会有巨人降临,会用最高树木搅动潭水,声音有如擂鼓。

      回到峡谷顶端的时候,雨开始大了起来,正好有一班Bus送人上来,我们便急奔过去搭着下山去了。路上我们看到几个和我们同游的老外,冒着雨继续Hiking,Bus经过的时候司机招呼了他们,他们居然挥手表示不用。让我们不禁十分佩服。David说这次游览与他上次来时感觉不同,虽然天气不好,但雨中游雨中的风景和情趣,那如烟似雾的幽美便不是响晴帛日下能够领略的到的。
      地址:
      Canyon Sainte-Anne
      P.O.Box 2087, 206, Road 138 East
      Beaupré (Québec), Canada G0A 1E0
      电话:(418) 827-4057
      网站:http://www.canyonste-anne.qc.ca/english.html

      从魁北克城到圣安妮峡谷有Shuttle Service,联系电话:(418) 640-7437

      开放时间:从五月一日开到十月的第三个星期,
      夏日(六月24日到劳动节)早上8:30-17:45
      其他时间 早上9:00-17:00

      费用:成人$6.95+tx,6-12岁$2.4+tx,5岁以下免费。

      经过峡谷沿着138公路继续往东,向前100公里处有一处Casino(Pointe-au-Pic Casino Charlevoix),170公里处有两个观鲸点(Baie Ste-Catherine和Tadoussac),Saint Catherine Bay大概是从蒙特利尔或魁北克出发最近的观鲸处了。
      远看古堡酒店

      魁北克的古城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坐落于魁北克新城南面,圣劳伦斯河北岸。我们四个人中只有Susan没有来过,但大家都很欣然的愿意陪她同游,魁北克古城中那浓郁的法式风格,强烈的艺术氛围,巍峨的古代城堡,和壮观的战场遗迹每一点都可以给人足够理由踏上故地重游的路。

      沿着古城窄窄的街道,欣赏着两边琳琅满目的商店,这里的建筑风格古朴,道路是整块的石砖铺成,墙上挂着古式的雕花路灯,每家的门牌制作精美,各式各样。后来我们和一对从瑞士来的曾经到过法国的朋友一起游览时,特地询问他们,这里是不是很有法国风味,他们的回答时肯定的,说:走在魁北克的古城中,宛如行在欧洲的小镇上,让人忘却了这里是土地博大、发展前卫的北美。

      由于下着雨,街上的人不是很多,走在幽静的街道上,城市的喧嚣和甚嚣尘上被远远抛开,伴随着淅沥的细雨,使此情此景变得更加诗情画意。Susan和David看到我和Becky的雨伞比较小,遮不住我们俩壮硕的身躯,便主动把他们的大伞让给了我们,我们不好意思地接受下来,心里被由衷地感激充满着,景物因为朋友的关怀而变得温馨,雨丝也似乎变得更加缠绵,而旅程也因此变得令人难忘。

      在这条小街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幅整面墙的壁画,画得就是普普通通的街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但画得立体感极强,店铺鲜活林立,人物栩栩如生,与地面连接地方处理的非常细致得当,站在画前拍照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街市之中。这一次,因为下雨,我们没有机会拍照,但在后来我们和别的朋友再去的时候,和这面画墙合了很多影,拍出来的照片中,画上的人物颜色稍浅,毕竟不如真人那么鲜活生动,但不知情的人看了也未必能够一眼就辨认的出。更有朋友风趣的和画中的金发美女亲昵的揽肩而照,说是拿回去可以炫耀炫耀。看到自己的先生和别的“女人”如此“亲热”,他太太却依然笑吟吟的在旁边开着玩笑,这样便宜的“艳遇”真是不可多得。后来我们又看到一幅同样规模的壁画, 虽然内容不同, 但同样的栩栩如生, 同样的精彩.

      在小街的中央,是缆车索道和登临古堡的阶梯。拾级而上,有一座过街天桥,在过了天桥的平台上,是拍摄古堡的极佳地点,可以毫不费力的把整个古堡框在取景框中。从平台可以俯瞰圣劳伦斯河,沿河驾了许多大炮,沿着矮墙一字排开,显得森严而雄壮。David还和大炮们合影留念,素来知道他擅长于拍“伟人照”,这次他笑容可掬的站在炮台上挥手致意第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那无法遮掩的伟人风范,哈哈,只可惜被风吹起鼓的象气球一样的塑料雨衣折煞了伟人的威严。

      从这座平台沿着大炮一路观赏,只要转过一个弯,就到了山顶的古堡。古堡的巍峨自是我不必赘述的了,走进古堡是一派金碧辉煌的景象,地上铺着鲜艳的红色地毯,电梯用了耀眼的金色装饰,电梯门口挂着的古式邮筒,也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城堡内部完好的保留了古典的风格,不论从楼梯把手,到装饰吊灯,无不透露出古朴而庄重的气息,就连拱游客使用的电话也是古时的样式。大厅中更有穿着着古装服饰的导游,用英文或法文讲解着古堡的历史带领游客参观。据说参加蒙特利尔或者多伦多的加东旅行团,便可以在这座豪华的古堡里住宿一晚,享受一下这样的奢华生活,还是挺令人神往的。
      从古堡出来,我们顺着劳伦斯河走上了去古战场的路,一路上都是木板楼梯,走上去很舒服。圣劳伦斯河的河面在这里开始变宽,我可以远远看见水晶瀑布对面的那个岛,河水在那里分成两岔,阴沉的天空下,苍茫的大河卷起深黑的浪,泛起点点浪花,滚滚东流而去。沿着木板路一路攀登,断断续续上了也不知多少台阶,终于到了最高处的古防御工事。据说当年英法两军曾经为了争夺魁北克而在这里对垒。看到标牌上画的英军士兵穿着大头鞋、刁着烟斗的轻松神态,更听说过当年两军不过在此对垒,并未交手,而静候援军的传说,还有最后英军两炮就打死了法国两个将军从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笑谈,仿佛当年的战争不过简单得象是一个玩笑。

      回来以后,我特地从旅游的册子上读了关于这座历史遗迹的介绍才知道,这座工事是前后经历英法两军的修缮,苦心经营了上百年,不仅经历了英法对魁北克的争夺战,而且经历了北美的独立起义和后来的监狱暴动。现在硕果仅存的遗迹是后来英军修缮的大本营,以及部分保卫魁北克城的城郭。可以想象两三百年前那些从温暖的欧洲来到这里的英法殖民者,来到这座冰雪城市,在这至高的山顶修建工事,抵抗各种外来的和内部的袭击是怎样一种惨烈。如今血雨腥风已经荡尽,象征着自由和和平的加拿大国旗迎风飘扬。人们穿梭于那停满汽车的深沟高垒,怎样也无法相信这些数十米高的沟堑是当年用来防御的战壕。

      我们沿着古城墙走了一圈,却不得其门而入,后来看了施工标牌才知道,由于正在维护,所以城墙内部是暂时关闭的。据说城墙内部有无数的炮台,坚实的军营和规模宏大的弹药库,是否真的如此,只有等以后的游客们去验证了。绕过防御工事,街道又恢复了古朴和宁静,我想这就是魁北克的Upper Town了。故地重游总有些熟悉的遗迹可以追寻,我和Becky一眼就认出了街上的一家红房子,是我们三年前来时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法国餐馆,那次旅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便是那顿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午餐,我们从中午一点一直吃到了下午五点,十几个人点了十几种不同的菜,然后互相交换,分别品尝,席上觥筹交错,熙来攘去,同餐厅一起吃饭的外国人都不禁为我们的热闹所感染,一扫平日斯文的作风变得活泼起来。更有会讲中文的老外过来和我们聊天,真是好不热闹。而如今昔日常常相聚的朋友已经开始渐渐散去,飘零天涯,再难相见,而昔日热闹的饭店也在雨雾中门前冷落,萧萧条条,不仅让人感到不胜伤感。
      恰在这时,雨骤然大了起来,一刹那,雨伞雨衣同时失去了作用,我们还没有反应便被这突如其来暴雨浇了个透湿,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彻彻底底。风吹过,身上冷嗖嗖的,我不禁把Becky搂得紧了一些,心里开始埋怨这恼人的雨。忽然,我听到了悠扬的歌声,回过头,发现Susan索性收起了伞,在雨中放声歌唱,歌声给人以鼓励,我们大家精神为之一振,然后在David的英明指引下很快回到了停车的地方。在车子旁的路边咖啡馆,我们更换了衣服,又买了香浓的咖啡和巧克力奶,身体渐渐恢复了温度。然后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上路,David在路的尽头处掉了一个头,穿越重重雨幕离开了魁北克城。在这以前的路,David一直是我们的向导,所有道路、景点他都了然于心,所以我们没费什么力气,从离开魁北克的那一刹那起,我们才开始踏上了茫茫未知的漫漫旅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想看看关于海洋3省的描写
        • 不嫌长,你不烦,就先看看前7天的,哈哈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有惊无险的旅途
          各种文学作品,每每写到路上,总用一句“一路无话”匆匆带过,吾常疑乎是,漫漫旅程,大概有一半时间都在路上,怎么会无话可说呢?

          这一天,我们要从魁北克城赶到New Brunswick的小镇Bathurst, 是整个旅程中行程较长的, 有600公里(第一天从Toronto 到Quebec是900多公里) ,出发较晚(下午两点多才离开Quebec 老城),而气候最为恶劣的一段路程,这是一段不折不扣地艰辛之旅。因为我头一天有点头疼,David为了照顾我,承担了全程的开车任务,令我十分感动。

          沿着20号公路一路向东,离开魁北克后20号公路一直守在圣劳伦斯河旁边,从公路上,应该就可以看到宽阔的河面。其实这段路的风景很美,而我们当天却完全没有看到,一路上雨很大,几十米外的河面被雨幕完全遮掩,当我们行程即将结束再次从这条路上经过时,那天天高云淡,远山掩映于白云之间,我们无不惊叹这样美景几乎掩藏在雨中与我们擦肩而过。

          因为嫌魁北克的油价昂贵,一路上我们都没有加油,就这样一直开到了纽布兰斯维克省(New Brunswick以后简称NB省)。在进入NB省前的最后一段路上,大家都开得很慢,道路因为施工而变得很窄,最前面的一辆深红色轿车开得特别慢,压住了整个车流。David几次试图往前超,奈何路况太差,前面的车又太多,总是没有成功,马上就要到达省边界的时候,我们忽然惊讶的发现那辆开在最前面的暗红轿车居然掉了个头,穿过隔离带从对面的路上开了回来,这个异乎寻常的举动让我们惊诧异常。当它经过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才看清楚车里赫然坐着一位身穿警服的Officer,原来是一辆便衣警车,我们一方面为刚才没有超车而感到庆幸,一方面提醒自己在魁北克开车一定要小心加小心,魁省的警察不但无处不在,还非常擅长伪装。

          进入NB省时大约是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纠缠了我们一天的雨终于停了,天渐渐开始放亮了。NB的2号国道非常宽阔,路况很好,限速也提到了110km/h,这是在安省和魁省时不曾见到的。我们随着其他车辆一起欢快的狂奔起来,直到我们下了主道,走上省级17号公路的时候我们才想起来从魁省过来一直没有加油。天已经渐渐开始暗了下来,剩下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开始寻找沿途的加油站。17号公路还算比较大,但加油站却不象等级公路那样随处可见。结果是没找到加油站我们就踏上了这段旅途中最笔直最漫长的180号山间公路,进山的时候,我们的车只剩下最后两格油了。180号公路穿过自然风景保护区,真的十分荒僻,整个200公里左右的行程,我们一共只遇到了7辆车,沿途根本没有城镇,更别提加油站了。一路揪心的开,车太争气了,愣是让我们坚持到了Bathurst小镇。看到第一个加油站,我们就冲了进去。等油定了,我们才后悔错过了一路的风景,遗憾。

          晚上住宿的小店是David在行前就预订的motel, 就在交通要道边,我们没费周折就找到了。小店一个two beds的房间是75加元,带一个非常简单的厨房。Becky 和Susan吃完饭,就勤快的抱着淋湿的衣服去了洗衣房.我们打开电视,发现里面很多是法语节目.NB是一个双语省,当地人讲法语的相当多,我们在接下的几天体会更深了.


          第三天

          传奇戏剧小岛

          我们没有在Bathurst多停留,它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城很小,居民大约是一万二千。我们今天的行程又是满满的。从Bathurst到Bouctouche165公里, 从Bouctouche 到Shediac参观世界最大的龙虾,然后今晚我们还要住宿在PEI.

          Bouctouche 是Becky在制定我们旅游路线时从厚厚的一摞资料中一眼看中的,她被Le Pays de la Sagouine 的一张照片迷住了,然后坚持把它放入了我们的行程。事实上Bouctouche在地图上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镇,相信许多去过加东旅行的朋友也未必注意过它,然而对于New Brunswick的居民来说,它却是相当著名的,不仅因为它名列加拿大最美丽的十个小镇之一,而且更是New Brunswick引以为豪的阿卡迪亚文化(Acadian Culture)的发祥地之一。Bouctouche镇毗邻着Bouctouche湾,风光秀美,民风古朴,城镇整洁秀丽。最负盛名的风景点是Le Pays de la Sagouine 和 Irving Eco-Centre, La Dune de Bouctouche。

          Le Pays de la Sagouine 是一个小岛,也是一个传说,更是一出戏剧。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阿卡迪亚400周年的庆典,所以天天几乎都有演出。Le Pays de la Sagouine是一座博物馆,尽管它看上去更象一座风景优美的小渔村,我们便是被旅游介绍上那弯曲的木桥,纯净的小岛,精巧的灯塔所吸引,所以在几乎对阿卡迪亚的文化和起源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便懵懵幢幢的来到了这座文化的殿堂。直到离开的时候,我们才如梦初醒的明白,在这里,最吸引人的并不是风光,而这座特别的博物馆里所展示的并不是文物,而是文化。

          在门口负责接待的老太太身穿着极具民族特色的古式民服,清一色的讲着我们听不懂的法语。这让我们多少有点惊讶,因为New Brunswick是一个官方双语的省份,回来后我从说明的小册子上得知,她们所讲的并不是标准的法语或魁北克话,而是阿卡迪亚特色的语言,在说明上,特地用了鲜活、生动这两个词来形容这种语言的美妙,可惜对于我们,如闻天书,可谓是暴殄天物了。接待我们的老太太非常友善,当听说我们不懂法语后,就用英文向我们解说,并热情的给我们充做导游。

          整个博物馆分为岸上和岛上两部分,进门以后向右转,有两间破旧的小木屋,分别是对Le Pays de la Sagouine英文和法文的介绍。解说电影并不算长,大约15分钟左右,使我们对这个地方的来历和整个故事的梗概有了初步的了解。很久前有一位叫做La Sagouine 的老太太,尽管她是个女佣,却用她做工赚来的辛苦钱收养了很多孤儿,她和她的孤儿们建立了这座小岛上的渔村,教给他们自食其力,她的善良象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当时暗黑的社会。这个故事半个世纪来在民间故老相传,生生不息。而如今在这座渔村的剧场中每天上演的便是这个故事。我们被故事的情节深深打动,也对故事的真实深信不疑,直到回来后我读说明材料才知道,所有一切都是出生在Bouctouche镇的著名的安卡迪亚小说家、剧作家Antonine Maillet创作出来的,根据她的小说选择了这个小岛,并幻化出了岛上所有的一切,以及真真实实生活在这个岛上的剧中人物。

          看完了介绍,我们沿着美丽而又弯曲的木桥从岸上走上了小岛,小岛坐落于一个海水汇集近来的内陆湖上,为了保护岛上的盐碱植物,小岛的所有建筑都搭建在木板的平台上,踏上了这个小岛,就等于走进了童话中,融进了戏剧中,从而也成为了戏中的一分子。我们依次参观了岛上的小屋,里面展示着当年老太太合孤儿们用过的锄头,耙子,钓竿,鱼叉,所有这些都使这个故事看起来更象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更有一个渔夫打扮的老者向我们介绍了捕鱼结网的技巧以及各种蚌类的品种等知识。经过戏台的时候,台上正在上演Le Pays de la Sagouine,尽管完全听不懂,我们还是饶有兴趣的坐下来看了一会儿,台上有一个身穿蓝衣装扮滑稽的妇人正在自说自话的表演,其风格有点类似于上海的滑稽戏,掺杂着表演和风趣的语言,引得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

          岛的尽头上有一个十分小巧的灯塔,在加东三省沿着广阔的大西洋海岸,灯塔似乎是司空见惯的景物,但这个灯塔非常别致,是我们唯一入内参观的灯塔。守塔人带着一顶插满羽毛的帽子,穿着背带裤,还背了一个毛茸茸的缀满穗穗的包,Becky和Susan都兴奋得跑上去和他合影,他还慷慨的把包借给两个女孩拍照,我乘机仔细看了看,发现包上那毛茸茸的居然是只小考拉熊的图案,好别致的饰品。

          进了灯塔,一切都很古朴,桌子、椅子、楼梯、留声机、电唱机还有古式的煤油灯。桌子上摆着一盒新烤出来的糕点,是供游人品尝的,我们便不客气地每人切了一块,糕点有点甜,可David很喜欢,Becky看到旁边还有配方,就顺便拿了一张,准备回去以后依法炮制。灯塔的二层很狭窄,有一扇窗户可以眺望风景,小镇从这个小小的窗口望出去显得既美丽又宁静。

          下了灯塔,我们在岛上东转西转,转到了制作咸鱼的小屋,看到屋顶上悬挂着数以百计的咸鱼,真是尉为奇观。一个小伙子向我们介绍了咸鱼的制作过程,原来熏烤咸鱼要把房屋的门窗关闭用大火熏烤50天,然后再风干一个星期,这样制作出来的咸鱼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六年以上。咸鱼中,还挂着木制的猫头鹰,我们很好奇,一问才知道,是用来威吓那些在风干过程中近来偷嘴的鸟的。一向勇于尝试的Becky掏了一块钱买了一块咸鱼,我们大家看着她问感觉如何,她半天才回答说:就一个字—真咸!!呵呵。


          沿着木桥再次往回走的时候,我们发现桥与岸边相连的地方搭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观众台,而时过正午,桥中间也有工作人员在忙着搭设音响器具,每逢周三,周日这里都有盛大的音乐演出,偶尔,你还会看到浪漫的阿卡迪亚艺人站在房顶上拉小提琴。据介绍Le Pays de la Sagouine还有一家非常不错的餐馆,经营的当然是阿卡迪亚特色的食物,对西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尝试。Le Pays de la Sagouine从语言,建筑,文学,饮食无处不在的体现和闪烁着阿卡迪亚文化的光芒,挟带着400年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然是当地居民心中的骄傲。

          旅行资讯:

          地址:57 Acadie Street, Bouctouche NB E4S 2T7,Canada
          Easy access from Exit 32A off route 11.

          门票:夏季(06/13-09/05)14元,冬季11元,学生可以优惠,票价是夏季8元冬季6元。网站:http://www.sagouine.com/电话:1 800 561-9188


          大西洋,大西洋
          离开小镇我们看着地图寻找Bouctouche沙丘,Bouctouche沙丘距离Bouctouche镇有一段距离,下了11号公路,折向东,走475号省级公路沿着水边开,要走大约20分钟。远远地我们就看见了它向大西洋延伸,好像一条玉带在延绵。从车里出来时发现,天气一扫清晨的阴霾,艳阳高照,好多老外从车里出来,就在身上像涂大白一样抹上厚厚的防晒霜。这是我们第一次直面大西洋,大家都兴奋不已,加快脚步奔向Bouctouche沙丘。

          La Dune de Bouctouche(Bouctouche沙丘)是Bouctouche 湾北部的屏障,是现存至今北美大陆东北岸最后一座大型沙丘,它的形成要追溯到上一次冰川期,是那些持续不断移动的沙,在风、潮和海浪的作用下堆积而成,据说每一次暴风雨之后,它都会改变它的形状,形成至今历经了2000多年的沧桑变化,可谓是历史的奇观。

          Bouctouche湾是如此平静,远远望去沙丘如同海市蜃楼,影影绰绰,若有若无,可望而不可及。沙丘蜿蜒起伏长达12公里,宽几十米至几米不等,宛如一条横亘于海中的玉带,两面都临着水,景色煞为壮观。邻接大西洋的一面海岸线较为笔直,沿海都是金黄色的沙滩,而临着Bouctouche湾的一面则象锯齿一样曲曲折折,有大量的绿色植被覆盖,临水处呈池沼状。为了保护这座硕果仅存的沙丘上珍稀的植物,人们用木板搭成的长桥供人们行走。

          从岸上看过去,长桥弯曲蛇行,通往无尽无休的远方,就如同一根金黄的藤纠纠缠缠的围住着一棵绿色的茎,既是深深的依恋,又是妥帖的保护。这座长桥,是Irving集团出资修建以保护自然环境的,供人们参观游览,学习研究这座沙丘的,所以这里又称作Irving Eco-Centre。

          走上长桥,我们立即被大西洋的壮观所吸引,虽然一直离她很近,但这是第一次和她面对面,浩瀚的海面再也看不到边际,我们开始猜测,这片海的彼岸到底是哪里,我们猜测的焦点全都集中在了北欧,其实我们不知道我们此时此刻怀着激动心情所面对的,只不过是诺森波兰(Northumberland)海峡,而几十公里外的对岸,就是我们不久就会到达的爱德华王子岛。

          从长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顽强的生长在沙土间的植物,有的呈穗状,连成一片,被风吹过,深绿浅绿高低起伏,如同阵阵的波浪;有的呈球状,象沙漠里的植物,紧紧地扒住土地,近近的贴着地面。长桥蜿蜒曲折有两公里长,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凉亭,供人们歇歇脚,凉亭边便有斜坡一直跨过植物带,通到沙滩上去。沙滩上已经布满了人,人们三两成群,穿着颜色光鲜的游泳衣,或在近滩戏水,或在沙滩上晒太阳,悠然自在,自得其乐。沙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的多,本来以为走在长桥上,可以看到两边的水,但发现在最宽的地方,连长桥都是双行的,一道靠着这岸,一道靠着那岸。

          在长桥上,有一个流动的信息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女工作人员,背着一个画着问号的背包,打着一面画着问号的旗子,在长桥上来回的走,每当有人询问,她就停下来耐心的给人们解答问题,然后便继续向前走去,我们走到尽头的时候,她也恰好走到了尽头,我们大家都累得不行了,坐在凉亭里不肯起来,而那女子则向我们笑笑,转过身又向回走去。

          在长桥尽头处的凉亭,我们足足休息了半个小时,大家快乐的摆出各种姿势照相,我和Becky头一次摆姿势,还有些扭扭捏捏舒展不开,而David同学则在单人照中尽显其伟人风采。这个凉亭的旁边有个厕所,Becky去了以后回来向我们大肆宣扬它有多么高级,说是应用生物科学建造的,粪便不用冲,直接分解转化为肥料。听得大家兴趣倍增,于是纷纷去尝试,一看之下才发现什么高级厕所,其实非常简陋,里面的气味足以窒息。我回来责怪Becky骗人,她说:没有骗人呀,她说的都是墙上写的,至于气味么,可想而知,连冲都不冲直接在里面沤肥,想必味道不会太好。

          回去的时候,Susan提议沿着沙滩走,大家欣然前往,于是凉鞋都拎在了手里,第一次和大西洋握脚,冰凉的海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海水并不清冽,每一浪都夹带着泥沙,猛地埋在我们脚上,然后又轻轻地把它们带走,顽皮的好像在和我们开玩笑。脚下的沙十分细腻,果然是经过千淘万沥的,我们在沙滩上并排印下脚印,想比谁的脚最大,结果反反复复也比不清楚,改成了比谁的脚印最深,结果当然是吨位最重的我凭借无可匹敌的体重优势,轻松取胜。

          一个孩子在海滩上不停的跑着,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只要看到那些陷在沙滩里的水母,便用棍子挑了扔回水里,也许孩子只是自得其乐的玩吧,但让我们感到,这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有着很强烈的环保意识。

          告别了长桥和大西洋,我们光顾了停车场旁边的小卖店,那里的冰激凌是我见过的最便宜最大的,两块钱可以买三个球,卖东西的小男孩明显是个新手,很shy,英文说的也不太好,当我们掏出信用卡的时候,他居然都不知道怎么操作。于是旁边的主妇大妈过来帮忙,小男孩则在旁边帮我们盛冰激凌,每个球都好大好大。而大妈不停嘴的和我们聊着天,以至于她一没留神,差点把自己的名字签到信用卡账单上,弄得大家哈哈大笑。当地人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旅行咨讯:

          地址:Irving Eco-Centre: La dune de Bouctouche,
          RR 1 Site 3, Box 5,Bouctouche, N.B.,CANADA ,E0A 1G0 电话:(506) 743-2600

          网站:http://www.ville.bouctouche.nb.ca/english/attractions/dune.cfm
          http://www.irvingecocenter.com

          龙虾的故乡 Shediac
          告别了Bouctouche沙丘,我们很快就到了Shediac.很可惜我们来晚了一周,错过了这个号称龙虾故乡的龙虾节。对于我这个酷爱海鲜的饕餮之徒,不禁扼腕叹节。

          Shediac被称作是龙虾的故乡因为它有加东最好的盐水海滩,最高达到24C的水温里,产出的龙虾肥美而多汁,而我们更是慕名而来。既然是龙虾的故乡,必然盛产,既然盛产,必定便宜,我们以常理推之,准备到这里饱餐龙虾宴,而酷爱海鲜的Becky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到达Shediac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特意没吃午饭的我们已经饿得前心贴后心了,于是进了市镇,便匆匆忙忙的找了一家比较像样的餐馆坐了下来。坐定以后,我们才发现,我们的逻辑完全是荒谬的,我们不仅刚刚错过了七月上旬的龙虾节,而且也选错了饭馆,在这种较上档次的饭馆里,任何一道菜都价格不菲,而龙虾更是高达25块钱一磅。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在点了几个Special后,我们决定来一个龙虾大家尝尝鲜。服务的小姐被我们彻底搞糊涂了,她怎么也分不清,这道龙虾到底给谁。饭馆的服务不错,给每个人配备了一套吃龙虾的工具,有夹壳的钳子,有挑肉用的钩子和勺子,还发给每人一个画着龙虾的围嘴,我们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围上围嘴,合影留念,算是纪念这顿档次不凡的龙虾盛宴。趁上菜前的空档,David和Susan还在饭馆周围拍了些照片,Shediac环境很好,小城很宁静,绿化的也很好,住在这里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多伦多的纷繁和401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从后来David他们的照片中,我发现旁边草地上有很多抽象的雕塑,很有特色。

          饭馆的饭菜很一般,无非都是些鸡排薯条之类的,青口的味道很鲜,连对海鲜不怎么感冒的我也破例吃了好几个,而Becky则一边啃着面包一边望眼欲穿的等着龙虾的到来。

          当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龙虾终于上桌的时候,大家不禁眼睛一亮,我敢保证,这只龙虾生前一定很威武,就连被煮熟了依然气派不凡,比我以前在唐人街里以往见过的任何一只都要气派,龙虾大约两磅多重,头硕大无比,由于身子是卷曲的,反而显得还不如头长,两只钳子高高的举着,每一个都有头那么大,显示着强大的力量。所以尽管大家都恨不得吞之入腹,但还是都忍着馋和龙虾将军合影留念。龙虾其实只不过隔水蒸了蒸,完全就吃它本身的鲜味,但Cook的很精细,在它的颈部还插着一块柠檬,头、身子、钳子都已经用刀剖开,吃起来非常方便。龙虾帅哥不但长相出众,而且肉味鲜美,我们大家吃得还算满意,离开餐馆,问起大家什么感觉,异口同声的回答:没饱~~哈哈,这是我们一路上吃得最昂贵,也是最华而不实的一顿饭了。

          Shediac作为龙虾的故乡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龙虾,沿着Main Street走,不经意就在路边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一个11米长,5米宽,5米高重逾90吨的铜制大龙虾,就趴在街心的Rotary Park里,大龙虾做的十分逼真,古铜的身子在阳光下闪着暗红色的光芒,似乎真的龙虾就是这个颜色,龙虾的头前,还竖着一个船长的雕像,船长手搭凉棚,正极目向远方眺望,是在看前方有没有龙虾群呢?还是在远眺归途?公园后面就是渔港码头,放着堆积如山,数不胜数的捕龙虾的笼子。很多游人都围着大龙虾在拍照,我们自也不能免俗,于是骑在龙虾背上的,钻在龙虾钳子里的,倚着龙虾腿的,揪着龙虾须子的,千姿百态跃然于照片之中,David更有一张,拍着龙虾的脑门,好像在称兄道弟,仿佛完全忘记了刚刚还把一只龙虾帅哥吞入腹中,而Becky 靠在船长身边也手搭凉棚,不过从照片上看好象在打猴拳。

          Hartland Covered Bridge ,可惜不在我们的路线中,没去成

          顺便提一句,旅游手册上有一个景点,叫Shediac Bridge,据说是一座很古朴的廊桥,廊桥自《廊桥遗梦》以来一直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所以路过Shediac的时候,我们特地绕道去了这个景点,一直按照To Bridge的标志走,最后只经过了一座钢质的不封闭的桥,Shediac河不算很宽,这座桥则显得很现代又很普通,况且我们当时都饿着肚子,所以没好气地把此景评为了全程最差景点,并保持到了旅行终止。回来以后,我经过反复查对,发现Shediac Bridge是一个小镇的名字,而我们经过的是Shediac river上的三号桥,而所谓廊桥是四号桥,不过从照片上来看,桥已经残败破旧,想看廊桥的游客,还是到New Brunswick北部去看Hartland Covered Bridge — 世界上最长的(390.75米)廊桥吧!



          第四天

          夜营爱德华王子岛

          爱德华王子岛跨海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跨海面,将天堑变为通途。经过全长14.7公里的跨海大桥的时候,我们大家都非常激动。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放眼望去,前面茫茫一片都是海,根本看不到岸,而大桥高低起伏着,就象是在浪尖上翻腾。

          走过一半,前面才隐隐出现了陆地,开始模糊,渐渐清晰,浮现出一个岛的轮廓。爱德华王子岛沿岸是一壁的红色,这捉摸不透的红色让我们觉得惊奇,却猜不到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随着逐渐靠近,我们才发现那就来是爱德华王子岛特有的红色土地。开在爱德华王子岛的乡间小路上,你会充分的体会到地广人稀的含义,放眼望去,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绿油油的田地,翠绿的穗状谷物,或是金黄的麦子接连天际,象一层厚厚的垫子,风吹过的时候,麦穗随风起伏,让我第一次领略了麦浪的风采。

          爱德华王子岛是宁静的,所以你想找个人问路并不太容易,好在岛上的道路大多相连,颇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意思。在PEI开车一定要小心注意路牌,因为那些带着标号的省级公路可能就是一条不起眼的乡间小路,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两条公路相交,级别高一点的那条上居然连停牌都没有,经常是David问我:在哪里拐?而我则无限神往的回着头说:就是刚错过的那条。呵呵!一再错过以后,我放弃了这种中途超近道的想法,正好沿着海边的观景Drive看看沿路的海景。

          位于卡文迪许(Cavendish)的马可波罗宿营地是我们旅途中住过的条件最好的一个宿营地,营地上供水供电,离厕所只有十步之遥,还可以洗热水澡,这些优越的条件轻松的打消了从未宿营过的David的顾虑。据说卡文迪许的Camping Ground是PEI最好的。进入营地,我们立刻就被那开阔的草坪迷住了,营地建在一座小山坡上,美丽而幽静,门前的草场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人们大多在草地上打球或是放风筝,蓝天绿草开上去即安静又美丽。Camping的地方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四面有墙,邻居隔的不远,让人很有安全感。

          我们到达时已经是六七点钟的光景,于是我和David开始安营扎寨,Becky和Susan便忙着埋锅造饭。由于事先演练过,所以我们帐篷很快就搭好了,帐篷号称是能住5个人的,可是我们摆了两张Single的充气床垫进去就已经满满当当,只好把两张床垫拼在一起,铺成了通铺。饱餐战饭之后,我们分头去洗了澡,David饶有兴趣的在营地上升起了火,我们没有准备Firewood,只好用了上次野营的人留下的几根大劈柴和到处捡来的干树枝来烧,后来在别的营地我们发现收集和焚烧树枝是违法的,但在PEI的时候真的没有任何标识提醒,而我们也就不知者不怪了。

          鲜亮的火光把大家的脸映的红红的,我们仿佛都回到了孩提时代,记得小时候总喜欢玩火,记得每到过年,我就和邻居的小朋友点上一蓬火,等火着的旺了,便向里面丢一把鞭炮,火苗在噼里啪啦的鞭炮中炸的四分五裂。这一天篝火的颜色在记忆中特别鲜亮,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四处搜集燃料,拼命的延续,生怕它灭掉了,显得格外的热闹。因为烧得尽是不曾干透的树枝,所以经常会“啪”的一声爆开,溅起金灿灿的火星,人便本能的向后躲去,可脸上却还挂着笑。

          九点多钟,天完全黑了以后,我们便躲进了帐篷。因为山里蚊子很多,而我又特别怕咬,所以大家防守的很严。每次进帐篷,都是大家排好了队,解开了鞋带,然后数一、二、三拉开拉链,人便象炮弹一样的射进去,一头扎在垫子上,等最后一个人钻进来以后,第一个人已经埋伏在门口,“哗”的一声拉上拉链,然后大家相顾大笑。这个动作在后来的旅程中反复演练,在最后一次露营时已变得纯熟无比。在PEI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拖拉机拉力赛,矮矮的帐篷顶上垂下一盏小小的电灯,四个人分别以不同的姿势分坐在四角,激烈而投入。我们一直酣战到午夜时分,大家觉得不能睡得太晚,于是决定暂时休战。

          记得最清楚的便是四个人挑着一盏灯一同去厕所,林中的夜是宁静而纯黑的,当所有营地的篝火、灯火已经熄灭后,林中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我走在最后,前面的人影已经看不清楚,只看得到最前方那一盏晃晃悠悠的灯,指点着我行进的方向,而我们四个人,在这黑暗的包围下,更象一个整体,紧紧相随,寸步不离。此情此景不禁让我心有所感,心中哼起的是一首老歌:

          在黑夜里 点一盏希望的灯,
          像天边的北斗指引 找路的人。
          在心里面 开一片接纳的窗,
          象母亲的怀抱温暖 找路的人。

          也许你曾经迷失自己但不要害怕,
          就当这个地方是你暂时的家。
          也许明天你要再度浪迹天涯,
          就让我一双祝福的眼眸陪着你出发。

          清晨,我是在鸟儿的叫声中苏醒的,透过帐篷薄薄的布,可以看到外面微明的天光。清晨微微有些寒冷,我缩在被子里呼吸着从四面八方渗进来的新鲜空气。这时候,我听见Susan对Becky说:今天晚上可以把顶上的雨布摘下来,这样晚上就可以看到星星了,我当时真是打心眼里赞成。可惜第二天晚上我们并没有如愿,因为下雨了。

          在PEI的第二个夜晚,我们举行了大型的烧烤晚会,非常丰盛,有香肠、蘑菇、鸡翅、蟹肉和猪排等等,David和Susan是烧烤的行家,不但工具齐全,而且操作熟练。加上David大公无私的为大家服务,使我们能够坐享其成。我们还第一次品尝了烤蟹肉串,味道鲜美,十分好吃。Becky又有龙虾助阵自然是大快朵颐,吃的极为满意。八点多钟,天开始擦黑的时候,天上飘起了零星的小雨,我们不禁感叹,真是好雨知时节,特地等我们吃完了才开始下。于是钻进帐篷,继续我们的拉力赛。俗话说牌品如人品,Becky一向是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但凡她输了,就责怪对家.好在这两天Becky和David手气很好,打得我和Susan落花流水,Becky没有机会暴露她的坏脾气。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躺在帐篷里,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噼哩啪啦的敲打着帐篷的结实的雨布,在这静谧的夜里,形成一种有节奏的音律,象是一首自然的眠曲,哄着劳碌的我们进入梦乡,于是便又是一个睡梦甜酣的夜。


          旅行咨讯;

          马可波罗宿营地的设施非常齐全,还有活动中心和信息中心,好像在这里还可以上网,但是我们大家都一致认为,既然出来玩了,就应该把以往的一切都抛开,所以谁也没有去使用。CAA的会员可以有9折的优惠。

          PEI国家公园Cavendish入口内也有很多Camping Site,离广阔无垠的大西洋只有一步之遥,景色之美,自不必说。


          第五天

          绿堡安妮 — Anne Of Green Gables

          《Anne Of Green Gables》大概是加拿大最富盛名的一部小说,是加拿大女作家Lucy Maud Montgomery的成名之作。

          它讲述了Green Gables农舍的卡斯伯特兄妹本准备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子,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一个满头红色,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安妮倔强、勤肯、活泼、乐观、宽容、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好动又好奇,频频闯祸却又令人忍俊不禁。从此卡斯伯特兄妹刻板的生活彻底被颠覆了。安妮的成长牵动着两人的爱心,同时,她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的个性魅力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世界闻名的作家马克吐温对她如此评价——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鲜活的安妮不仅给故事里的人们带来了生气,也为爱德华王子岛和作家Lucy的故居Green Gables带来了声誉,时至今日,生活在绿堡传奇里的安妮已经成了爱德华王子岛的象征和形象代言人,不论你走到哪个景点,都会看到安妮在明信片,冰箱磁贴或旅行杂志的封面上冲着你微笑。而她的诞生地位于卡文迪许的Green Gable也就成了来到爱德华王子岛不得不去的景点之一。

          Green Gables其实是一座很普通的农家小院,只是收拾得整洁漂亮,绿色的屋顶,白色的山墙,一如在明信片上看到的那样安详宁静。据说Lucy在小说中将Green Gables描述得美不胜收,从而成了许多少女的梦幻天堂。

          我陪着Becky游览了房子内部,房间内的摆设比较朴素,对于没有读过小说的我,并没有太多的感受。Becky倒是比较喜欢房子里粉色的壁纸和古旧的家具所烘托出的温馨气氛,她说:简单也是一种美感。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个日本美眉则是兴趣盎然,不时指着一张小床,或是一张梳妆台大惊小怪的惊叹不已,从她们的只言片语中经常听到:かわいね(好可爱呀)之类的赞叹。

          从房子的后门走出来,绕过白色的篱笆,是一片宽阔的草地和美丽的花园,花园建在一片小小的凹地里,四面草色青青,映衬得鲜花格外鲜艳美丽,就如同我想象中的长生不老的山谷,坐在树荫下,清风吹过让人有说不出的惬意,连我都能想象出美丽活泼的安妮奔跑在阳光下花丛中的快乐场景。

          花园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戏台,正在上演小猪和小老鼠的木偶戏,许多孩子坐在前面兴致勃勃的看着。看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神情和粉嫩粉嫩的苹果脸,我忽然想起了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同样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乐天积极的孤儿,三毛和安妮的命运自是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了。

          花园后面有一条林荫小径,据说走到头有一个湖,可是我们走完了一点几公里的Trail,也没有看到什么湖,却惊讶的发现这条小径径直通到我们住宿的马可波罗营地不远处,早知如此,早晨便从这里走过来,连门票都省了。

          沿着小径走回来,我们不禁感叹,这座农舍的占地面积着实不小,要是放在中国,也算得上是比较富裕的地主了。庭院里还有带摇把的辘轳,房子前面还停着一辆乌蓬铸铁的人力四轮车,想必一定是故事中特别提到的道具吧。昔日的牛棚和柴草屋都改成了做介绍的地方,牛棚里还特地“圈养”了一头真实大小的陶瓷牛,牛身上光洁明亮,牛角呈五色,被从木门里斜斜照进的阳光笼罩着显得煞是好看。牛前面还放着一篮草料,身子底下摆着几只空桶,我们经过的时候一个长得象洋娃娃般的小男孩正好奇的钻在牛肚子底下挤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故居里面有个gift shop,里面的东西,当然主要围绕安妮了,有安妮的玩偶,书籍,录像带,还有PEI的明信片。Becky被安妮的冰箱磁贴迷住了,有安妮的头像,安妮和绿堡,还有安妮在课堂。每种都很精致可爱,让她爱不释手,最后买了好几个才悻悻离开。

          女作家Lucy. M. Montgomery一生发表了二十部小说,其中十九部是写她的故乡爱德华王子岛的,而关于安妮的系列就有八部,最著名的《绿堡安妮》(又译作“清秀佳人”)被改编成了音乐剧,每年夏天在爱德华王子岛的联邦艺术中心天天上演,持续了大约三十年之久,如今已成为了不朽的传奇,而安妮勤劳勇敢,真诚热情的性格也成了爱德华王子岛居民们的代表和写照。

          爱德华王子岛国家公园
          爱德华王子岛国家公园的沙滩象一条金色的带子一样围绕在Anne’s Land的北岸,西起卡文迪许,东至戴尔维连绵40公里。公园并不是连在一起的整体,而是由众多的半岛、岛屿组成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卡文迪许(Cavendish)、戴尔维(Dalvay)和格林威治(Greenwich)半岛的西端。其中格林威治沙丘是与公园主体完全独立开的

          爱德华王子岛独特的红色土壤在我们上岛的这几天里给了我们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这座国家公园里,你更能充分领略到这红色土地的雄壮和魅力。从卡文迪许镇的入口进入公园,我们沿着邻海的Driveway,一路观赏着雄伟的红色悬崖,和波澜壮阔的大西洋,一直开到尽头的North Rustico Beach。

          一下车,松软的红土就把我们的鞋和脚染上了鲜艳的颜色,走下山坡,黄金色的沙滩细腻而柔软,在阳光下熠熠生光。很多游人在这里游泳休闲,我们也兴奋的脱了鞋,再次与大西洋亲密接触。海水还是那样清凉,带着一种厚重的粘稠,在似火的骄阳下让人感到说不出的舒服。我们一直走到深可没膝的水里,任凭裤脚被溅起的海水打湿,享受着戏水的乐趣。沙滩被海水浸湿的部分仍然呈深红色,使得这座沙滩的景观显得与众不同。两边都有突出的山崖,像一面红色的长墙,阻住了滔滔的海水,大西洋显得安详而平静,浩瀚而博大,接天的碧水无边无际。水边的礁石,也清一色是红色的.

          David在礁石上巍然而立,风度翩翩,而又威风凛凛,拍出来的照片都有十足的伟人风范,以前曾经有朋友把他戏称为恩来大哥,我看着照片,发现他从眉眼到架势都很有几分总理的风采。当我正想把这个发现跟Becky讲讲的时候,回过头,却找不见了她的人,Susan告诉我刚刚看到她独自翻过右边的石堆去了。于是我也赶忙走上石堆,却发现一道矮墙之隔竟然别有洞天。

          矮墙这边是一片十分宁静的海湾,从地图上我猜测这里大概就是North Rustico Harbor了。海水在这里轻柔的就如同静止一般,沙滩上一个人也没有,平整的几乎没有脚印,而沿岸的山崖变得很矮,也不似那边是鲜艳的红色,被朴素的木桩遮挡着,一直排向远方的石滩,石滩连着青青的碧草,而一座白色灯塔更点缀出景色的平和。Becky是这宁静中唯一的一点生动,她正站在礁石旁边,面对着大海,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那天阳光明媚,海水湛蓝,我慢慢的在礁石上坐下,如果时间可以在那一刻停止,我愿意永远驻留在那天涯海角的世外桃源。

          回去的路上,我们经过了Orby Head观景台,一个向你展现大西洋雄壮的地方,这座山崖离海大约有四、五十米,深深探入海中,从这里可以看到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伸展到无限的远处天水相连的地方。

          趁着没人,我们还跨过了围着悬崖的绳索,绳索到崖边还有很宽的草地,这片草地,是拍照的极佳地点,即能拍到红色的崖岸,又能拍出大洋的辽阔,草色青翠,美不胜收。我忍不住蹭到很临近悬崖的地方,往下看去,底下是一片突出的石台,上面落满了黑色水鸟,而海水绿中透蓝,清澈见底。

          就在这“高山之巅”,大海之侧,我和David在Susan和Becky的怂恿及指导下进行了第一次“华山论剑”,我们各自使出自己“拿手”的武功来“对决”,David使的是一招凶猛的“大鹏展翅”,而我则不示弱的摆出了“黑虎掏心”,这一招明显是我赢了,以照片上的距离,估计David只能把心掏给我了。几经变着,David以一招“松鹤迎客”向我打来,我无以抵御,只能沉腰闪身,用一招“中流击水”反肘向他撞去。David这个姿势难度比较大,不但右手成钩,左手虚握,还要金鸡独立,身体倾斜。Susan和Becky围着我们疯狂拍摄,却始终不太满意,让我们坚持,不能变姿势。最后David终于站立不住,右手顶到了我的肩上,从照片上看,我这条膀子算是费了,被他重手击中,其实他的身体平衡只能靠我撑着了。哈哈,招式虽然凶猛,但我们脸上都挂着掩藏不住的笑容,使得这次“高手过招”显得一点也不严肃,充分体现出了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我们玩的正欢的时候,后继的游客陆续来到这里,看到我们在草地上嬉戏的欢快,一向比较循规蹈矩的外国人也毫不犹豫的跨过了绳索。一位老先生,手捧着一架十分专业的相机,四处拍摄,我们过去请他拍了合影,顺便和他攀谈了几句,才知道老人家就是自己驾车游览,不禁十分佩服。在国内象这样老人独自游览的,十分少见,人们被生活的重压所累,到了退休,有了时间,恐怕想出来,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大多数的人,都放不下家里琐碎的家务,身不曾老,心就已经老了,而这位老人虽然已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但却依旧身体健壮,心情开朗,闪烁着青春的活力和光彩。

          入门处的Cavendish East沙滩也是一处优美的所在,有一条小河流过沙滩汇入大西洋里,河水在沙土上冲开河道,留下深红的沉积。河不很宽,可以一跃而过,河床完全是沙质的,所以纵身发力和越过之后着地的瞬间,都会把松软的河床踩塌,所以每跳过去一个人,河床便被踩塌一块,到最后一个过的David只好绕道过河了。

          我和Becky走了很远,而David和Susan则表示更愿意坐下来休息休息。著名的Cavendish Dune lands Trail就在这里,这是一条很短的Trail,只有0.78公里,风光秀美,是一个不太消耗体力的好去处。我在这里捡了一块心形的石头,石头掺进了红土,象鸡血石那样有着红色的花纹,虽然表面不似鹅卵石那样打磨得光滑剔透,却仍然非常好看,我把它作为留念,一直带回了家中。沿着海边走,十分舒服,海风吹过,天上的云走得很快,你会看到一片阴凉在沙滩上疾速地奔跑,我们兴奋地追着阴凉跑,却恨无双翅,追它不上。当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David他们又已经渡过小河,走到了沙滩的另一边尽头。David坐在礁石上悠闲的打着水飘,而Susan则用帽子遮着脸,在石头上躺着休息,整个景色显得祥和而美丽。

          下午夕阳西下的时分,我们又游览了位于戴尔维的那部分公园,长长的海边公路两侧都是茂密的树木,这边有几条著名的Trail,比如Woodlands Trail,Farmlands and Bubbing Springs等等,我们一心想守在海边看日落,所以都没有去走。

          我们的“大篷车”满载着我们的家当,其中包括烧烤的炉子,煤球,木炭以及酒精;Cooler里装着新买回来的香肠、蟹肉、鸡翅、土豆,当时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找一处沿海的野餐地。可惜苍天不肯随人愿,海边大部分休息地点都是禁火的,虽然标牌上画的是禁止篝火,但我们也不太愿意违反公园的规定。最后终于找到一处地方没有禁火标志,可惜旁边有个厕所,我们的东西还未及摆开,已经招来了无数的苍蝇,于是我们东西都没有卸完,就决定放弃了我们的海边日落烧烤计划,真是不胜惋惜。这段公园几乎就是一个岛屿,与地面只有很少的相连,海水绕进来形成了很大的海湾,所以两面看上去都是水,尤其是位于顶端的Robinsons Island(鲁滨逊岛)一面是Rustico Bay,一面是壮阔的大西洋,风光独美,岛上有一个露营地,想必住在那里感觉一定很好。

          早就听说爱德华王子岛肥沃的红色土壤最盛产土豆,我们却没一个人知道那圆滚滚的土豆在地上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终于我从买的一张明信片上发现,土豆的地上部分不但长得很秀气,还能开白色的喇叭花。我们上岛以来看到的大片的绿油油的植物,原来都是土豆。Susan不信,我们就提议印证一下看看,在回宿营地的路上,我们终于克制不了好奇心,让David在一片土豆田旁停了车,我们三个偷偷摸摸的跑到田边,奋力的拔了一株,真的看见底下长着一个小土豆,被土地染得略有红色。在终于得到印证后,我们感到很不好意思,于是把那株土豆重新插回去,用土埋实,企望它还能再长,然后一溜烟的跑回车里,催促David赶快开车,虽然什么也没偷,却好像做了贼一样,既紧张又刺激。

          加国摇篮—夏洛特城(Charlottetown)
          夏洛特城以英伦帝王乔治三世的夫人——夏洛特王妃的名字命名,是爱德华王子岛的省府,也是加拿大孕生地。1864年9月,著名的夏洛特城会议在这里举行,这是讨论建立联邦的初次会议,它促使并最终导致了加拿大联邦于1867年被正式建立。

          夏洛特城在爱德华王子岛的南岸,North River (北河),West River (西河)以及Hillsborough River (希尔斯堡河)在这里汇集成Charlotte Harbor(夏洛特湾)。进入爱德华王子岛以来,我们一直穿行在广阔的农村,几乎是人烟罕见,更不要提超市了。到达夏洛特城的时候,我们已经消耗尽了所有的水,总算在这里遇到久违的Wal-Mart,Canadian Tire和Sobeys,补充了水和食物以及应用物品后,我们去了Victory Park——Charlotte Town市内最大的公园。

          晴日朗朗,清风徐徐,坐看云卷云舒...

          公园建在夏洛特城的最南端,North River和Hillsborough River交会的尖角上。沿着河边,是风光秀美的木板路,我们在两河交会的Charlotte Harbor处驻足下来,坐在水边的树荫下,河中有很多帆船,似乎是一个航行学校,对面不时地传来哨声和炮声,就像击鼓鸣金一样指挥着帆船,而船队随着信号变化着队形,蔚蓝的河面上白帆点点,穿梭往来,煞是好看。四五十只帆船,分成数批依次驶出河湾,航入Hillsborough Bay(希尔斯堡海港)。沿河的高地上排放着许多大炮,可见这里当年也是军家必争之地,我们一边坐在大炮上拍照留念,一边讨论着这些炮能够打多远,玩的十分开心。

          走了一上午,到达这里的时候,我们早已经是人困马乏,于是Susan和Becky扯开塑料布,在树荫下躺了下来。我和David看了一会儿帆船操练,便也凑了过去,才发现两位女士居然已经睡着了。不过我们过来还是惊动了她们,于是两位女士连忙起来,体贴地把铺位让给了我们。躺在树荫下,不冷不热,清风徐来,十分惬意,我不知不觉的也坠入了梦乡,醒来才发现被Becky偷拍了很多可爱的睡相,我居然都浑然不觉,大概那时我正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休息了一个小时左右,恢复了精神,我们开始向城里进发,Victoria Park到市中心很近。我们在Province House(省议会)前停下车,向水边走去。爱德华王子岛省议会是联邦的诞生地,当年著名的会议就在这里举行,议会前有一座三个士兵提着枪前进的雕像,雕像前还摆了一束鲜花,是用来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加拿大将士的。

          沿着Great George街绕过一个古老的教堂,就到了著名的风情街——Victoria Row,我们在一家街边的小咖啡馆坐了下来,点了咖啡和饮料,悠闲的看着街景,Confederation Centre Art Gallery & Museum(联邦中心艺术剧院及博物馆)就在我们的对面,每个夏天,这里都会上演音乐剧《绿堡安妮》,而我们早已熟悉了的安妮,正在广告画上活泼的冲着我们微笑。

          正在此时,几个穿着古装的人端庄的从街上走过,经过我们的面前,我们立即举起相机拍摄,而他们则停下来微笑着向我们致意。当时我们以为是有什么演出或者集会,后来我们才知道,作为夏洛特城的特色之一,每年夏天的时候,都会有演员扮作联邦创立者的样子,走在市中心的古城区,为人们展示和讲解联邦创立的历史。古色古香的街道,历史遗留的建筑,以及古装打扮的人们,使得早已逝去的历史仿佛重新回到了人们眼前,为这座美丽的小城平添了无尽的姿彩。

          夏洛特城的Waterfront在我的记忆中是清秀而明亮的,没有波澜壮阔的海洋,也不似圣劳伦斯河的汹涌湍急,并不太宽的希尔斯堡河静静的流淌着。水边的港口照例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和帆船,而岸上的小屋则是各色各样的小店,我们在一家叫Billy Timber的店买了冰激凌,店门口挂着老大的招牌,上面画着一个长着很长牙齿的老头,看上去很有名的样子,冰激凌的品种很多,有一些种类我在别处不曾见过,我点了比较传统的咖啡和薄荷的,而David点了两个花花绿绿的,吃得津津有味,估计味道也很不错。

          往前走了没几步,忽然看见一头白色的奶牛站在路中间,旁边一幢蓝色的小房子上赫然写着“Cows Ice Cream”(奶牛冰激凌,可我觉得牛奶冰激凌听起来更顺耳些 :)的标志,据说Cows Ice Cream是爱德华王子岛最富盛名的冰激凌,我真是后悔心急了一点,连忙跑过去和大奶牛合了影,装作是从这家店买的。后来,David给我看他们的照片时,我发现他也有一张捧着冰激凌和奶牛的合影,哈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大概就连当时的心情也差不太多吧。

          在这里的港口可以乘坐环绕夏洛特城的红色观光船,说是船是因为它长得象船,其实它是水陆两栖的,我亲眼看着它从水里爬上了岸,湿淋淋的扬长而去。码头旁边就是Confederation Landing Park(联邦奠基公园),在水边的凉亭里,陈设着当年夏洛特会议的始末,以及参加这次会议的联邦奠基人们的照片,我们坐在凉亭里一边歇息,一边回顾着历史,在照片中,我们还找到了加拿大的第一位总理——约翰.A.麦克唐纳先生。

          水边的小店都很有特色,虽然都是卖纪念品和工艺品,但商品种类繁多,纤有重复,后来我了解到,这些小店居然各有品牌,有些以设计见长,有些则面料独特,我们在店里挑中了几件写着Price Edward Island的T恤,还买了些明信片做纪念。有一家店的门口挂着一个布的龙虾幡,这只红通通的龙虾,不但在冲着游人们微笑,还在胸前围了一个写着“Eat Me”(吃我)的围嘴,样子非常的可爱。

          Becky 一个人就可以吃到两个大龙虾,是当之无愧的“龙虾杀手”,她自诩“这个杀手不太冷”

          一想到龙虾,Becky的胃口马上就来了,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我们决定不再去正规的餐馆吃。于是经过四处打听,Becky终于问到在Water Street(水街)上有一家水产店,以经营龙虾为主,于是我们便弃了水边,径直沿着Water Street去寻找。在我的记忆里为了这顿龙虾我们似乎走了好远,但回来后查地图时却发现,其实只有一个主要街区。当时大家都累了,Susan就跑到旁边的一家门脸不大的小餐馆里去询问,一问才知道,这座只在门口的玻璃钢里养了几只龙虾的小饭馆,就是我们要找的所谓水产市场。当时我们都不敢相信,还一再向人家声明,我们要找的是市场,店员微笑着说:水街上,就这一家了,所以估计别人告诉你们的就是这里。他们的龙虾特别便宜,生的9块钱每磅,熟的只要9块5每磅,于是我们在做好的里面挑了两只个子大的,一称,才只要20块钱,大家都很开心。回来以后我从网上知道,这座位于Prince(王子街)和Water(水街)交口的龙虾店,还属于夏洛特城较比有名的一家餐厅呢!回想起来Shediac真不愧是龙虾的首都,那里的龙虾也算是大邦之众,天子脚下,简直可以以一顶五。



          天涯海角——Cape Breton Highland National Park(上)
          由于晚上睡得晚加上疲劳,早上我们醒来时发现很多营地都已经撤了。前一晚还人声鼎沸的营地,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只有鸟儿在唱歌。我们收拾好东西,打扫干净营地,离开马可波罗营地已经是十点多的时候了。

          车子行驶在PEI的农村是一种享受,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出去都象在绿堡买的明信片一样。 在阳光明媚的七月,在蓝天白云下的PEI的乡间,悠闲地开车穿过茂密的土豆地,听牛哞哞叫,田边时不时出现整洁漂亮的农舍,偶然看到孩子在玩,感觉到了极乐世界。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Nova Scotia的Cape Breton 公园。有道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们到达码头时Ferry刚到,没等多久我们就和已经等候多时的车辆一起开上了大渡轮。PEI对出岛的车辆收费(55加元)。我们先冲到甲板,看ferry渐渐离开了陆地。在甲板上站立不久,就被海风吹进了游客休息室,每人买了一杯热饮,坐定,继续我们的扑克拉力赛。这是我和Susan的历史转折点,我们终于一扫前两天的颓势,把Becky和David打得抬不起头。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多小时飞逝,我们就这样到了Nova Scotia.

          踏上Nova Scotia, 天气一反PEI的阳光灿烂,我们也就马不停蹄地奔向Nova Scotia最著名的公园Cape Breton Highland National Park。

          在Cape Breton Highland National Park(布里多尼海角高地公园)游览的情景,如今回想起来恍若在一场云霞明灭的梦里。她的美,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高贵。不论你在去时曾抱着怎样的幻想和期望,她都会让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蜿蜒起伏、峰回路转的Cabot Trail上,我极尽了我对人间美景的幻想,也终于圆了我欲行至天涯海角的梦,在望着沧海无尽际,云深不知处的景致的时候,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想飞的冲动,我纵声呼喊,托长风告诉天地,我曾站在这堪称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

          Cape Breton的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相信Cape Breton的山林里一定住着神仙,因为只有仙境才能如此美丽而神秘。驱驰在层峦叠嶂的高原上,你会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它那娇艳欲滴的青翠,公路在数不胜数的峡谷山涧旁弯折,山坡上密密麻麻的覆盖着浓密的绿色,自谷底向上,一层一层深深浅浅散落分布着,从灌木的娇嫩,到松柏的凝重,抑或是地面上的茵茵草色,无不让人感受到勃勃的生机。刚刚下过雨的时候,树叶上都带着晶莹的露水,使这绿色登时流动起来。沿海的山崖,巍峨陡峭,从海里望过去,山坡一层一层交相掩映,云低低的盘桓在山间,是如此的端庄秀丽。如果说爱德华王子岛的红色山崖象一个纯朴活泼的农家姑娘,那么Cape Breton的高地山峦则象一个身着绿衣的清秀佳人。她以她高雅的气质,衬托出超凡脱俗的秀丽,让来到这里的游人无不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Cape Breton的海:在形容沧海茫茫的时候,我们大概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无边无际,但在这个缺乏想象力的词汇远远不能描绘出这里的海那无尽的苍茫,因为在我的想象中,这片海水是通往天尽头的。能在岸上看到的海,大多都是平静的内海,而这里不同,因为这里已是大陆尽头飘零的海岛,面对的是波澜壮阔的北大西洋。海水是深蓝色的,一点也不清澈,风卷过海面,没有粼粼的波纹,只有起伏连绵的浪,汹涌的打向岸边,激起白色的飞沫。即便是风平浪静的时候,你也能够感受到她蕴含的奇伟的力量。站在高山之巅,遥望远方浓重的天际,没有一座岛屿,没有一艘渔船,没有一点灯火,苍穹仿佛也在那里到达了尽头,我真想纵身前越,哪怕跌得粉身碎骨。那深邃的海洋,那白色的浪花,合着那不羁的长风啊,还有我飘飞的思绪,无不诱惑着我,渡我去那梦想的彼岸。

          Cape Breton的云:云溶化进了海里,海漫延到了天上。我们来得时候,天正下着雨,密密层层的云压得很低,笼罩住了整个山顶。当我们驱车在Cabot Trail上迤逦而行的时候,不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水气。有一段山路,弥漫着浓重的雾,弯曲的山路在不远的前方被雾藏匿了起来,直到你奔到近前,才能看到路的方向。两面都是悬崖,景物全然看不清楚,只留下模糊的影子,恍若走在云中的仙境里。在山间,猛然一回过头的机会,看到了一个开阔的山口,从山口望出去,依稀是无边的海,海水凝在了空中,温婉而柔情,把青翠的山坡掩映得如诗如画。我禁不住登高远眺,才辨认出那漂浮在山口中的竟是远处的滔滔云海。从山上望出去,遮天蔽日的云勾勒出了苍穹的形状,在无限远处于海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把我们困在了中间。偶尔,透过云层照射下来一线阳光,在这暗黑的世界里,显得那么明亮,象是点亮孤单的梦境的美好希望。

          Cape Breton的路:Cabot Trail象一条丝带围绕着Cape Breton高地公园。它穿行在山岭间,蜿蜒在大海旁。时而笔直向上钻进云端,时而曲折向下回荡在水边,迤逦蛇行长达300公里,勾勒出了高山与大海的分界线。Cabot Trail被称作是世界上最美的高速公路之一,以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约翰•卡勃特的名字来命名的,是他于1497年6月23日第一个登上了这座仙境一般的岛屿,并见证了这里的美丽。沿着卡勃特Trail主道,西起Chéticamp,东至Ingonish共有28条分支Trail,这些小径或是通向大海岸边,或是通往密林深处,每一条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传奇故事。走在这些Trail上,不但可以欣赏Cape Breton高地公园的美丽风光,更有机会看到难得一见的珍奇动物。据说: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山峰之巅便能看到在海里嬉戏的鲸鱼,而走进任何一条Trail就有50%的可能遇到Moose(麋鹿),而我们,则在路边碰上了一只可爱的怯生生的小黑熊。

          Cape Breton的情:在Cape Breton高地公园的一处观景台上我们看到了一块石碑。那是一处巍峨的山巅,面对着广阔的大海的地方。碑文是这样写的:“They will never know the beauty of this place, see the seasons change, enjoy natures chorus. All We enjoy we owe to them, Man and Woman who lie buried in the earth of foreign lands and in the seven sea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Canadians who died overseas in the service of their country and so preserved our heritage.”—— “他们无法再看到季节的更迭,无法再听到天籁的合旋,他们将无法知晓这片土地是多么美丽。而我们大家,能够享受到这片美好,应该归功于他们——那些被埋葬在异乡的泥土里和湮没在广袤的七海中的男人和女人们,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保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向那些在为祖国服役中死于海外的加拿大人致敬,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着这篇深情的祭文,我仿佛看到无数的舰船从这座加拿大最东面的海岛旁驶过,扬起风帆,远离故土去参加战争。加拿大人是爱好和平的,所以加拿大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我完全能够想象到那支遇强不强,遇弱更弱的舰队在踏上征程时是何等的悲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起了著名的诺尔曼•白求恩医生——那位伟大的加拿大籍国际主义战士,他作为一个异乡来客,却无私的救助中国军民,最终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我看到人们来到这里,读罢碑文,总会闭上眼睛默然伫立一会儿,大概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吧。其时,迷蒙的小雨细细密密的下着,连这天地也仿佛在低声的啜泣,谁说山水不似人有情?


          天涯海角——Cape Breton Highland National Park(下)
          Cape Breton的乐:在Cape Breton高地公园经历的最有意思的活动,莫过于在海中与鲸鱼竞逐了。 那天一清早从魁北克开始追逐了我们一路的雨云终于赶了上来,黑压压的笼罩住整个海面,淅淅沥沥的小雨迎风飘落,下得我们的心里开始长了蘑菇,生怕鲸鱼怕雨不肯出来了。 我们乘坐的小船名为“Love Boat”(爱之船),由于是最早的一班,游客不是很多,除了我们四个,只有一对讲法文的夫妇。导游是个身材壮硕的渔家妇女,她善意地安慰我们说下雨天虽然不是看鲸鱼地最佳气候,但也不太影响。当我们问起是否保证能够看到鲸鱼的时候,她幽默的说:我们从来不做任何保证,但我们的顾客从来没有失望过。本来以为这种观鲸船会有专门探测设备,后来才发现全靠导游站在船中间手搭凉棚四处寻找。 鲸活动太快了,照片不好拍 Cape Breton岛北部的Pleasant Bay(欢乐湾)水产丰富,由于具有充足的食物,这里成为了鲸鱼栖息的天堂。果然,出航没多久,我便率先发现了一条黑色的鲸鱼从我们右舷很远处,幽灵般的划过,于是兴奋的大叫了起来,但大家都闻讯的跑过去时,它已经隐没在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接着不断有鲸鱼在我们前后左右浮现,船长开动着渔船向鲸鱼出现的地方狂追,可这精灵却神出鬼没的始终和我们保持着距离。那个讲法文的女子眼神不太好,所以看到什么都以为是鲸鱼,经常已经一乍,颇有点草木皆鲸的意味。 后来,船长接到同伴的线报说他们那里有好几条鲸鱼出没,我们便连忙赶了过去。小时候在图画书里看到的鲸鱼,总是长着大大的脑袋,翘翘的尾巴,还有林立的牙齿,和接连不断冲天的水柱。想象中,鲸鱼应该是形如浮岛,凶猛异常。可当鲸鱼真正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发现并非如此,圣劳伦斯湾中的鲸鱼大约有十几种,而经常能够看到的是体积比较小的Killer Whale(虎鲸,又名杀人鲸)只有3-5米长,而庞大的蓝鲸生性懒惰,数量又少,很难遇到。我们看到了一个虎鲸家庭,爸爸妈妈带着一头明显小很多的孩子,在奔忙的觅食,最近的时候离我们只有咫尺之遥,三条鲸鱼一同涌出水面,高高的举起背鳍,又一齐甩着尾巴钻入水里,可谓颇为壮观,唯一可惜的是,没有看到他们喷水。回去的时候尽管我们都很满意了,可导游还是向我们抱歉说:今天鲸鱼的表现不尽人意,其实这一家鲸鱼和他们很熟,也很爱炫耀,通常有船过来,母子俩照旧觅食,爸爸则会围着船转上几圈,还表演喷水给人看。今天他们大概是饿了,所以没有特别照顾我们。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原来这些聪明的鲸鱼这么善解人意。回去的时候,雨开始大了起来,浪也开始越来越急,我们回航途中,我回头望去,依稀看到海浪之间还有鲸鱼出没,似乎在有情有意的为我们送行。

          Cape Breton的苦:在Cape Breton露营的第二夜,我们遭遇了前所未见的暴雨,是我们一路上最艰苦的一次经历。看完鲸鱼,雨已经开始渐渐大了,我们觉得帐篷自带的雨布大概顶不住了,于是便盘算着买块塑料的雨布。回到营地,打开一看,雨布买小了,只能勉强遮住帐篷。看到隔壁营地上的雨布搭得如同屋顶一样,整个营地全然笼罩在其中,吃饭的桌子,生火的炉子还有乘凉的椅子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不禁非常羡慕。 于是我和David又开回小镇上去买了块超大的雨布,还有很多坚固的尼龙绳子。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暴雨滂沱,刚刚搭盖的雨布已经塌了一角,Susan和Becky就解下风衣的腰带勉力支撑,两位女士则躲在小小的雨布底下,蜷缩在帐篷口上,望眼欲穿地等我们回来。尽管雨下得很大,大家还是积极的投入到了抗洪抢险的斗争中。David站在垃圾桶上捆绑高处的绳子,Becky和Susan则忙着系比较低的地方,我手比较笨,系绳子总是系不紧,总算还有把子力气,就搬着垃圾桶跟着David从一棵树下到另一棵树下。然而很快我们就发现,支帐篷、架雨布原来有很多学问,要考虑到地势,排水,承重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雨布大了,很难展平,又容易积水,通常是还没有架好,就积成了一个水洼,沉重的雨水坠住雨布,拉坏了捆绳子的环。我们参考了隔壁几家的形式,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几经改造,终于把积水程度降到了最小,还总结出了很多支雨布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日后我们的露营经历中反复验证,不断完善,回来的时候,David拍着胸口说:我现在已经是这方面的Expert(专家)了。

          靠岸的船在卸大蟹,船长送了Becky 和Susan每人一只,美味无比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杰作”,其间雨如瓢泼,所以我们大家又一次被淋得透湿。可恨的是当雨布终于搭成的时候,雨又开始小了起来,这时候我们真可谓是筋疲力尽。于是大家分头洗了澡,就钻进帐篷蒙头大睡,醒来以后仍然觉得十分疲乏,以致于几乎失去了游览的兴致。晚上,我们在湿淋淋的野餐桌上煮了我们从渔港码头要来的大螃蟹,然后坐在垫着报纸的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也算是苦中作乐吧。饭后David又精益求精的把雨布的格局改了改,并把我们的“大篷车”倒进来作为支撑,使我们的“屋檐”更加稳固,这下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躺在帐篷里,大家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了,就静静的躺着外面的雨声由小渐大,心里担忧着会不会半夜里忽然“咔嚓”一声天崩地裂。 尽管罩了雨布,可帐篷的帆布还是湿得可以滴出水来,底部的塑料上也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所有的床单被子和枕头都是潮湿的,当真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抱着和诗人杜甫一样忧愁的心,我辗转睡到天亮,钻出来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2004年就看过.这是我认为最好的海洋省游记.作者的网页中,还有大量照片.
      • 谢谢,很有参考价值。
    • 这个Subject有点意思.......两天在蒙城:老港,皇家山,教堂,生态博物馆,市区购物...再一天在魁北克城:瀑布, 老城(walking tour)....
      • 谢谢。我还有一天的机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