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薛延陀 (一)
从高昌而西,玄奘一行沿着传统的西域北路前行, 前面依次是几个熟悉的古地名焉耆、龟兹、估墨。走到估墨的时候,玄奘一行转向西北,从凌山,也就是现在温宿县境内西北部穆素尔岭穿过天山。山下不远处就是 大清池(伊尔塞湖)。沿着大清池南岸继续前行,在著名的碎叶城(吉尔吉斯坦之托克马克)遇到了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
这一路走来我们写在纸上只 是短短的几句话,实际上少说也得几个月的时间。凌山更是险峻异常,“其山险峭,峻极于天”,山上积雪常年不化,“蹊径崎岖,蹬涉险阻”,大概走了七天的时 间,从人冻死的就十分之三四,牛马就更不用说了。估计走到这里玄奘更加感激高昌王麹文泰的盛情,否则凌山岂不就成了玄奘的丧身之地?
玄奘来到碎叶城的时候,统叶护可汗正要出猎,军士们已经整装待发了。在马上匆匆看了看高昌王的书信,随即交待从人安顿好玄奘一行。统叶护可汗向玄奘深深一揖,自顾自地去了。
说是要行猎,具体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这个时间点上,统叶护可汗也应该是焦头烂额的,与东突厥的頡利可汗堪称一对难兄难弟。
据书上说“统叶护自负强盛,无恩于国,部众咸怨。歌逻禄种多叛之。”
歌逻禄游牧在金山(阿尔泰山脉)的西部,包括三个部落,谋落、炽俟、踏实力。西突厥属下的主要部落,由东到西依次是伊吾、处密、处月、歌逻禄、弩失毕、都陆。歌逻禄是其中与阿史那家族比较疏远的一支。这是统叶护面临的第一个麻烦。
按照时间推算统叶护可汗还应该已经遇到了第二个麻烦,东突厥的頡利可汗。頡利可汗是一定要阻止西突厥与朝廷的婚事的。为此不惜威胁、恐吓,甚至于刀兵相向。也许在玄奘来到碎叶之前,统叶护已经接待了东突厥的特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有闲心狩猎足见统叶护的心大得很。
不管具体是什么事吧,三四天之后统叶护在金帐里接见了玄奘。玄奘去西天取经的壮举确实让统叶护敬佩不已,但是也不无担心。印度太热,玄奘这个北方人能受得了吗?那位说了统叶护去过印度?
统叶护倒没有去过印度,但是罽宾,也就是巴基斯坦这一带是西突厥的领土。想来统叶护巡视过那里。这种担心虽然是很必要,但是连死都不怕的玄奘和尚还能怕热吗?
看看玄奘对印度的天气没有更多的反映,统叶护可汗也就不多劝了。只是恳请法师多住几天,顺便讲经传道。玄奘也没客气,施展平生才华,“诲以十善爱养物命,及波罗蜜多解脱之业。”宾主尽欢而散。
数日之后,玄奘继续西行。也许是高昌王的书信起了作用,也许是玄奘的说法产生了效果,也许统叶护本身就是佛教徒,统叶护也给玄奘准备了不少用品,此外还给玄奘配备了一个精通汉语的翻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玄奘送到境外。惜别之情就不用细述了。
送走玄奘之后,统叶护回过头来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
我们知道统叶护的时代应该是一个强盛的时代,并铁勒、吞波斯、罽宾,移牙千泉,称霸西域。
对于吞并波斯一事,可能也多人感到不理解,中史与西史的记载也略有不同,就是不同的西史之间也有差别。整个一个糊涂账。
中国史书把统叶护对萨珊波斯的征服定在了隋炀帝末年,显然这个时间点并不准确。按照西史的记载给萨珊波斯致命一击的则根本不是西突厥,而是罗马人。时间点应该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又有说是罗马人与西突厥联合采取了行动。不管怎么说吧,萨珊波斯最后一个伟大的国王胡洛司二世确实是在外力打击之下死于一场内乱,之后,萨珊波斯陷入了一段持续数年的混乱,距离最后的灭亡不远了。
我们相信这其中统叶护可汗是出了力的,甚至在萨珊混乱之期统叶护还在萨珊波斯派了个总督。只是这个总督后来也脱离了统叶护的控制,变成自娱自乐了。
这一切似乎与玄奘宣扬的“十善爱养物命”相去甚远。作为强者的统叶护似乎更崇尚武力,就是眼前歌逻禄的叛乱,东突厥对西突厥与朝廷结亲的干扰、阻碍都得需要武力来解决。
写到这里一个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貌似强大的统叶护如此执着的要与似乎并不强大的朝廷结亲?难道真的是要合谋东突厥吗?
合谋东突厥只是表现出的一种可能,或许朝廷就是这么谋划的,但是如果把它也当成西突厥的底牌就有点谬之千里了。无力不起早,统叶护更关心的显然是自己的问题。看似强大的西突厥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室点密系与阿波系的矛盾。
当年统叶护的哥哥射匮可汗就是在隋炀帝的支持下击溃了阿波系的泥撅处罗可汗达漫。在这个过程中隋炀帝的口头支持直接左右了两者的结局,当时统叶护可汗应该已经成年,这个印象应该很深刻。
虽然达漫落败之后率领残部归隋,但是相信在西突厥应该还留有不少阿波的后代。这是统叶护不得不时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移牙千泉之后,统叶护率领的主力西进了,昔日阿波在金山的牙帐,室点密在大裕勒都斯河谷的牙帐都成了相对偏远的地区。
帝国变大了,管理起来就会出现问题,边远地区逐渐出现分离倾向、独立倾向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这一点还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苗头。也就是在这一年西突厥的一个小可汗莫贺咄可汗出现在了长安街头,目的一目了然。
莫贺咄可汗出现在长安说明统叶护可汗对西突厥各部的控制出现了松动。十分巧合的是,第二年,统叶护再次请婚,这才有了李道立的西行。我们相信两者之间不会没有任何联系。
现在结亲是不可能了。东突厥的頡利可汗棒打鸳鸯,不仅威胁、恐吓,还开出了药方,如果双方结亲就半路劫杀。为了证明自己言下无虚,在万般困难之际东頡利可汗还派出了一支偏师西进骚扰西突厥在东边的领地。想象中的结亲自然就此打住,渴望中朝廷的支持自然也就成了泡影。
莫贺咄可汗是同时代已知的、西突厥唯一的小可汗。史书上没有交代莫贺咄可汗的出身,只是提到莫贺咄可汗是统叶护的叔叔。后代有学者断定莫贺咄可汗是出身 于阿波系的,从情理上分析很有可能,虽然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一点。我们权且认定莫贺咄可汗是西突厥内部的不安分分子。在统叶护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莫 贺咄可汗推了统叶护一把,把统叶护送上了西天,去研究波罗蜜多解脱之业。自己摇身一变成为西突厥大可汗,由此西突厥进入了多事之秋。
莫贺咄可汗发动的政变不仅扰乱了西突厥的政局,也改变了整个亚洲大陆的力量分布。细想起来有两个变化。
一个变化在西突厥阿史那家族内部。莫贺咄可汗还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及在家族中地位,甚至对未来局势的复杂程度也估计不足。叛乱自然是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突厥的属部弩失毕甚至推出了自己的领袖,阿史那泥孰。
史书上也没有说明泥孰的出身。如果我们硬要判断泥孰以及莫贺咄可汗的出身,我到宁愿相信他们都是出身阿波系。这位泥孰才是阿史那家族中最危险的一位。泥孰的父亲是西突厥的莫贺设。
前几年泥孰曾经出使过朝廷,并且很荣幸地与当时的秦王李世民结为兄弟。就这一手足见双方的战略眼光。也许从那个时候起李世民就开始为自己经营西域铺路,也许从那时候起泥孰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局。
都是高手。
既然是高手,面对复杂的局势泥孰表现出的自然就是高手的淡定。泥孰没有急吼吼地黄袍加身就地登基,更没有俗不可耐地立即与莫贺咄可汗开兵见仗、一争长 短,毕竟还有统叶护可汗的儿子咥力特勒可以继承大统。于是泥孰把咥力从康国接回来,拥立为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可汗争夺正统。
这一手就深得民 心,赢得了无数的好名声,也把咥力这个傻孩子放在了炉火之上。既没有战功,也没有威望,凭什么统治诺大的部落?这是第一个变化,虽然故事有点曲折,也是情 理之中。相信故事之中还有故事。第二个变化就有些异常。游牧在金山(阿尔泰山脉)的西突厥属部薛延陀部在首领夷男的统领之下东进加入了漠北战团。
据史书记载薛延陀这个部落是薛部与延陀部结合而成,也是民族融合的一个成果。夷男的祖父就是当年契苾-薛延陀汗国的小可汗乙失钵。薛延陀部落在西突厥的管理序列中是一个非常外围、非常边缘的一个部落。之所以这么说一个很明显的指标就是叛服不定。
夷男的薛延陀共有七万落帐篷,也就是三十多万人。当年对西突厥的臣服更可能是一种韬晦。现在天下大势异动,正是英雄乘风而起的时候。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薛延陀(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从高昌而西,玄奘一行沿着传统的西域北路前行, 前面依次是几个熟悉的古地名焉耆、龟兹、估墨。走到估墨的时候,玄奘一行转向西北,从凌山,也就是现在温宿县境内西北部穆素尔岭穿过天山。山下不远处就是 大清池(伊尔塞湖)。沿着大清池南岸继续前行,在著名的碎叶城(吉尔吉斯坦之托克马克)遇到了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
这一路走来我们写在纸上只 是短短的几句话,实际上少说也得几个月的时间。凌山更是险峻异常,“其山险峭,峻极于天”,山上积雪常年不化,“蹊径崎岖,蹬涉险阻”,大概走了七天的时 间,从人冻死的就十分之三四,牛马就更不用说了。估计走到这里玄奘更加感激高昌王麹文泰的盛情,否则凌山岂不就成了玄奘的丧身之地?
玄奘来到碎叶城的时候,统叶护可汗正要出猎,军士们已经整装待发了。在马上匆匆看了看高昌王的书信,随即交待从人安顿好玄奘一行。统叶护可汗向玄奘深深一揖,自顾自地去了。
说是要行猎,具体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这个时间点上,统叶护可汗也应该是焦头烂额的,与东突厥的頡利可汗堪称一对难兄难弟。
据书上说“统叶护自负强盛,无恩于国,部众咸怨。歌逻禄种多叛之。”
歌逻禄游牧在金山(阿尔泰山脉)的西部,包括三个部落,谋落、炽俟、踏实力。西突厥属下的主要部落,由东到西依次是伊吾、处密、处月、歌逻禄、弩失毕、都陆。歌逻禄是其中与阿史那家族比较疏远的一支。这是统叶护面临的第一个麻烦。
按照时间推算统叶护可汗还应该已经遇到了第二个麻烦,东突厥的頡利可汗。頡利可汗是一定要阻止西突厥与朝廷的婚事的。为此不惜威胁、恐吓,甚至于刀兵相向。也许在玄奘来到碎叶之前,统叶护已经接待了东突厥的特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有闲心狩猎足见统叶护的心大得很。
不管具体是什么事吧,三四天之后统叶护在金帐里接见了玄奘。玄奘去西天取经的壮举确实让统叶护敬佩不已,但是也不无担心。印度太热,玄奘这个北方人能受得了吗?那位说了统叶护去过印度?
统叶护倒没有去过印度,但是罽宾,也就是巴基斯坦这一带是西突厥的领土。想来统叶护巡视过那里。这种担心虽然是很必要,但是连死都不怕的玄奘和尚还能怕热吗?
看看玄奘对印度的天气没有更多的反映,统叶护可汗也就不多劝了。只是恳请法师多住几天,顺便讲经传道。玄奘也没客气,施展平生才华,“诲以十善爱养物命,及波罗蜜多解脱之业。”宾主尽欢而散。
数日之后,玄奘继续西行。也许是高昌王的书信起了作用,也许是玄奘的说法产生了效果,也许统叶护本身就是佛教徒,统叶护也给玄奘准备了不少用品,此外还给玄奘配备了一个精通汉语的翻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玄奘送到境外。惜别之情就不用细述了。
送走玄奘之后,统叶护回过头来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
我们知道统叶护的时代应该是一个强盛的时代,并铁勒、吞波斯、罽宾,移牙千泉,称霸西域。
对于吞并波斯一事,可能也多人感到不理解,中史与西史的记载也略有不同,就是不同的西史之间也有差别。整个一个糊涂账。
中国史书把统叶护对萨珊波斯的征服定在了隋炀帝末年,显然这个时间点并不准确。按照西史的记载给萨珊波斯致命一击的则根本不是西突厥,而是罗马人。时间点应该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又有说是罗马人与西突厥联合采取了行动。不管怎么说吧,萨珊波斯最后一个伟大的国王胡洛司二世确实是在外力打击之下死于一场内乱,之后,萨珊波斯陷入了一段持续数年的混乱,距离最后的灭亡不远了。
我们相信这其中统叶护可汗是出了力的,甚至在萨珊混乱之期统叶护还在萨珊波斯派了个总督。只是这个总督后来也脱离了统叶护的控制,变成自娱自乐了。
这一切似乎与玄奘宣扬的“十善爱养物命”相去甚远。作为强者的统叶护似乎更崇尚武力,就是眼前歌逻禄的叛乱,东突厥对西突厥与朝廷结亲的干扰、阻碍都得需要武力来解决。
写到这里一个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貌似强大的统叶护如此执着的要与似乎并不强大的朝廷结亲?难道真的是要合谋东突厥吗?
合谋东突厥只是表现出的一种可能,或许朝廷就是这么谋划的,但是如果把它也当成西突厥的底牌就有点谬之千里了。无力不起早,统叶护更关心的显然是自己的问题。看似强大的西突厥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室点密系与阿波系的矛盾。
当年统叶护的哥哥射匮可汗就是在隋炀帝的支持下击溃了阿波系的泥撅处罗可汗达漫。在这个过程中隋炀帝的口头支持直接左右了两者的结局,当时统叶护可汗应该已经成年,这个印象应该很深刻。
虽然达漫落败之后率领残部归隋,但是相信在西突厥应该还留有不少阿波的后代。这是统叶护不得不时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移牙千泉之后,统叶护率领的主力西进了,昔日阿波在金山的牙帐,室点密在大裕勒都斯河谷的牙帐都成了相对偏远的地区。
帝国变大了,管理起来就会出现问题,边远地区逐渐出现分离倾向、独立倾向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这一点还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苗头。也就是在这一年西突厥的一个小可汗莫贺咄可汗出现在了长安街头,目的一目了然。
莫贺咄可汗出现在长安说明统叶护可汗对西突厥各部的控制出现了松动。十分巧合的是,第二年,统叶护再次请婚,这才有了李道立的西行。我们相信两者之间不会没有任何联系。
现在结亲是不可能了。东突厥的頡利可汗棒打鸳鸯,不仅威胁、恐吓,还开出了药方,如果双方结亲就半路劫杀。为了证明自己言下无虚,在万般困难之际东頡利可汗还派出了一支偏师西进骚扰西突厥在东边的领地。想象中的结亲自然就此打住,渴望中朝廷的支持自然也就成了泡影。
莫贺咄可汗是同时代已知的、西突厥唯一的小可汗。史书上没有交代莫贺咄可汗的出身,只是提到莫贺咄可汗是统叶护的叔叔。后代有学者断定莫贺咄可汗是出身 于阿波系的,从情理上分析很有可能,虽然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一点。我们权且认定莫贺咄可汗是西突厥内部的不安分分子。在统叶护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莫 贺咄可汗推了统叶护一把,把统叶护送上了西天,去研究波罗蜜多解脱之业。自己摇身一变成为西突厥大可汗,由此西突厥进入了多事之秋。
莫贺咄可汗发动的政变不仅扰乱了西突厥的政局,也改变了整个亚洲大陆的力量分布。细想起来有两个变化。
一个变化在西突厥阿史那家族内部。莫贺咄可汗还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及在家族中地位,甚至对未来局势的复杂程度也估计不足。叛乱自然是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突厥的属部弩失毕甚至推出了自己的领袖,阿史那泥孰。
史书上也没有说明泥孰的出身。如果我们硬要判断泥孰以及莫贺咄可汗的出身,我到宁愿相信他们都是出身阿波系。这位泥孰才是阿史那家族中最危险的一位。泥孰的父亲是西突厥的莫贺设。
前几年泥孰曾经出使过朝廷,并且很荣幸地与当时的秦王李世民结为兄弟。就这一手足见双方的战略眼光。也许从那个时候起李世民就开始为自己经营西域铺路,也许从那时候起泥孰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局。
都是高手。
既然是高手,面对复杂的局势泥孰表现出的自然就是高手的淡定。泥孰没有急吼吼地黄袍加身就地登基,更没有俗不可耐地立即与莫贺咄可汗开兵见仗、一争长 短,毕竟还有统叶护可汗的儿子咥力特勒可以继承大统。于是泥孰把咥力从康国接回来,拥立为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可汗争夺正统。
这一手就深得民 心,赢得了无数的好名声,也把咥力这个傻孩子放在了炉火之上。既没有战功,也没有威望,凭什么统治诺大的部落?这是第一个变化,虽然故事有点曲折,也是情 理之中。相信故事之中还有故事。第二个变化就有些异常。游牧在金山(阿尔泰山脉)的西突厥属部薛延陀部在首领夷男的统领之下东进加入了漠北战团。
据史书记载薛延陀这个部落是薛部与延陀部结合而成,也是民族融合的一个成果。夷男的祖父就是当年契苾-薛延陀汗国的小可汗乙失钵。薛延陀部落在西突厥的管理序列中是一个非常外围、非常边缘的一个部落。之所以这么说一个很明显的指标就是叛服不定。
夷男的薛延陀共有七万落帐篷,也就是三十多万人。当年对西突厥的臣服更可能是一种韬晦。现在天下大势异动,正是英雄乘风而起的时候。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薛延陀(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