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北京新街口-冠英园,离别北京的记忆

说起冠英园,知道它的北京人不多,因为它只是地产商起的一个名字,并非老北京的地名。但说起老街新街口,则人人尽知。它北接积水滩、南临西四平安大道。冠英园则位于新街口路口的西南侧,它东临赵登禹路,西望西直门立交桥,其实,它就坐落于新街口影院对面。
  1998年,冠英园小区开工。我住的楼房,就在冠英园的西侧,与工地仅一墙之隔。那时从楼上望去,所有的四合院都没了,仅剩了一个钉子户摇摇欲坠地扎在一片狼藉中。一天上午,楼下人声鼎沸。我从阳台探头瞭望,原来是全副武装的警察,携同城管人员来拔钉子的。但见城管把这屋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扔出来,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后怦然坠地。然后推土机轰然而上,一间本已孤单的平房不到10分钟即消失了。
  拔了钉子,施工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尘土飞扬,机器轰鸣,不舍昼夜。电锯、搅拌机的噪音会让你彻夜难眠。1999年的夏季来临了,历史罕见的40度高温,更让人如热锅上的蚂蚁焦灼不安。于是,本楼酷爱和平的居民们开始闹事儿了。他们派代表围攻工地,与大老粗们据理力争。更多的人守在院里等待他们带回胜利的消息。如果斗争失利,大家就会默然地面面相觑不忍离去;斗争胜利了,男人们会聚在路灯下开始大声吆喝着打牌,女人们刚回家继续为言情都市剧增添收视率。
  夏夜出奇的热。在新街口麦当劳里,总是人满为患,只买一包薯条就能整晚乘凉。而单元楼里则是家家窗户大开,再也顾不上灰尘和噪音。离工地太近了,连民工们聊天的声音都近在咫尺。一天午夜,从前楼一阳台上忽然厉声传出一个女声断喝,直冲工地:“都几点了的还这么大声聊,还让不让人睡觉啦!”那边的民工顿时收了声,但电锯紧跟着就欢奏了起来。我不知道这位女中音是谁,但很同情她。也许是她家的老人刚刚出院?也许她的孩子正参加高考?也许她爱人转天要职称答辩?也许她自己刚在单位分房落选?也许她只是如同常人一样过完了平庸的一天,只想享受一下生物的本能权力:睡觉。
  有一天晚上,天还是那么的黑,风还是那么的热,我在家里惦记着雅思考试,坐也坐不稳,睡也睡不着,在灯下学习英语。一会儿,忽听得有人敲门,我赶紧把门开开,啊!急急忙忙地走进一个人来!(且慢,这不是在上演痛说革命家史,来人也即不是李玉和也没拿号志灯)他说:我是工地代表,向您赠送100元扰民费,希望得到您的理解。我心花怒放,当即二话没说就收下了。后来一打听,全楼的居民为了表达抗议,都拒收了,除了我。可是这100元钱,正好供我去语言学院上雅思课的打车费。我有些内疚,又有些窃喜。
  拿到了移民纸的那一天起,感觉世界都变了。仿佛连工地的噪音都是欢乐的音符,尘埃都是柔和的画笔。我甚至开始注意民工们吃的午餐,原来那里终日都没有一点肉星。
  在酷热、喧闹、飞尘的环境中,冠英园工地伴我度过了北京最后一个战斗的夏天。
  当冠英园还未竣工时,我告别了它,奔赴加拿大。临行前我拍下了它的一张照片以备留念(2000年的历史照片)。光阴似箭,祖国巨变,北京已跨入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奇迹时代。日复一日地,加航载满来自白求恩故乡的亲人落在首都机场,仿佛就是为了让他们见证中国人的勤劳与加拿大人的懒惰。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又踏上了故土。当年冠英园的规模对于今天的北京简直都不值一提了。可我还是想念着它。我来到了新街口。新街口影院还在(2005年的照片),新街口书店还在,超音波音响城还在,22路汽车还在,冠英园已经建完了,已经入住了,已经斑驳了。您知道什么叫百感交集吗,那一刻,我就不折不扣地体验了它。
  北京在追赶世界,不舍昼夜。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人生足迹 / 北京新街口-冠英园,离别北京的记忆
    说起冠英园,知道它的北京人不多,因为它只是地产商起的一个名字,并非老北京的地名。但说起老街新街口,则人人尽知。它北接积水滩、南临西四平安大道。冠英园则位于新街口路口的西南侧,它东临赵登禹路,西望西直门立交桥,其实,它就坐落于新街口影院对面。
      1998年,冠英园小区开工。我住的楼房,就在冠英园的西侧,与工地仅一墙之隔。那时从楼上望去,所有的四合院都没了,仅剩了一个钉子户摇摇欲坠地扎在一片狼藉中。一天上午,楼下人声鼎沸。我从阳台探头瞭望,原来是全副武装的警察,携同城管人员来拔钉子的。但见城管把这屋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扔出来,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后怦然坠地。然后推土机轰然而上,一间本已孤单的平房不到10分钟即消失了。
      拔了钉子,施工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尘土飞扬,机器轰鸣,不舍昼夜。电锯、搅拌机的噪音会让你彻夜难眠。1999年的夏季来临了,历史罕见的40度高温,更让人如热锅上的蚂蚁焦灼不安。于是,本楼酷爱和平的居民们开始闹事儿了。他们派代表围攻工地,与大老粗们据理力争。更多的人守在院里等待他们带回胜利的消息。如果斗争失利,大家就会默然地面面相觑不忍离去;斗争胜利了,男人们会聚在路灯下开始大声吆喝着打牌,女人们刚回家继续为言情都市剧增添收视率。
      夏夜出奇的热。在新街口麦当劳里,总是人满为患,只买一包薯条就能整晚乘凉。而单元楼里则是家家窗户大开,再也顾不上灰尘和噪音。离工地太近了,连民工们聊天的声音都近在咫尺。一天午夜,从前楼一阳台上忽然厉声传出一个女声断喝,直冲工地:“都几点了的还这么大声聊,还让不让人睡觉啦!”那边的民工顿时收了声,但电锯紧跟着就欢奏了起来。我不知道这位女中音是谁,但很同情她。也许是她家的老人刚刚出院?也许她的孩子正参加高考?也许她爱人转天要职称答辩?也许她自己刚在单位分房落选?也许她只是如同常人一样过完了平庸的一天,只想享受一下生物的本能权力:睡觉。
      有一天晚上,天还是那么的黑,风还是那么的热,我在家里惦记着雅思考试,坐也坐不稳,睡也睡不着,在灯下学习英语。一会儿,忽听得有人敲门,我赶紧把门开开,啊!急急忙忙地走进一个人来!(且慢,这不是在上演痛说革命家史,来人也即不是李玉和也没拿号志灯)他说:我是工地代表,向您赠送100元扰民费,希望得到您的理解。我心花怒放,当即二话没说就收下了。后来一打听,全楼的居民为了表达抗议,都拒收了,除了我。可是这100元钱,正好供我去语言学院上雅思课的打车费。我有些内疚,又有些窃喜。
      拿到了移民纸的那一天起,感觉世界都变了。仿佛连工地的噪音都是欢乐的音符,尘埃都是柔和的画笔。我甚至开始注意民工们吃的午餐,原来那里终日都没有一点肉星。
      在酷热、喧闹、飞尘的环境中,冠英园工地伴我度过了北京最后一个战斗的夏天。
      当冠英园还未竣工时,我告别了它,奔赴加拿大。临行前我拍下了它的一张照片以备留念(2000年的历史照片)。光阴似箭,祖国巨变,北京已跨入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奇迹时代。日复一日地,加航载满来自白求恩故乡的亲人落在首都机场,仿佛就是为了让他们见证中国人的勤劳与加拿大人的懒惰。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又踏上了故土。当年冠英园的规模对于今天的北京简直都不值一提了。可我还是想念着它。我来到了新街口。新街口影院还在(2005年的照片),新街口书店还在,超音波音响城还在,22路汽车还在,冠英园已经建完了,已经入住了,已经斑驳了。您知道什么叫百感交集吗,那一刻,我就不折不扣地体验了它。
      北京在追赶世界,不舍昼夜。
    • 5年没回北京啦。想得很
    • 谢谢yusheng的文章“拆迁记(一)”,你也提到了“冠英园” (#2805433@0)
    • 一个普通的路口,一段市井的日子,用了怀念的笔端,就能让人品味出触及心灵的意境。最钟爱新街口沿街的各种风格小店,让人匆忙中不禁驻足。
    • 真想念新街口的小吃店,那家四川担担面是一绝,小店总是爆满,好吃但为了给背后等候的人们让座,却只能在好几双眼睛的注视下匆匆解决美食,每次都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 那家叫"华天面馆", 在西安羊肉泡馍馆的南侧,是我回国必去之地. 在吃饭的钟点, 永远需要抢座. 以前饭馆里没有空调, 夏天可难受了. 现在, 装上了柜式空调机, 舒服多了.面汤、蒜汗、辣椒油依然免费!唇齿留香.
        • 这,我饿了!
        • 打错了一字, 是在"羊肉泡馍"的“北”侧